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弟
【摘要】非智力因素對于初三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這五個方面來分析非智力因素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并以任務型教學法,情感交際教學法以及成敗歸因理論為理論基礎,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和需要提出了相應策略。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初中生 英語教學 策略
一、教師要堅持以激發內部動機為主,激發外部動機為輔
1.在20世紀50年代,Garden Lambert的著名研究表明,當二語習得者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融入這種文化與他學習這門語言只作為一種工具(如獲得一個好的工作)比起來,前者更容易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即融入型動機比工具性動機相比更具體說服力。然而,很多英語教師持有工具性動機。因此,教師應該盡最大努力去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和融入型動機,促進學生由外界消極的因素積極轉化為內部積極的因素(Garden1972)。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內外動機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2.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英語教師應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他們認為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找份好工作,考過CET4,CET,TEM4,TEM8,出國等目的,更多的是了解西方文化,與外國人進行交流,使自己更加博學。例如:在九年級的教材中《English is widely used》中,在講授完課程內容之后,可以把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討論,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掌握英語的重要性。
二、教師要實施啟發式教學,合理使用提問方式
1.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采用啟發式教學,舉一反三,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采用類比啟發法。就是教師根據兩個對象的某些屬性的相似性,從已有的屬性推斷出其他事物的相應屬性。即教師通過兩個相關聯的事物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結論。例如:新目標人教版九年級中教材中《Unit9 Merry Christmas》,教師可以通過在課件中插入音樂、視頻、小動畫等,讓學生增加一些圣誕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西方的傳統文化,并和中國的Spring Festival 做個比較,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2.合理創設問題情境。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說理性提問與發散性提問。比如:在新目標人教版八年級中《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師應合理使用提問方式,如:“If people have robots,what can the robots do for us?”“what do they look like? ”通過合理的提問,讓學生積極進行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鼓勵合作,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
任務型教學法鼓勵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去實踐,來減輕學習者在使用目標語言時的焦慮情緒。此外,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因此,教師應該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使缺乏自信的學生被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所感染從而融入其中。通過開展合理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間情感的交流,這種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給予學習者一定的機會使他在合適的社會環境中去運用英語。比如: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會話等。在參與課堂活動中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同時教師對于參與不積極的學生給予鼓勵與支持。
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
不同的學習者在應對學習中所遇到的挫折時歸因也有所不同。韋納的歸因理論認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是人們在解釋成功和失敗時知覺到的四種原因。并將這四種原因分為控制點,穩定性,可控性三個維度。
內控者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成功時往往歸因為內因(勤奮,努力程度等),失敗時歸因為外因(運氣)。而外控者往往成功時歸因為外因(運氣),失敗時歸因為內因(任務難度和運氣等)。如果把成就歸為內部原因,那么學習者就會感到自豪和自信,如果把成功歸為外部原因,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產生太突然的反應。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正確歸因,對于他在英語考試中所犯的錯誤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對其進行鼓勵。樹立積極進取的心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
五、增強師生互動,注重個體差異
1.開展游戲,增加師生互動。交際語言教學法主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即學習者應該以合作的方式與同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游戲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角色扮演,分配小組解決問題的任務等。
2.注重學生個體性格差異,因材施教。加德納提出了新的教育觀—“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從課程,活動,評估方法與教學方法上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通過課堂上小組合作,角色扮演以及教師的適當提問去引導他們參與積極引導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六、結語
英語的學習是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智力因素在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應積極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實施啟發式教學,鼓勵合作,引導學生正確歸因,增強師生互動等這些策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變自卑為自信,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