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摘 要】 隨著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及土地市場的逐步發育健全,土地交易將日趨活躍,土地收入將隨之增加,并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嚴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依據國家土地供應政策、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科學合理確定建設用地供應量。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我們在規范辦理程序的基礎上,提高辦事效率,積極供地,實行一條龍服務。
【關鍵詞】 國土 資源 管理
土地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量不足的基本國情,為滿足當前和未來十幾億中國人的糧食需求、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健康發展而制定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1.充分認識我國土地利用和管理面臨的挑戰
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的形勢日趨嚴峻。一是人均占有耕地數量少;二是耕地總體質量差,生產力水平低;三是耕地退化嚴重,我國有40%的耕地存在著退化現象;四是耕地后備資源匱乏。隨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的越來越突出,保護土地資源、節約合理利用資源顯得尤為迫切。因此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工礦用地需求量將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較高水平;推進城鄉統籌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將拉動區域性基礎設施用地的進一步增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需要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周轉支撐。但是,隨著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的加大,我國可用作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各項建設用地的供給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統籌協調土地利用的任務相當艱巨。隨著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深入發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亟待轉變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優化行業土地利用結構;實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促進國土開發新格局的形成,對調整區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2.堅決守住基本農田這條“紅線”
糧食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糧食安全始終關系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關系到社會和政治穩定,糧食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耕地是糧食生產的載體,是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保持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保持足夠數量的耕地,穩定糧食產量,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重要意義顯而易見。不采取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非農建設用地一旦失去制約,大量的耕地就會被蠶食掉,關乎十幾億人生存的“米袋子”就會受到威脅。因此要切實保護基本農田。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耕地保護和基本農田保護方面的責任,把保護耕地作為考核市、縣領導干部政績的主要內容。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不得擅自改變和占用。堅決守住基本農田這條"紅線",確保現有的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實行嚴格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建設占用耕地,必須做到占一補一,且補充的耕地經驗收達到質量要求。不僅要確定耕地保護的數量,更要保護耕地的質量,而且還要將數量和質量在空間的分布確定下來并公布于眾,讓全社會監督。土地規劃一旦把耕地保護的紅線確定下來,還應把它上升到法律層面予以保護,一旦突破紅線就是違法,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3.加強未用地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保護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水土流失不僅直接減少現有的土壤面積,而且還能使土地地質退化,土地生產能力衰退。從總體上看,國家鼓勵單位或個人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開發未利用土地;開發未利用的土地如果適宜農用地的,應當優先開發成農用地。
4.加強土地資產處置和建設用地供應審批工作
嚴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依據國家土地供應政策、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科學合理確定建設用地供應量。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我們在規范辦理程序的基礎上,提高辦事效率,積極供地,實行一條龍服務。同時,嚴格控制行政供地范圍。對建設用地項目,除列入《劃撥供地項目目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的,一律實行有償使用方式供地,對商業經營性用地具備條件的實行了招標拍賣,對用地戶不夠三個單位以上的實行了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辦法,確保國有土地資產不被流失。
5.切實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和科學管理
認真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在開展創建“土地執法模范縣”的活動中,建立健全了土地監察機構,縣上建立土地監察大隊,各鎮建立監察中隊,各村設立土地監察信息站,強化土地執法力度,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縣政府與各鎮政府要簽訂“三無”(無違法批地、無違法管地、無違法用地)達標責任書。對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實行“先補后占”和“先復墾后占”的原則,確保了占補平衡。要進一步加強了對土地法規及規章的規范,建立和完善了推進依法行政制度,防止了違規操作和腐敗行為的發生。加強對土地資源及開發利用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土地開發管理數據庫,實行用地監管。 建立土地利用跟蹤檢查制度,對供地后的土地利用情況、建設投資規模、投資密度、單位面積銷售收入、稅收和就業崗位等指標內容跟蹤檢查,對閑置、低效利用建設用地的,依法定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