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來
摘 要:文章以天然次生林為研究對象,以其在生態保護中的作用為研究目標。分析天然次生林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即次生林能夠增加區域降水,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能夠涵養水源,凈化大氣污染,實現生態保護;著重探究了保護天然次生林促進生態保護的途徑,希望能夠通過本研究引起全社會關注天然次生林的保護以及生態平衡的維持帶來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天然次生林;生態保護
中圖分類號:S7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3
近年來,由于受到人類活動、各種病蟲害以及土壤酸堿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天然次生林的儲備數量在逐年下降,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正經受著極大的挑戰,因此本文將著重探究天然次生林保護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1 天然次生林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1.1 調節氣候、增加雨量,維持生態平衡
由于大面積的次生林其自然蒸發和蒸騰作用較大,一旦當地溫度有所降低,就容易形成降雨。據科學統計,次生林區域的降水量明顯大于非林區的降水量,進而增加區域濕度,起到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1.2 涵養水源能力強,凈化空氣效果好
次生林地土壤的滲透作用一般比非林區的作用要強很多,再加上次生林中的林木通過林冠和枝葉吸收的水分,這就大大降低了地表徑流,對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次生林能夠將大量降水貯存在林地中,被稱為“綠色水庫”,實現了對水源的涵養和水土的保持。次生林還被稱之為“氧氣制造廠”,這是因為次生林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然后釋放氧氣,實現凈化空氣的作用。
1.3 擁有天然景觀,生態旅游開發利用性強
天然次生林的組成比較復雜,而且具有豐富的結構層次,能夠形成天然的、景色絢麗的自然景觀。次生林的樹種豐富且類型多樣,物種豐富,資源儲備后力充足,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大的生態旅游開發利用價值。
1.4 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資源有力儲備源
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天然次生林中的蘊藏量非常豐富,這不僅對次生林所處區域生態平衡的維持具有促進作用,而且還能夠提供珍貴的動植物性藥材以及各種輕工業原料和食品、香料。
2 保護天然次生林促進生態保護的途徑
2.1 對現有天然次生林的保護途徑
根據天然次生林周圍的生態環境以及主要的植物生長,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來為次生林創造并提供適合其生長的生態環境,并根據自然保護區規定,對一些珍稀的林木進行繁殖,加大對其種群擴大技術的研究力度,以人工手段來加強對物種的保護和維持,使得天然次生林得以恢復,進而擴大其數量,從而避免絕種的危險,強化對天然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保護,使其充分發揮生態服務功能。
2.2 對退化的天然次生林進行更新、恢復和再建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資源能源消耗量大大增加,這就使得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尤其是對林地的破壞更為嚴重,造成了荒山荒地和水土流失現象。針對受到人為破壞較為嚴重林區,應當加大對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天然次生林生態退化預警指標體系以及生態系統功能評價體系;加強對天然次生林超坡退耕地植被恢復技術的研究,科學利用經濟林培育模式,因地制宜地進行森林植被恢復。
2.3 針對不同地段和林分結構特征,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復和治理技術
針對土壤條件惡劣以及人為破壞較為嚴重的地段,要充分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技術手段,來研究并應用景觀林業的恢復和再建技術,促進天然次生林景觀的恢復;針對人工堤岸、河灘以及溝壑與河谷這樣的地段,應當應用綜合治理模式,并加大對“3低”(低產、低質、低效)天然次生林生態恢復技術的分析和研究,從而有效改善這些條件較差地段的生態自然環境;按照天然森林培育思路和方案,依據不同的林分結構特征,培育復層林和混交林,并采取動態的經營體系,探究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技術;還可以根據天然次生林的自然演替規律,采取不同的撫育間伐技術,對退化的天然次生林進行定向培育。
3 結 語
要想實現對天然次生林的保護,從而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就要對退化的天然次生林進行更新、恢復和再建;還要針對不同地段和林分結構特征,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復和治理技術,并強化對天然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 熊露橋.天然次生林間伐指數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05).
[2] 孔維健,周本智,安艷飛,王小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態特征比較[J].水土保持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