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對“十一五”期間阜新市種植業污染和畜禽養殖業污染2類污染源的調查,總結出阜新市“十一五”期間農業源污染情況現狀,為今后農業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業源;種植業;畜禽養殖業
中圖分類號:X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47
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日趨嚴峻地擺在世人面前,國家在傾注大量精力致力于工業化、城市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污染治理,并取得卓有成效之時,環境污染源的主體框架已發生悄然變化,農業源污染已經逐漸取代工業源污染成為水污染物的主要來源。2007年環保部第1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全國農業源污染物排放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大,其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24.09萬t,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43.7%。總氮、總磷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t和28.47萬t,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阜新市第1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農業源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的產排量最多,生活源其次,工業源最少。阜新市農業源污染主要分為種植業污染和畜禽養殖業污染2類,根據匯總結果農業源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產生量分別為149723t、10976t和1664t,分別占全市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產生量的71.9%、73.7%和85.4%;排放量分別為27729t、4183t和341.52t,分別占全市排放量的49.3%、54.6%和57.9%。從國家到地方農業源污染防治已成為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畜禽養殖業污染的治理更是重中之重。
1 種植業污染
種植業污染主要來源于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不僅污染農田土壤,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地膜殘留物、高毒、高殘留農藥給土壤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露天或田間焚燒秸稈也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1.1 農藥、化肥污染
阜新市共有耕地面積3.47萬hm2,全市總氮排放量1239.8t,總磷排放量74.9t。主要集中在阜、彰2縣。2007年阜新市第1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調查結果表明,全市共施用各種類型農藥512404.91kg,流失量為336.6kg,占施用量的0.07%;全市共施用化肥折純77031.63t,流失379.79t,占施用量的0.49%,這些農藥化肥隨地表徑流或地下淋溶進入水體給水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通過噴霧施灑的農藥,從土壤和水、農作物表面蒸騰揮發進入大氣環境,對人、畜帶來一定的危害。
1.2 秸稈燃燒污染
據2007年普查統計,阜新市種植業產生秸稈236.57萬t,處置利用過程中,丟棄量4.82萬t,田間焚燒量4.42萬t,秸稈還田量9.20萬t,秸稈堆肥量1.02萬t,利用秸稈作飼料量57.34萬t,秸稈燃燒量155.60萬t,其他用秸稈量1.93萬t。由此可見阜新市在秸稈處置上主要以焚燒為主,焚燒量占產生量的65.8%。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濃煙彌漫、灰塵懸浮的大氣環境污染現象,還會燒死農田耕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土壤的微生物單一,而且還會使土壤板結硬化或酸化。
1.3 地膜污染
農用塑料薄膜由于經濟、方便、耐用和使農作物增產顯著,因而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據2007年普查統計,阜新市地膜使用量503.09t,地膜殘留量77.43t,占使用量的15.39%。久而久之農用塑料薄膜殘留物以碎片的形態滯留于農田耕地的淺層土壤之中,阻礙了土壤中毛細管的通道,降低了土壤對水分、肥分的傳導、貯存功能,從而妨礙了農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對土壤水分、肥分的吸收;農膜殘片還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動受到阻滯和囿限,從而降低其活力;而生產、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年復一年就形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
2 畜禽養殖業污染
“十一五”期間是阜新經濟轉型期,為刺激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阜新市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大量養殖場、養殖小區紛紛建立。統計阜新市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戶的生豬出欄量、肉牛出欄量、肉雞出欄量、奶牛存欄量、蛋雞存欄量,折算成標準豬數量2007年為1289506頭、2009年為3470936頭、2010年為3593707頭。注: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生豬≧500頭(出欄)、奶牛≧100頭(存欄)、肉牛≧200頭(出欄)、蛋雞≧20000羽(存欄)、肉雞≧50000羽(出欄)。養殖專業戶:50頭≤生豬<500頭(出欄)、5頭≦奶牛<100頭(存欄)、10頭≦肉牛<200頭(出欄)、500羽≦蛋雞<20000羽(存欄)、2000羽≦肉雞<50000羽(出欄)。30只蛋雞折1頭豬、60只肉雞折1頭豬、1頭奶牛折10頭豬、1頭肉牛折5頭豬。
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阜新市“十一五”期間畜禽飼養量逐年增加,而規模化程度不高,2010年規模化飼養量僅占總飼養量的35.77%,散養量占64.23%,散養規模過于龐大,而大部分農村散養戶均沒有污染防治設施,這就導致了“家家戶戶有飼養,街街路路糞水流”的農村環境現狀。2007年普查結果顯示,畜禽養殖業COD排放總量為27726.57t,居全市各行業首位,是工業源COD排放量的5.27倍。隨著飼養量的逐年增加,養殖業帶來的污染也在逐年加劇。合理規劃,解決養殖業污染對于改善環境、污染減排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