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瑛
摘 要:所謂設施農業是利用人工建造的生產設施進行農業生產,設施農業打破了傳統農業受自然環境制約的不利情況,不受環境、季節條件的限制,大大滿足了消費者越來越多元化、多層次化的消費需求。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氣象服務水平還處于發展中階段,針對設施農業開展的氣象服務還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就在進行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高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設施農業;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07
1 設施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設施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針對當地設施農業的規劃、布局進行精細化的氣候劃分,并加強主要氣象災害的風險劃分,將氣象服務輔助農業生產決策的功能發揮出來。在進行設施農業工程建設時,能夠根據環境氣象因子設計墻體厚度、仰角、覆蓋物透光性等建設參數;氣象服務要能夠提供設施內外實時環境氣象因素監測信息,針對設施農業提供大風、冰雹、暴雪等防災減災氣象預報警報;針對設施農業環境調控進行精細化的氣象預報,包括灌溉、通風、加熱、揭席簾等等,還可對氣象預報的內容做進一步延伸,包括觀光旅游天氣信息、采摘或適宜播種天氣信息、對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等等。
2 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設施農業在我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也為促進我國農業發展貢獻了重要作用。但是設施農業的氣象服務水平卻比較滯后,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人員、組織,均無法滿足設施農業的發展需求,具體而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地方政府對氣象服務不夠重視。相比氣象災害防御服務,農業氣象服務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不僅沒有專門的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機構,而且其所涉及到的技術推廣單位,也未對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意義形成深刻認識,管理方面有所疏忽,導致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未較好的融合于產業園區的日常管理與生產中。
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專業人員嚴重不足,這一問題在基層氣象部門尤為突出,基層氣象部門不僅要承擔氣象站的基本業務,還要承擔一些政府工作,導致農業氣象服務專業人員數量嚴重不足。
一些農業氣象觀測人員是由其它崗位轉崗而來,其理論知識水平及服務水平均無法滿足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的基本要求。
設施農業氣象服務不精細化、針對性不強。在設施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們對月、旬天氣預報的信息需求越來越高,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參考依據;且氣象要素預報能夠更加精確、氣象服務產品更加精細化、針對性更強。但是基層氣象服務水平遠遠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方法單一。現在基層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形式還停留在傳統的紙質材料、農村大喇叭的層面,而一些新型媒體的作用未充分體現出來,比如網絡、智能移動終端等,直通式服務覆蓋面小,導致氣象服務無法滿足設施農業的發展。
3 提高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措施
針對上述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氣象服務的水平:
對氣象服務產品進行細化。根據現階段設施農業的研究理論,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制定出與當地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氣象服務產品,深入研究設施環境中作物與其它環境因子交互作用的一般規模,分析氣象因子與作物的關系,研究設施作物各生長階段與環境的關系等等,對氣象服務體系中的數據采集、遠程監測、自動調控等各個環節進行完善,發布有效的預警信息,使農戶可以提前安排各種防護措施,降低氣候環境對農業生產的損失;還要提高農業災害性、轉折性天氣的氣象專題服務水平,對寒流、強降溫、大風、暴雨、冰雹等災害天氣進行分析、評估,提前做好預報預警,為當地的設施農業生產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依據。
加強與農業相關部門的合作,提高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其實現代農業是包含了多個學科的綜合性技術,而氣象與農業科技的聯系十分密切。氣象部門要與農技部門加強溝通與合作,結合氣象要素預報采取對應的農業技術措施,一改傳統單一分散的氣象服務模式,實現與農技部門的聯合服務。氣象部門與農業部門的相關人員組成技術指導小組,定期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查、指導,聯合起來研究設施農業小氣候及農作物的栽培試驗等,共同促進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
促進氣象部門與農民的信息溝通。農業氣象信息的最大價值在于其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只有為農民所有,農業氣象服務的真正意義才能體現出來,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因此,氣象部門要加強與農民的溝通,采取多種形式將氣象信息發送至農民群眾中。具體辦法可以開通免費手機短信,主要發送日常天氣信息、突發性災害天氣等;利用電視媒體介紹氣象信息及農產品信息;還可以安裝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開通網絡等,擴大氣象信息與農事相關知識的普及度等。
4 結 語
設施農業是我國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而氣象服務在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有效的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不斷的提高和創新我國設施農業的氣象業務服務水平,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