郗子蕓
摘 要:文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在思想價值觀念多元的當今社會形勢下,發揮文學作品的隱性教育功能,對于在青少年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立足宏觀的文學教育視角,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角度探討運用文學作品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做法。
關鍵詞:文學;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穩定、社會團結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特別是在當前思想多樣、價值多元的社會環境下,面向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增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的動力和決心。文學作品中贊美祖國山河、傳頌英雄人物的經典,蘊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而以文學作品為載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我黨一貫以來的有效做法。
一、運用文學教育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性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應充分發揮隱性教育的滲透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愛國主義理念內涵,減少抵觸心理。文學作品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合到故事講述或人物塑造中,文學作品本身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創作意圖也包含愛國主義內涵,青少年會受到故事情節的感染和愛國人物的激勵,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
(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識,所以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單純采取灌輸形式,而要通過載體、形式的創新,對青少年發揮更強吸引力,讓他們主動關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文學作品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滿足人的想象力和精神需求,自古至今文學作品都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好的文學作品能吸引青少年主動關注并傳播,有利于擴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
(三)文學作品具有強大的情感激發作用
文學作品運用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反映生活中的意識形態,能夠引發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發揮震撼心靈、蕩滌靈魂的作用。而愛國主義教育也非單純理性說理,文學作品中追求美好和崇高的價值取向,與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需求相互契合,有利于借助情感因素的作用,堅定青少年愛國主義信念。例如青少年在閱讀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時,既贊嘆祖國河山之壯闊秀麗,又能激發自己勇立時代潮頭、服務祖國發展的進取精神。
二、通過文學教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在選取中小學語文教材課文時,確保愛國主義內涵的比重
語文教材是廣大青少年接觸文學作品最經常的渠道。因此應對課文的思想內涵結構進行把握,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內涵,應該在其中占有一定比重,廣大教師也應注重從愛國主義角度對課文進行解讀,并以教材內容為起點向愛國主義文學作品原著延伸,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接觸更多的愛國主義作品。
(二)大眾傳媒廣泛傳播愛國主義文學作品及其改編作品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電視、電影、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具有很強影響力,大眾傳媒不僅能夠滿足青少年信息獲取的需求,更通過隱含在信息中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點對青少年發生影響。因此我們應本著趨利避害的思路,將大眾傳媒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國家應采取積極的管理措施,引導大眾傳媒多傳播愛國主義文學作品,或者由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電影等,除了發揮文學作品的教育價值外,還為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做出貢獻,讓處于人格塑造、價值觀形成關鍵期的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鼓勵和引導文學創作者弘揚主旋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因此當前的文學創作者特別是網絡文學創作者應承擔社會責任,在文學作品中弘揚愛國情懷,不能為了追求“眼球”經濟效益,而迎合某些讀者消極的價值觀念,或刻意顛覆傳統、抹黑歷史以標新立異。我們應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確立獎優罰劣的制度以匡正行業風氣,引入廣大群眾參與監督以擴大隊伍力量,細化立法工作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四)對當前文學作品中的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進行批判
文學作品是社會思潮的載體,當前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網絡文學作品和改編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一種歪曲革命歷史、抹黑英雄人物的思潮,甚至對邱少云、黃繼光的英雄壯舉進行揶揄嘲諷,容易導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亂,是阻礙愛國主義教育的消極因素。青少年社會閱歷較淺、辨別能力較弱,又處于思想較為叛逆的階段,容易被錯誤思想所俘獲。所以我們應對錯誤思想進行批判,并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認識視角,讓他們用正確的立場和觀點看待文學作品中的反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使愛國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并轉化為日常積極奮進的實際行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整個社會所長期關注的問題。文學作為文化傳播、文明傳承的有效載體,其文以載道的社會功能應該得到充分發揮,縱觀我國歷史,文學作品的廣泛流傳對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乃至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我們應以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為基礎,以大眾傳媒為有效傳播載體,以文化市場秩序整頓為抓手,讓廣大青少年在積極健康的文學作品熏染下,具備愛國主義的崇高思想信念。
參考文獻:
[1]劉繼陽.如何利用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培養師范生的愛國情懷[J].山海經,2015(11).
[2]董春華.語文校本課程文學作品的愛國主義精神[J].語文建設,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