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然而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三農”問題過程中,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并不斷推進新農村的建設,本文對農業技術推廣體制的創新進行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農業科技;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44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市場也在日益開放,農產品逐漸商品化,也正經歷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挑戰,而依靠雄厚科技實力的國家在國際市場明顯占據優勢。然而我國傳統農產品存在著標準化程度低、品質較差等方面的問題,在國際市場競爭上形成頹勢,且在畜牧業、水果等產業存在品種單一、衛生安全及加工粗放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國必須通過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制,以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1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傳遞不暢
我國在農業技術信息的推廣上主要采用單向傳遞。一些農業科學實驗和研究都是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在推廣項目、推廣范圍及推廣規模上都是由政府來決定;農業科技成果都是由政府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部門向農民推廣,并沒有考慮到當地農民客觀需求,且在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技術問題是通過推廣部門直接向科教單位進行反饋,而農民卻處于被動的地位。因單向信息反饋機制,造成信息傳遞不暢及供需的矛盾。
1.2 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缺失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在用人分配、人員工資的分配及職務晉升上往往與農業技術推廣成效上逐漸分離,造成推廣人員逐漸形成一種不好的風氣,覺得干好干壞都一個樣,據調查發現,4/5的技術推廣人員把推廣工作作為一項上級交待的任務來完成,推廣效果顯然不佳,推廣人員在工作上也缺乏動力。
1.3 投資的總量不足,經費渠道單一
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的投資份額嚴重不足,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通常發達國家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的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1%左右,而且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了0.5%左右,然而我國在農技推廣上的投資只占到了農業總產值的0.36%左右。由于農業技術推廣在經費上存在嚴重不足,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優化配置。
一直以來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經費依賴于財政撥款,其中地方財政投入占總經費的90%以上,而中央財政的撥款不到10%。
1.4 推廣人員素質偏低、隊伍不穩定
在我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推廣人員多數是中專及以下學歷,而大專及以上學歷非常少,在我國縣級農業推廣機構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推廣人員數量大概只占到30%左右。在鄉鎮一級的農業推廣人員很少有專業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存在著嚴重的知識老化、斷層現象。
由于我國基層農業推廣機構在人才體制上存在著不足,無法留住一些優秀人才,也吸引不了外來人才的加入,造成推廣隊伍不穩定。
2 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制的措施
2.1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上較為薄弱,因此必須建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保障農業推廣事業能夠順利健康發展。隨著市場形勢變化做出調整,不斷補充和完善,逐漸形成系統性推廣法律體系;加大相關監督和執法力度,確保推廣工作順利進行;通過政策和法律來支持和確保財政的投入力度。
2.2 建立多元化投資渠道
我國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過程中,政府作為投資經費的主要來源,應持續保持經費的穩定,確保農業技術推廣正常運行,同時要鼓勵一些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農業推廣的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彌補農業推廣的資金短缺。增強農業科研能力,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政府要積極推出優惠政策,比如加大財政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的投入,如采取減稅、免稅或補貼等措施,以吸引和鼓勵各渠道參與投資,建立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的融資體系;在各級推廣機構積極開展經營服務和興辦經濟實體,采取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措施,以彌補資金的不足,從而增強其自生能力。
2.3 發揮市場組織的功能
根據發達國家的一些推廣經驗表明,農民企業和農民協會等社會推廣組織在農業技術應用上起到了強大的推進作用。為此,我國要充分發揮市場組織的功能,大力扶持和引導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組織,并將其納入推廣體系中,從而有效滿足農民對農業技術應用的需求,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效,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成果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3 總 結
我國應在農業技術推廣體制上大力創新和完善,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加大經費的投入,加強農業科研能力,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并建立多元化投資渠道和完善的人才機制等,將農業技術成果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 夏刊.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2.
[2] 羅麗瓊.我國農業推廣體制變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朱興榮(1963-),男,中專,宣威市來賓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