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旱整水栽技術有效緩解了稻麥輪作下的栽插壓力,通過本試驗,發現旱整水栽田塊的水稻生長比普通水整田塊水稻更有優勢,最終產量比對照田塊高17.8kg/667m2,效益高37元/667m2。
關鍵詞:旱整水栽;水稻;增產增效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08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品種
品種為雜交粳稻甬優2640。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點在農科所S12號,前茬小麥。旱整操作流程:秸稈粉碎→正旋一遍→開溝→拋施基肥+反旋一遍→上水泡田→保水2d→淺水插秧。水整操作流程:秸桿粉碎→上水泡田1d→排水→機械旋耕1遍→機械拋施基肥→反旋埋茬打漿→保水2d→淺水栽插。栽插方式為缽苗機插,6月19日栽插,密度1.4萬穴/667m2,每穴2.2棵苗,基本苗3.08萬/667m2。基肥5kg尿素+10kg二胺/667m2,分蘗肥分2次,每次25kg/667m2,促花肥10kg/667m2,保花肥7.5kg/667m2。栽后調查成活率、群體動態、根系發生情況、產量結構等。
2 結果和分析
2.1 栽后活顆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旱整田塊秧苗比水整田塊成活率高4.5%,10d后單株帶蘗數少0.19個,成活率高,分蘗速率相對慢,主要是旱整田塊保水性較差。
表2表明,旱整田塊秧苗根系素質比水整田塊好,不但根系發達,白根數量也較多,植株高度略高。
2.3 群體動態比較
通過表3可以看出,旱整與水整田塊群體變化相比更加平穩,增加和降低幅度比水整田塊小,高峰苗也比水整田塊少,最終成穗數比水整田塊低0.8萬穗/667m2。旱整田塊成穗率為74.5%,對照為69.6%,兩者相差4.9%。
2.4 旱整與水整水稻功能葉比較
表4表明,旱整田塊水稻功能葉比水整田塊要發達,雖然倒二葉葉面積比水整田塊的少0.4cm2,但3張葉片總葉面積卻比水整田塊多1.8cm2。
2.5 旱整與水整產量結構比較
旱整田塊最終成穗數比水整田塊少0.3萬,實粒數比水整田塊多6.9粒,結實率高0.8%,千粒重高0.3g,實際產量高17.8kg/667m2。
2.6 旱整田塊與水整田塊效益比較
從表6能夠看出,旱整與水整田機械作業費用接近,旱整比水整多一遍開溝程序,且排灌費比水整田塊高5元/667m2。旱整田塊水稻單產比水整田塊高17.8kg/667m2,按照水稻價格2.5元/kg計算,旱整田塊效益比水整田塊高37元/667m2。
3 討 論
旱整省去上水泡田時間,正旋后直接開溝、用播種機施基肥和反旋1遍,最后上水泡田待栽,整個過程只需2~3d,比普通水整要少1~2d,為三夏栽插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能有效緩解超秧齡問題。此外,土壤通氣性好,對于水稻栽后活顆發根非常有利,在旱整田塊中,無論是高頭還是低洼地段,幾乎沒有倒伏,而水整田塊在低洼處出現不同程度的零星倒伏。旱整田塊主要問題是保水效果差,田間雜草相對于水整田塊要多,今后要從選用新農藥、掌握最佳化除時間等方面提高封閉的效果,從而降低雜草發生基數。
參考文獻
[1] 沈麗麗,繆翠云,戚衛華等.水稻水田旱整栽作技術思路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4(05).
作者簡介:倪元偉(1986-),男,江蘇鹽都人,農學學士,助理農藝師,從事作物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