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黃亞梅
摘 要:作為測量降水的雨量站(點),因其無需人看守,且操作簡單、功能強、傳遞快、占地小、可靠性高、壽命長,可穩定連續長期工作等特點,被氣象、防汛、水文水利、國土等部門在基層縣、鄉、村廣泛應用,構成了測量降水的雨量站(點)網,為領導及相關單位在汛期能全面準確、及時掌握當地雨情信息,提高了防洪抗災的能力。然則,許多基層雨量站(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并沒有使其發揮應有作用,主要體現在雨量網點布局欠缺、站(點)選址問題突出、安裝不符合要求,維護跟不上,數據傳遞不暢等,造成雨量記錄不準、缺測,導致數據失真,不能準確地反映當地、當時降水實際情況。
關鍵詞:基層;雨量站(點)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V2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09
因強降水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并具有突發性、普遍性、破壞性,因山洪地質災害防治點多、面廣,預測、預報、預警難度大,嚴重制約著縣、鄉經濟發展,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受各種主、客的原因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基層雨量站(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站點的布局,地址的選擇,儀器的安裝、人員專業水平,設備管理維護等等存在著較多問題,需要改進,讓雨量站(點)不要成為擺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無線自動雨量站構成及工作原理
無線自動雨量站由翻斗式雨量傳感器、雨量微電腦采集器和GPRS無線數據模塊構成,雨量微電腦采集器具有雨量顯示,自動記錄,實時時鐘,歷史數據紀錄,超限報警和數據通訊等功能。
自動雨量監測站是無人全自動雨量記錄儀器,用于收集地面降雨信息的自動觀測儀器,它可精確的記錄每分鐘的降水。主要應用于氣象、水文水利、國土、農業和環保等領域。
雨量計應盡量選在避風、空曠的地方,不宜選擇在陡坡或建筑物頂部。筒口離地70cm,保持筒口水平。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規劃,統一布局
近年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通過氣象、水利、水文、國土等部門,在市、縣(區)、鄉、村等地方均投入許多資金,安裝雨量站(點)網,目的在于了解、掌握當地的雨情信息,預防山洪、泥石流等因降水誘發的自然災害,更好地為當地服務,然而,各部門盡管均按各自的業務需求所建,但沒有很好地聯系、溝通,更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的布局,部門與部門所建的雨量點相互沖突,重復建設較為突出,浪費了資源。
2.2 站點密度不合理,分布不均衡
各部門建立起縣、鄉、村雨量站(點)網,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掌握雨情、抗旱防汛,安排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總體存在著站點發展和布局比較盲目,產生一些因人而異,各取所需的現象,沒有深入了解,導致雨量站(點)分布不均、安裝密度不合理,需要安裝的地方,沒能安裝,不需要安裝的倒安裝了,并且不止安裝一個,未能反映出一個區域范圍內的降水特征,也未能體現雨量站(點)的整體功能。
3 對 策
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因暴雨、連陰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作為監測當地降水多少、時間長短、強度大小的主要工具的雨量站(點),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氣象、水文、防汛、國土等相關部門在滿足自己部門工作的同時,兼顧整體需求,各單位應以防汛為己任,以為人民服務為大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處于基層的縣、鄉、村,地形地貌結構復雜,氣候多變,人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薄弱,防災減災意識淡薄,又是自然災害多發地,降水誘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經常發生。要深入各地進行實地了解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氣候變化,人口布局;要全面了解各地土壤內部構成,是屬于什么性質的土壤,如是沙土、粘土等;要了解什么地方滑坡概率大,易發生洪澇等。
氣象、水文、防汛、國土等部門大量安裝了雨量站(點),準確掌握各地雨情信息,預防災情的發生,因此,每個行政區域地應該做統一的規劃,統一布局,優化當前不合理的布局結構,做到雨量站(點)布局的科學性、合理性,組成的雨量網點能真實的反映某一區域的降水特性、降水分布情況。
4 結 論
基層雨量站(點),作為測量當地降水的主要工具之一,不僅在山洪暴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中起到提前預測、控制、預防等作用,而且在指導當地農業生產、農作物布局方面起到指導作用,對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業務也幫助頗多。因而要想使其記錄的準確性、及時性、比較性做到三性的統一,有雨量站(點)部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克服困難,相關部門間加強合作,在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下,做到降水記錄的準確,數據的傳遞及時。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氣象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陳杰(1966-),男,本科,湖南邵陽人,甘肅省徽縣氣象局,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