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肖正杰 劉詩雨 蘇兆舜 程柯月 譚鎮男
一、互聯網金融產品定義
所謂金融產品,即指資金融通過程的各種載體,它包括貨幣、黃金、外匯、有價證券等。就是說,這些金融產品就是金融市場的買賣對象,供求雙方通過市場競爭原則形成金融產品價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終完成交易,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如股票、期貨、期權、保單等就是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也叫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而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金融活動及關系的總稱,可以統稱為互聯網金融。這是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模式,主要是由電子商務平臺等相關聯網企業組成。它擁有大量的網絡用戶,加上數據挖掘能力十分精準,并不斷創新來提供金融服務,促進了經濟轉型以及價值創造。
廣義上,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其包括但是不限于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等模式。其包括多種企業組織形式: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寶,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如阿里小貸、人人貸和互聯網金融中介公司等。目前被各銀行廣泛推行的手機銀行、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等都在此范圍內。
狹義上,互聯網金融僅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它是一種對互聯網完全依賴的金融新模式,它與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不同,也異于向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它是只依賴于互聯網技術作為金融中介,不通過銀行、證券公司等傳統中介機構進行資本的流轉。
二、余額寶產品功能介紹及優劣分析
“余額寶”是由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的一種互聯網金融產品。通過余額寶,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就可以直接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特點是操作簡便、低門檻、零手續費、可隨取隨用。除理財功能外,余額寶還可依托支付寶直接用于購物、轉賬、繳費還款等消費支付,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現金管理工具,具有豐富的產品功能。
一、優勢
一)操作流程簡單,流動性高
余額寶服務是將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銷系統內置到支付寶網站中,用戶將資金轉入余額寶,實際上是進行貨幣基金的購買,相應資金均由基金公司進行管理,余額寶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戶購買貨幣基金的收益,用戶如果選擇使用余額寶內的資金進行購物支付,則相當于贖回貨幣基金。整個流程就跟給支付寶充值、提現或購物支付一樣簡單。
二)最低購買資金沒有限制
余額寶對于用戶的最低購買金額沒有限制,一元錢就能起買。余額寶的目標是讓那些零花錢也通獲得增值的機會,讓用戶哪怕一兩元、一兩百元都能享受到理財的快樂。
三)收益高,使用靈活
跟一般“錢生錢”的理財服務相比,余額寶更大的優勢在于,它不僅能夠提供高收益,還全面支持網購消費、支付寶轉賬等幾乎所有的支付寶功能,這意味著資金在余額寶中一方面在時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隨時用于消費。
二、劣勢
一)糾紛風險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但是運營商在宣傳時,強調的是“余額寶”的收益,卻并沒有告知用戶購買“余額主”是存在風險的。這使用戶沒有注意到其中的風險的問題,甚至會認為資金在支付寶中和“余額寶”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余額寶”相對于支付寶能帶來收益而已。但實際上,二者有本質上的差異,支付寶類似于“儲蓄賬戶”,“余額是一種用戶對貨幣基金進行投資并且需要自行承擔風險的賬戶。而“余額寶”不對其風險進行提示,如果與客戶在收益和風險問題上發生爭議,可能會出現一些法律糾紛,后續可能出現的問題也難以預料。
二)資金流轉風險
支付賬戶與“余額寶”是一對一的對接關系。“余額寶”中的資金均是通過支付
進行轉入,支付寶中的資金則大多是由銀行存款而來,資金流動順序一般為個人銀行
存款到支付寶,再到“余額寶”;而傳統貨幣基金的資金通常都是是個人銀行存款直接
轉入基金賬戶。支付寶可以說是資金流轉進入“余額的中轉環節。因此,在用戶利
用支付空進行資金流轉時,如果系統技術上出現漏洞和問題,或是受到互聯網其他不安全因素影響,用戶的資金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三、互聯網金融產品發展政策及建議
一)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體系
互聯網金融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要加快步入正軌,加緊制定完善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立法,嚴厲打擊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的欺詐、洗錢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完善立法制度,在網絡交易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網絡犯罪等方面加快立法,加強數字簽名、電子憑證的有效性管理,對互聯網金融活動中各個交易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定。修訂對利用互聯網實施犯罪的行為的法律法規,對金融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明確造成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應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雖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尚且處在發展的初期,對其監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科學合理地把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尊重其發展的自身規律,但同時要堅守底線,嚴禁違法吸收公眾存款,嚴禁非法集資,確保監管的有效性及全面性,以使互聯網金融市場能健康高效的發展。第二,相關監管機構要明確自身的職責,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相關法律政策,對可能出現的違法行為及風險,明確相關的量刑措施。第三,加強對互聯網系統安全、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條件、交易雙方信息的真實性等方面的監管,建立相應的信息披露及風險控制機制。
三)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降低信用風險
加強網絡金融活動的征信體系建設,通過搜集網絡借貸平臺登記的信用信息,完善征信體系,最大限度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及由此帶來的道德風險。特別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參與企業,要建立信用評級體系,盡可能減少由于消費者不了解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業務的服務質量、產品的可信度和風險而造成的損失,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征信活動,引導、推進征信體系的高效發展,推動建設的社會征信體系盡早建立。
作者簡介:彭肖正杰(1994-),男,湖北黃石人,漢族,本科學歷,會計學(ACCA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