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明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探討了優化水稻種植技術來增強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其中包括選用優良品種與種子處理、培育壯秧、科學管水和及時收獲、積極推廣水稻高產創建項目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77
水稻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2015年全縣推廣優質稻種植1066.7hm2,推廣雜交水稻1760hm2、水稻集中育秧260hm2,水稻良種覆蓋率98%,水稻的產量高低與糧食供給、農業發展水平都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因此,優化水稻種植技術來增強水稻種植效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1 選用優良品種與種子處理
各地應該選擇優質高產、不帶病菌、無秕粒、無破粒、不帶蟲源的水稻良種來進行育秧,例如華坪縣就適合選用兩優1號、內香優8518、宜香4106、D優527號和豐優香占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適口性好、抗病性強、米質優良(一級米)、生產性好等特點,實屬當地質優高產品種。2015年華坪縣農科所根據華坪縣水稻主產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在麗江市農科所的幫助下,引進紅稻8號,臨秈24,文稻11號等17個優質水稻品種開展試驗種植,按照試驗方案要求,選擇在中心鎮梭羅村3組進行種植試驗,于2015年3月11日播種,4月30日完成移栽,下一步將重點加強肥水管理和田間鑒定,通過試驗確定優質水稻新品種的適應性和豐產性,篩選出適應華坪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促進華坪水稻提質增效。此外,選種采用含量為20%的鹽水,用10kg水+2mL浸種靈對選出的種子進行浸種,浸種4~5d后再將其撈出,然后予以烘干之后再催芽,播種的最佳時機為50%種子露白后。在播種的過程中,稻種要盡量做到均勻且稀密,苗床的最適宜播種量為10~12kg/667m2,播種后為了避免由于溫度過低而出現爛芽爛秧現象,可搭棚蓋膜予以處理。
2 培育壯秧
水稻增產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培育壯秧,培育壯秧應以土保苗、以肥培土。由于拋秧具有結實率高、抗性強、早生快發、有效分蘗率高、無返青期等較為優良的特點,故適用于水稻育秧。
2.1 苗床準備
選擇土層肥沃深厚、向陽背風、地勢平坦的菜園地或者熟旱地,同時,提早精細整地,務必要確保土壤中無大土塊,且細碎;每667m2苗床施入5~8kg鉀肥、50kg普鈣、1500~2000kg優質農家肥作底肥,提前20d將其與普鈣進行混合,待發酵之后再播散到土壤中。
2.2 浸種催芽
浸種之前,應該攤曬1~2d種子,再用多菌靈藥液(濃度為3%)浸泡半日,再用清水淘洗之后方可浸種。浸種時間通常為3d,待淘洗干凈之后,再用溫水(溫度控制在50~60℃)對種子予以預熱,并且用稻草、濕麻袋包裹種子,使之溫度控制在30~35℃。稻芽在24h之后即可催出,待露出稻芽后再逐步降溫,一直持續到溫度達到20℃。下一步過早就是將種子攤開,煉芽1d后即可。
2.3 苗床管理
除草:一旦苗床有雜草出現,那么要用人工拔除的方式來予以除草,值得注意的是,動作務必輕柔,避免傷及稻苗。
水肥管理:2葉期為了促進秧苗健壯生長,每667m2苗床可施加5kg尿素;4葉期為了促進分蘗,每667m2苗床可施加2~3kg鉀肥、7~8kg尿素; 4.5~5葉期為了煉苗,每667m2苗床可施加1.5~2kg尿素,施加時間最好選擇在移栽前3~4d。
3 科學管水和及時收獲
3.1 科學管水
在促壯秧階段,應該秉承“有水分蘗”、“薄水栽秧”、“淺水活苗”3個原則。每年的6月中旬初(有效分蘗終止期)務必要及時予以排水曬田,一直要曬到下田腳不沾泥、田邊開小裂口;水稻孕穗期的水層深度應該要保持在3cm,稻穗低頭散仔后為了提高稻根活力,務必要做到后水不見前水。
3.2 及時收獲
優質高產水稻栽培的主要環節之一是及時收獲,及時收獲也能夠有效地避免稻米出現變質問題。優質稻收獲后不要攤曬過薄,盡可能篙席曬,并勤翻動,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4 積極推廣水稻高產創建項目
積極推廣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對于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增強水稻種植效益具有較佳的效果,能夠成為農民可學、可見、可信的樣板田。麗江市華坪縣就在石龍壩鎮德茂村創建了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實際種植面積為669.8hm2,涉及到2637戶農戶),主推水稻品種Y兩優1號、內香優8518、宜香4106、D優527號和豐優香占等多個品種,示范片強化了良種良法的集成推廣,采用了優良雜交水稻品種,實施了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強了病蟲害綜合防治,水稻長勢整齊均衡,種植規格統一,項目區水稻全部按照“五統一”的要求種植。高產創建示范組織機構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為廣大農民朋友創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韓晶,武仲科,姚蘭等.營口稻區無公害水稻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 北方水稻,2009(02):130-134.
[2] 鄭寶福,韓遠清,張文霞.綠色食品優質小站稻綜合栽培技術[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5):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