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菲
摘 要:類推即類推機制,又稱類比。類推機制在漢語中有很大的作用,從語音到詞匯、語法,從語義到語用都有極其充分的體現。類推機制在漢字簡化方面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類推簡化的方法,以其能產性、簡易性和系統性的優點,一直被沿用至今,是漢字簡化的主要標準之一。本文通過對漢字簡化方法的研究,來探討漢字簡化方法中的類推現象。
關鍵詞:類推;漢字簡化方法;簡化字;類推簡化
類推,即類推機制,又稱類比。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索緒爾提出:“類比形式就是以一個或幾個其他行為模式,按照一定的規則構成的形式。”新語法學派認為語言的類推是造成語言發展變化的主要因素。類推機制在漢語中有很大的作用,從語音到詞匯、語法,從語義到語用都有極其充分的體現。不僅如此,類推機制在其他學科中也有積極的闡釋作用。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類推機制的具體表現是不同的。例如在語言中的語法領域中,類推作用具有調整整頓的作用。它使語言更具條理性,在鏟平語法中的坎坷,推廣新規則的使用范圍上有著積極的作用。類推機制,同樣也推動著漢字簡化的進步。《現代漢語(第四版)》(黃廖本)中歸納了《簡化字總表》(1986年版)中使用的六種漢字簡化方法:簡化部件和類推簡化;同音或異音代替;草書楷化;換用簡單符號;保留特征或輪廓;構成新的形聲字或會意字。本文主要以《簡化字總表》的一表和二表的482個簡化字為研究對象,總結探討漢字簡化方法中的類推現象。
一、簡化部件中的類推
簡化一個繁體字或者繁體字的部件,可以簡化一系列的繁體字,這是漢字簡化中最為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漢字繁體字和簡化字之間有對應規律,增加了漢字簡化的系統性,有利于簡化字的學習和推廣。同時,這種類推簡化方法,就有很強的能產性,可以大大提高漢字簡化的效率。
(一)形聲字簡化中的類推
1.簡化形聲字的聲旁
簡化形聲字的聲旁,即將繁體字中較為發雜的聲旁改用一個簡單的聲旁來代替。例如:襖(襖):簡化字保留了繁體的形旁“衤”,把聲旁“奧”用筆畫較少的“夭”旁來代替。斃(斃):簡化字“斃”,將聲旁“敝”用筆畫較少的“比”來代替。燦(燦):用筆畫較少的山,來替代筆畫多的“粲”,但是,同樣也帶來的表音不準確的問題。攔(攔)、欄(欄)、爛(爛):這三個字都是用筆畫較少的“蘭”作為聲旁而構成的新形聲字,替代闌,同時更容易識記,增強了簡化字的表音功能。憐(憐)、鄰(鄰):這兩個簡化字都是用更為易寫的“令”來替代繁難的“粦”,來構成新的形聲字。
2.簡化形聲字的形旁
簡化形聲字的形旁,即用易寫的形旁來替換原有筆畫較多的形旁。
例如:用“钅”來簡化“金”形成了一系列的簡化字。錢——錢、銅——銅、銀——銀、鐵——鐵、鋼——鋼、鉛——鉛、鋅——鋅,用“貝”來替代“貝”:財——財、賬——賬、貨——貨、貪——貪、賢——賢、貧——貧、質——質,用“讠”來替代“言”,形成一系列新的簡化字。說——說、誦——誦、講——講、請——請、誰——誰、詞——詞、誤——誤,用“纟”來替代“糹”,組成新形聲字:織——織、編——編、紅——紅、練——練、絀——絀、纖——纖、級——級
用類推方法來簡化形聲字,大大提升了簡化漢字的效率和系統性,有利于簡化漢字的學習和推廣。有的形聲字簡化了形旁,有的形聲字簡化的聲旁,那么就不可避免的有形聲字形旁聲旁均被改變。例如上文中舉的例子中:織(織)、練(練)、纖(纖)、賬(賬)、賢(賢),這些字的形旁聲旁均被替換,用筆畫較少的部件來替代。
(二)保留特征或輪廓的類推
這一簡化方法也可以看做是部件的省略,有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保留原字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余部分省去不寫;另一個是保留原字的輪廓,省去中間的一部分不寫,還可以讓人能后識別。
1.保留特征
例如:“聲”字是保留“聲”字上部左邊的“聲”,而其余部分則被省略。兒(兒):“兒”字是將原字的上偏旁省略,保留下偏旁而構成的簡化字。獨(獨)、觸(觸)、濁(濁):這三個字是將繁體的右偏旁加以省簡而成的簡化字,將“蜀”簡化成了“蟲”。標(標):“標”字省略了右偏旁的筆畫,保留了左邊的“木”旁和右下邊的“示”,來構成簡化字。際(際):“際”字也可以看做是將繁體右旁的“祭”的上部省略,保留“示”字,與原字的形旁“阝”組合而成。競(競):“競”字是截取繁體“競”字之半而構成的簡化字。
2.保留輪廓
例如:奪(奪):“奪”字省掉了原字的中間部分“隹”,只保留了原字的整體輪廓,來構成簡化字。奮(奮):“奮”字省略了繁體“奮”的中間“隹”這一部分。糞(糞):“糞”字省略了繁體“糞”字中間的“田”。龜(龜):“龜”字省減了原字大量繁雜的筆畫,只保留了原字的輪廓。虜(虜):“虜”字省略了繁體“虜”中間的“田”這一部件,而保留了原字的輪廓。慮(慮):“慮”字省掉了中間的“田”,構成新字“慮”。瘧(瘧):“瘧”字是保留原字的輪廓,省略中間部分而構成的簡化字。尋(尋):“尋”字省略掉繁體“尋”的中間部分,而保留了原字的輪廓。
(三)換用簡單符號中的類推
換用簡單符號,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筆畫很簡單的符號來替代繁體字中特別繁難的部分。例如;壞(壞)、懷(懷):這兩個字,均是用“不”來替代繁體字中繁難的部分,其他部分保留下來。環(環)、還(還):“環”字是用符號“不”代替原字的“睘”而構成的,簡化字“還”也是用這種方式簡化而來。用“又”來替換原繁體字中特別繁難部分而形成的簡化字:雞(鷄)、歡(歡)、漢(漢)、觀(觀)、鳳(鳳)、對(對)、鄧(鄧)、艱(艱)、僅(僅)、勸(勸)、權(權)、嘆(嘆)等。用“戶”來替換原繁體字中特別繁難部分而形成的簡化字:廬(廬)、蘆(蘆)、爐(爐)、驢(驢)等。
二、同音或異音替代中的類推
同音或異音替代就是在意義不混淆的前提下,用形體簡單的同音或者異音的字,來替代繁體字。這種方法突出了漢字表音的優點,但是也造成了一字多義現象,是漢字功能變得復雜,不易區分。例如:斗(鬥):“鬥”音dóu,指爭斗,“斗”音dǒu,是指量具。因兩字讀音相近,就用“斗”來替換。劃(劃):“劃”讀作huá,是“劃船”的“劃”;“劃”音huà,是“計劃”的“劃”,又讀作huá。因兩字同音,人們就以“劃”代“劃”。幾(幾):“幾”的本義是“低矮的小桌子”;“幾”音jī,意思是“差不多”,又音jǐ,表數量。人們用“同音代替”的方法以“幾”代“幾”。面(麵):“面”指臉部,“麯”指糧食。因兩字讀音相同,人們就用“面”代“麯”。
三、草書楷化中的類推
草書楷化的簡化方法,就是運用人們較為熟悉的草書字形來簡化楷書。草書往往筆畫簡單,且多是一筆寫成,因此能運用草書來達到減少楷書筆畫的目的。如:貝(貝):“貝”字源于草書。長(長):“長”也是個“草書楷化”字。此外,車(車)、專(専)、書(書)、堯(堯)、為(為)、稱(稱)、獲(獲)、夾(夾)、揀(揀)等字,均是由草書楷化而來。
四、余論
漢字的改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歷朝歷代都有漢字改革方面的政策。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十分重視漢字改革工作,并且建立了專門呢的改革機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對于漢字的簡化,國家堅持著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廢止《二簡》時指出:“今后,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使漢字的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利于社會應用。”漢字的簡化有其積極作用,首先減少了人們識字認字的難度,有利于掃盲和漢字教學。此外,漢字的簡化增強了形聲字的表音表意作用,減少了常用漢字的數量。當然,簡化字還有很多不足。有的簡化字,破壞了原有的漢字結構,打破了漢字結構的系統性,這不利于漢字信息處理的發展。有的簡化字形體過于簡單,增加了形近字的數量,不利于識別。簡化字也創造了新的構件,增加了人們的學習負擔。同時,同音異音替代現象,使漢字功能增加,意義繁化。因此,要更多的關注簡化字問題,推動漢字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2005.
[2]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李國英.簡論類推簡化[J].語言文字應用,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