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榮
摘 要: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所占比重大,農民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生產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種植理念的進一步深入,我國農藥生產的數量和品種大量增加,我國成為農藥2大生產國之一。但是,我國當前的農藥生產技術和研發能力還相對薄弱,農藥的不當使用對當地環境和人類自身造成一定危害。鑒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忠縣地農藥使用的現狀,提出了相對應的發展建議,以期對現階段的農藥生產和使用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田農業;農藥使用;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S4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32
狹義的農藥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用于預防或是消滅可能危害農業的病蟲害,保證農作物的健康順利成長的化學藥劑。在我國,農藥有著較長的使用歷史,從對環境破壞較大的DDT、666等逐漸過渡到現在廣泛使用的有機農藥,我國農藥生產發展速度極快,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我國的農藥生產總體技術水平較低,多依賴于對他國產品的模仿,極易對環境造成破壞,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研究結合當前本地區高殘留農藥、農藥使用率低等問題提出相應發展建議。
1 當前本地區農藥使用的現狀
1.1 高殘留農藥普遍存在
殘留農藥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防止病蟲害而使用的農藥直接或間接的殘留在農作物、水源、土壤中的現象。殘留農藥極有可能含有硫、銅、鉛等無機物,如果被人體攝入,則會造成不可逆損傷。雖然我國有關部門已經多次削減限制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但現階段在我國部分地區,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高殘留農藥依然普遍存在,對當地區域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1.2 農藥的不當使用對人體、農作物和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農藥使用不當造成的危害主要分為2大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對周邊環境的危害。現階段,我國常用的人工合成化學農藥多達500種以上,在農藥使用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人體損傷難以計算。除了個體接觸、誤食被污染的農產品外,農藥大量殘留于環境中很可能以食物鏈的形式最終入侵人體,極有可能導致人體出現輕微中毒、癌癥和致殘致畸等,危害極大。
1.3 農藥使用效率低
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存在農藥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能夠被有效利用的農藥可能只占使用總量的1/3左右。究其原因,是沒有規范的用量,使用者在操作中存在藥量過大的問題,很多農藥的用藥量取決于農民的個人習慣,導致2/3的農藥被浪費,殘留于土壤空氣中;過度的使用農藥造成抗藥性,使得農藥的劑量被迫加大,到最后什么藥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障礙。
1.4 新型農藥開發速度緩慢
受到技術水平低下和專業人才缺失的困擾,我國新型農藥的開發速度過于緩慢,農藥的生產和使用還集中于傳統種類和對國外產品的模仿。農藥企業的研發意識薄弱,對科研人才和研發資金的投入都不足夠,而受到知識水平的限制,多數農民無法意識到選擇新型農藥的重要性。
2 當前我地農藥使用發展的相關建議
2.1 禁止使用高殘留農藥
針對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統一進行禁止,通過相應的政策規范指導過大農藥企業和農民合理選擇農藥。還要加大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和地方基層的宣傳力度,通過對農藥企業的監管和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從源頭杜絕高殘留農藥的使用。
2.2 規范農藥使用范圍、種類
應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引導作用,規范農藥使用的范圍和種類,組織專業人士對我國現階段的農藥使用狀況進行合理分析總結,制定統一的農藥生產標準,規范農藥生產企業資質,加大核查力度,使農藥生產、使用做到有章可循。
2.3 加強農技人員培訓,銷售人員必須憑資格上崗
要重視先進專業知識對農藥生產和使用的影響,鼓勵農業技術人員參加相關學習,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加深對農藥的認識。銷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針對我國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鑒別能力不強的特點,銷售人員應提供有效的咨詢和指導,只有銷售人員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才能幫助農藥的使用者做出最佳決定,防止農藥的過量及錯誤使用。
2.4 加大新型農藥開發力度
國家應加大科研投資力度,組織開發新型農藥,針對傳統農藥的一系列問題,為了我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的身體健康,新型農藥的開發迫在眉睫。政府可以通過加大扶植力度,使用政策傾斜、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法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大高新技術研發,減少食品農藥污染方面研究抗病蟲害的農作物,減少農藥用量;尋找無公害農藥。
3 結 語
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對本國農藥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農藥的生產和使用不應以環境為代價,相關企業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解決農藥與環境間的矛盾。還要正視當前農藥使用生產時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力求在保障人類生存環境的同時創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麗萍.我國農藥施用技術發展現狀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