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林 于永春
摘 要:油菜種植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油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干擾會直接影響油菜的質量與產量,因此加強春油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主要分析油菜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并提出幾項防治措施,旨在降低病蟲害對油菜質量與產量的影響,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春油菜;病蟲害;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6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74
1 春油菜主要病害特點分析
菌核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旱地菌核存活數量過大,施肥時所用的油菜殘渣未經過充分腐熟,種子本身攜帶細菌等,均會導致田間菌核數量增加。菌核病好發于莖、葉、花等部位,其中莖部最為嚴重,初期主要表現為淺褐色病斑,后續轉成紋狀長條班,邊緣部分為褐色;如含水量增加則會在發病部位表面形成棉絮狀白色菌絲,病莖內則出現黑色鼠糞狀菌核;葉片受害主要表現為不規則水漬狀斑點,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形成白色棉毛狀菌絲,導致葉片穿孔、腐爛等。白粉病好發于莖、葉、種莢等部位,主要表現為圓形的放射性白色粉斑,葉片兩面均會產生菌絲體。白粉會布滿整個葉片、種莢;病害不嚴重時僅表現為莢果處稍微變形,為豐嚴重時則葉片發黃,種子瘦癟。春油菜霜霉病主要是由于病殘體、土壤及種子上的病源感染所致,霜霉病的發病比較嚴重,不過春油菜發病情況較少,且為害較輕。霜霉病好發于莖、葉、角果,病害部位會呈現附著白色霉狀物的黃色,葉片受害初期會呈現出一些淺綠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發展變為黃色斑塊,葉片背部會出現白霉等。
2 春油菜主要蟲害特點分析
春油菜的主要蟲害包括蚜蟲、菜蛾、菜粉蝶等,其中油菜蚜蟲的種類包括桃蚜、菜蚜、甘藍蚜等,又稱為油蟲、蜜蟲等,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葉片莖枝、花軸的汁液,一般密集在葉背面及菜心中,葉片被害后形成褐色的斑點。葉片受害后會產生褐色斑點,病情嚴重者會出現變形、枯死等情況;如為害花梗、嫩莖等部位,則會導致該部位發育畸形,從而導致角果發育畸形,甚至枯死。菜蛾主要在幼蟲階段吸取葉肉為生,留下表皮在葉片上出現一個透明斑,當其成長至3~4齡幼蟲時,則開始吞食葉片,導致葉片上形成孔油;苗期集中為害心葉,影響油菜包心;而菜蛾還會進一步為害留種株的嫩莖、籽粒、幼莢等,為害較為普遍。菜粉蝶2齡前主要吞食葉肉,后續會隨著其成長吞食整個葉片,導致葉片出現蟲口,為害嚴重者會僅留葉脈,嚴重影響植株的成長。菜粉蝶的蟲糞還會污染油菜球莖,降低油菜的品質。
3 油菜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分析油菜病蟲的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防治:
3.1 種子處理
從根本上選擇抗病蟲害強的優質的油菜種子,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優良油菜品種,比如豐臺9號、豐油10號、冠油雜8號、華雜62等,均是我國種植面積較廣的、優質產量高的品種,這類種子抗逆性、抗病蟲性強大。選種時要保證種粒均勻、飽滿、無破損;春油菜最佳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注意播種密度;要對油菜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消滅種子上覆蓋的病蟲害細菌,除了要對種子消毒外,還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采用曬種、溫湯浸種、藥劑泡種等方法進行種子消毒;采用福爾馬林稀釋液澆灌土壤進行消毒等,以降低土壤中的細菌殘留。
3.2 加強田間管理
種植春油菜時,要在種植前1年入冬前對土壤進行深耕,以凍死害蟲;科學、合理的施肥、密植;徹底清理農田的溝渠,將枯枝爛葉及時清理干凈,以提高田間通風效果,降低濕度;對油菜進行定時查看,發現病蟲害的苗頭則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以免病蟲害進一步擴散。輪作可有效控制田間油菜菌核數量的累計,減少田間病原體,減輕油菜菌核病的發生,因此要提高輪作的合理性。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進行增肥,需要注意一點,要及時開溝放水,在開花前要徹底清理田間水溝及污漬,為油菜花的生長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生長環境,以免病蟲害大面積滋生。及時清除已經發病的植株及死葉,以免對其它植株造成侵害。
3.3 其它防治措施
油菜病蟲害的其它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其中物理防治主要針對蟲害進行,可以在棚室放風口處設置防蟲網隔離,防止蚜蟲進入;可以采用黃板誘殺法誘殺蚜蟲,黃板規格為100 cm×20cm,每667m2需用30~40塊,視蟲害嚴重程度而定,懸掛于田間高于植株頂部30cm處,黃板涂1層機油,可重復使用;此外,還可以在育苗時覆蓋銀灰色反光薄膜,可有效抑制蚜蟲傳播病毒。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利用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比如草蛤、瓢蟲等,對蚜蟲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菜粉蝶成蟲產卵高峰期1周后,用青蟲菌6號1000倍液噴霧殺蟲。油菜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學防治,菌核病可采用甲基托布津噴霧,霜霉病則采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