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語 楊朝君 趙宇飛 胡燦 徐穎歡
摘 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調查古藺縣茶產業,采用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為研究手段,論證了古藺縣可利用其適宜的自然條件發展無公害茶產業的可行性,并針對無公害茶的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問題,提出了古藺無公害茶開發的建議。
關鍵詞:四川古藺;無公害茶;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3-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25
茶樹屬于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Family Theaceae)、山茶屬(Genus Camellia)、茶組(Section Thea)[1]。我國茶樹栽培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葉生產國,茶樹適生地區遼闊,自然條件優越[2],茶樹資源極為豐富。四川省是國家產茶大省[3],擁有茶樹的各種種質類型,包括喬木大葉型、灌木大葉型、灌木中葉型、灌木小葉型。古藺縣屬于立體氣候,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的生長。抓住政策優勢積極發展無公害茶產業,可提高當地經濟的增長,促進當地脫貧致富。
1 無公害茶的內涵
無公害茶是指在無公害生產環境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其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標符合特定的標準和要求。在日益注重健康的現代生活中,綠色、安全、無污染的無公害茶是我國茶葉生產的主要方向,也是準入我國茶葉市場的基本要求。
2 無公害茶的生產技術
2.1 建立無公害茶園
無公害茶園選擇遠離工礦等污染地區,種植區域水源充足,能滿足茶樹生長的基本需求。土地選擇土層厚度達70cm及以上,坡度25°以下,土壤PH值為4.0~6.5的黃壤為宜。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用國家級或者省級茶樹良種,以牛皮茶特色品種為基礎,建立無公害茶園示范區。大氣、土質、水質等條件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產的要求和規范。
2.2 無公害茶園施肥管理
重施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重施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2]。每年10~11月,在深耕的基礎上施用基肥,以有機肥750kg、50~70kg餅肥、20kg過磷酸鈣和10kg硫酸鉀按每667m2配施。以氮肥為主,氮肥與磷肥、鉀肥相結合。根據肥料性質和無公害茶生產的要求,做到合理施肥。
2.3 無公害茶的病蟲害防治
引進國家級或省級的優良品種符合植物檢疫法規,選育的品種應有較強的抗病蟲能力,但應避免單一的品種栽培,可通過間作等方式,豐富茶園群落結構。無公害茶園生態環境應優越,產地適宜山區和半山區,其植被豐富、氣候適宜,生態多樣性可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病蟲害的防治以物理和機械防治為主,通過捕殺、誘殺、阻隔等技術手段防治病蟲害,使用無毒、無污染、無殘留的化學物質為輔,化學物質的選用應符合無公害茶生產的標準規范,防止3R問題的出現。
3 古藺縣無公害茶生產的基礎
3.1 適宜的自然環境
古藺縣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境內有1萬個以上的大小山頭,平均海拔800~1200m。年平均氣溫17.8~13.1℃,無霜期232~363d,其日照充足、冬無嚴寒,無霜期長,溫度適中,土壤呈酸性,土層深厚,適宜優質無公害茶葉的生長發育。
3.2 政策的支持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關于加快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茶業強省的意見》提出,要重點建設20個規模1.33萬hm2以上的茶產業基地強縣,建設20萬hm2生態高效茶葉基地和規模化有機茶園,建設現代茶葉基地。古藺縣政府及部門重視茶產業,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加強當地茶產業的建設。在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古藺縣無公害茶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4 古藺縣無公害茶開發的建議
4.1 重視牛皮茶特色品種的選育
古藺牛皮茶是四川省的一個重要地方茶樹品種資源,1985年該品種被認定為四川省省級地方品種。以灌木或小喬木為主,葉片綠色或深綠色,葉形橢圓或長橢圓,其群間表性特征多樣化。以牛皮茶為特色品種,當地應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共同選育優質、高產的牛皮茶新品種,建立古藺縣無公害牛皮茶產業。
4.2 標準化的生產及加工
古藺縣無公害茶葉的種植、生產及加工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其他部門的相關規定。選擇無污染、自然環境優越的產地,大氣、土壤、土質、水質等指標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產的規范和要求,無公害茶的栽培方式、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茶葉加工、包裝貯存等標準化實施,以生產出安全、綠色、無污染的無公害茶葉。
參考文獻
[1] 閔天祿.山茶屬茶組植物的訂正[J]. 西南植物研究,1992,14(2): 5-132.
[2] 駱耀平主編.茶樹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0.
[3] 唐茜.從栽培技術角度探討四川發展優質高效茶業的技術途徑[J]. 貴州茶葉, 1998(2): 12-14.
作者簡介:王馨語(1991-),女,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