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施新品種南豆12“施肥量、播期、密度”3因素試驗,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定量的得出:在施肥總量100 kg/hm2(純N65kg、P2O513kg、K2O22kg),且底、初花、鼓粒肥比例1:2:1;播期5月26日~6月1日,密度11.4萬株/hm2時,能夠獲得近2500kg/hm2的單產,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應。
關鍵詞:南豆12;三因素試驗;效應分析
中圖分類號:S5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43
1 試驗設計
1.1 小區區組
面積6m2(長6m、寬1m),垂直于廂溝,區組間留2m間隙,以套作空行為小區走道。
1.2 試驗水平
1.2.1 施肥量
3要素總量109 kg/hm2(純N70 kg、P2O515 kg、K2O
24 kg)。底肥占25%,初花肥占50%,鼓粒肥約占25%。2個水平(3要素總量kg/hm2):A1=100、A2=120。
1.2.2 播期
2個水平:B1=05.26、B2=06.01。
1.2.3 密度
3個水平:C1=9.9萬株/hm2,C2=11.4萬株/hm2,C3=12.9萬株/hm2,等差1.5萬株/hm2。
處理組合編碼:(1)=A1B1C1、(2)=A1B1C2 、(3)=A1B1C3、(4)=A1B2C1、(5)=A1B2C2、(6)=A1B2C3、(7)=A2B1C1、(8)=A2B1C2、(9)=A2B1C3、(10)A2B2C3、(11)=A2B2C3、(12)=A2B2C3。
1.3 設計要求
4次重復,隨機區組,詳見表1。
1.4 技術規程
1.4.1 前作
小麥,“雙三○”改制。
玉米,適時收獲。
1.4.2 大豆
選用良種。南豆12號。適期播種。5月25~6月3日;合理密植。9.9~12.9萬株/hm2;科學施肥。按需肥比例配制,3要素總量100~120 kg/hm2,底肥、鼓粒肥各占25%,初花肥占50%;化學控旺。主莖分枝期噴施200ppm多效唑;綜防病蟲。托布津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盛花期用托布津防治葉斑病,白露前3d用綠晶防治豆莢螟,兼治食心蟲、蚜蟲。
2 結果分析
2.1 編制2向表(表1)
2.2 測驗計算
2.2.1 分解自由度、分解平方和、求均方值(表2)
2.2.2 F測驗。列方差分析表(表2)
區組:F實2.55, 施肥量(A):F實6.47,>F0.05;1/33=4.15。差異顯著。 播期(B):F實2.35, 密度(C):F實3.82,>F0.05;2/33=3.29。差異顯著。 3因素之間互作差異不顯著。 2.3 產量比較 區組差異不顯著,實施結果有效;施肥量、密度差異顯著,可以作產量比較。處理組合⑵ 以嚴格執行《套作大豆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為基礎;南豆12在施肥總量100 kg/hm2(純N65 kg、P2O513 kg、K2O22 kg),播期5月26日~6月1日,密度11.4萬株/hm2時,能夠獲得近2500kg/hm2的單產,具有極顯著的增產效應。 作者簡介:鄧全軍,男,四川省仁壽縣人,漢族,農藝師,大專文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