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摘 要】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農村商業銀行也受到沖擊,規模增速回落,利差收窄,風控壓力增大。本文以安徽省A農村商業銀行為例,分析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下文簡稱:農商行)
【關鍵詞】 農村商業銀行 資產負債管理 對策
一、引言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趨緩,經濟結構調整,銀行業信用風險加劇。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同業競爭加劇,利率風險增大。在此大背景下,農商行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將日益凸顯,資產負債管理將越來越受重視。農商行對于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的構建尚處于規劃階段,在經濟新常態和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下,如何制定應對策略,如何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確保農商行進一步發展,是擺在農商行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安徽省A農商行為例,對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
二、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農商行發展面臨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無論是優化資產負債管理、調整盈利模式,還是防范風險,都將對農商行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來,不斷適應經濟外部環境的新變化是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發展和完善的趨勢。
(一)農商行過度依賴被動負債,主動負債份額較少,負債成本增加,經營風險加劇
從表1中可以看出,樣本銀行負債主要來源是吸收存款,其中儲蓄存款占總存款的大部分。近三年,樣本銀行存款占負債的比例高達90%以上,農商行被動負債過度依賴存款。同業負債、同業存單、金融債等主動負債占比較低。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農商行的被動負債將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付息成本增加。利率上浮和存款定期化都將使得銀行業存款成本上升,都將對銀行的盈利帶來潛在的威脅。二是儲戶容易受外界影響,出現擠兌現象。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居民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敏感度上升,一旦發生市場波動或政策波動,存款負債流動性增大和經營風險加劇。
(二)信貸資產比重較大,信貸資產質量較差
從表2中可以看出,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較差,其中流動資金貸款占貸款的比重偏小,固定資產貸款占貸款的比重偏大,資產分配不合理,資產的安全性較低,資產盈利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重點還是放在存款、貸款和票據等業務上,不能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真正將資產負債組合管理。
農商行不良貸款總額波動性增長,2014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64%,與全國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相比,農商行不良貸款率較高。
(三)銀行總資產規模持續擴張,營業收入增幅較小,盈利能力較差
圖1和圖2相比較可以看出,農商行資產總額不斷增加,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資產增長速度在2011年下降,2012年之后增長速度又持續上升;但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在2012-2013年仍然持續下降,2014-2015年增長速度趨于平緩。出現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資產結構不合理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農商行信貸資產比重較大,非信貸資產比重較小;可能存在存款和貸款期限錯配。
三、優化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
(一)負債進行精細化管理,負債結構合理調整
農商行在堅持存款業務作為主要負債來源的同時,適時開拓非傳統業務來增加負債,平衡傳統業務與非傳統業務的發展。將存款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即“核心負債+主動負債”。儲蓄存款作為存款業務的核心,為更好地發展儲蓄業務,一方面要通過營銷和增值服務的傳統手段進行維護,也可以采取優化網點布局和提升服務水平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強抓傳統存款核心負債業務的同時,強力推進理財存款,配置非銀行存款,強化主動負債理念,暢通主動負債渠道,創新負債工具,實施主動負債管理。從穩定負債構成、分散負債來源、強化主動負債、控制負債成本著手,通過實施資產匹配負債方式,真正提高負債的質量,合理調整負債結構。
(二)資產進行多樣化布局,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將逐步向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由負債決定資產逐步轉變為資產拉動負債,其重心將逐步向資產端遷移。要盤活存量資產,用好增量,積極研究資產投向,優化資產結構,形成以信貸業務為主,債券、同業投資、票據業務為輔,逐步由以信貸資產為主向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的轉變,并不斷提升非信貸資產的占比,理財資產為補充的多樣化資產布局。具體包括:一是做實傳統信貸業務。農商行應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傳統優勢。二是做強債券投資業務。靈活進行債券配置和交易操作,提高債券業務綜合收益率。三是做大理財業務。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滿足理財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為目標,搭建種類豐富、風格穩健的理財產品線。四是做活證券化資產。立足于“盤活存量、做大增量”,將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成為減少資本約束壓力、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和優化收入結構的重要途徑。
(三)優化利率定價,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業擁有利率自主定價權。我國農商行利率定價管理機制不成熟,管理體系不完善,存款定價能力比較薄弱,農商行迫于壓力,可能會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以達到增加和穩定存款的目的,銀行潛在風險增加。這就要求農商行進行科學定價,精細的核算成本費用,較成熟的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進行管理。農商行應構建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由高級管理層及其下屬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負責全行的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管理工作,建立資產負債管理系統,利用FTP工具通過價格指導因素引導業務部門主動調整新增業務的期限結構。
(四)轉變傳統盈利模式,創新發展中間業務
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和金融改革深入的大背景下,農商行僅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經營模式已不合理。農商行應合理匹配資產負債,實施資產、負債、資本和表外業務創新,實現盈利模式多元化。農商行業務種類較少,在兼顧傳統業務的同時,急需優化中間業務、開拓創新型業務,如大力拓展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托管等輕資產業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同時積極推進多元化經營,通過交叉銷售,提高綜合性收益。此外,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農商行應做到:一是細化發展中間業務,將各項產品進行細分。二是避免吸納型和模仿型創新。應堅持中間業務原創型和再創型,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使得銀行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洪波.新常態下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對策[J].中國農村金融,2015,(14):84-86.
[2] 呂兆友.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問題探討[J].濟南金融,2006,(11):40-41+44.
[3] 彭純.優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J].新金融,2014,(05):4-8.
[4] 彭純.推進資產負債管理戰略轉型[J].中國金融,2014,(07):12-15.
[5] 彭子杰,張杰,杜劍敏.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新挑戰[J].銀行家,2014,(02):49-52.
[6] 陳一洪,劉惠川.國內城商行盈利模式轉型問題淺析[J].甘肅金融,2014,(0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