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玉 王鋒
摘 要:近年來,林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林農則是林業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和實現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者。林農法律意識的高低對于林區的建設,國家林業政策能否健康實行至關重要。本文就我國林農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進行林農法律意識的提高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林農;法律意識;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S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4
1 加強林農法律意識,健康實行林業政策
在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推廣過程當中,提高林農的法律意識至關重要,也是發展我國林業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強林農法律意識建設,增強法律觀念,才能使林農正規、合法的進行林業生產經營,這樣林農既可以有力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可以不損害社會及他人的利益,從而使我國的林業政策順利健康的實行,使我國的農林經濟可以順利快速發展。
2 我國林農法律意識的現狀
2.1 林農現行法律知識了解不深入
但是大多數林農對于這些法律只是停留在“XX法”的認識之上,針對法律的具體條款和規定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對這些法律的理解也很難做到全面。這主要是由于林農接受的文化教育、地域文化,以及中國農民傳統的意識等因素的影響。
2.2 林農維權意識增強,但是仍然存在矛盾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個人權利的維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對于自己的權利也是進行主動維護。但是他們對于法律的信任度也不夠堅定,無法做到完全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雖然,林農維權意識整體在增強,但是還是存在很多矛盾性問題。
2.3 林農對于法律的學習主觀上比較積極,但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偏差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廣和實行,將原來集體所有的林地分配到了林農個人,也確定了林農對于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以及對林木的所有權。面對這種新的改革以及相關的法律,林農們積極學習和了解,認識到要用林權證來證明自己對林地的權利。這不僅體現了林農對于自己權利維護的主動性,而且也看出林農對于新事物及其法律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于林木的采伐,涉及到林農自身利益的一些行為,林農還是自己私自進行,沒有按照規定取得許可證,所以有些規定林農在執行上還是有所欠缺。
2.4 林農法律基礎薄弱,法律普及方式單一
在農村,由于林農的文化教育程度都普遍比較低,法律基礎知識薄弱,所以法律的接受程度比較弱。再加上林農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有限,主要來自于電視、廣播、報刊等比較傳統的方式,只有一少部分比較年輕的林農才會進行網絡學習。這種單一的法律知識獲取方式導致大部分林農法律意識比較薄弱。
3 提高林農法律意識的對策與建議
3.1 健全法律內容,規范執法方式
所有的法律都是為了規范老百姓的行為和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相關林業的法律也是如此,要切實保障林農們的合法權益,這樣才會得到林農的認可和遵守。在執法方面要嚴格進行,規范執法,杜絕一切徇私枉法的行為,樹立法律在林農心中的權威性,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林農加強法律意識。
3.2 創新法律普及方式,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
只有可以實際用到生活、生產中的知識才會更容易讓林農所接受,所以在普法的過程中法律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要選擇更貼合林農生活、生產需求的法律知識,這樣可以切實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針對林農單一的法律學習來源,在普法的過程中要注意形式的創新,可以通過入戶宣講,印發學習資料,集體學習,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使林農可以簡單、容易的學習法律知識。
3.3 加大基層文化建設,為提高林農法律意識做好準備
通過提高林農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素質來增強林農的法制觀念,從而為提升林農法律意識做好鋪墊。可以通過加大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比如設立圖書館、開辦活動室等設施,可以讓林農查看書籍,通過讀書看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或者可以開展一些成人教育活動,給林農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傳統型的農民變成智慧型的農民,從而為提高林農法律意識做好文化基礎的鋪墊。
要想順利、快速的推進林權改革制度,促進國家相關林業政策的健康實行,加強林農的法律意識至關重要,要讓林農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也要規范自己的林業生產與經營,這樣才能保證我國林業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迪.林農法律意識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今日科苑,2009(2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