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 金夢
摘 要:在知識經濟和新知識觀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高校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力量,而專利是衡量知識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的重要體現。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本文以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為研究對象,針對高校專利轉化中科研激勵政策不完善、專利技術轉化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提出了促進高校專利轉化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校 專利技術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作者簡介:易玉(1963-),男,漢族,遼寧海城人,碩士,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權與科技法。
1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現狀
1.1 專利技術轉化成績方面
1.1.1 專利申請量狀況
高校是我國科教興國的核心骨干,人們更關注它所創造的自主產權和自主專利量,據遼寧省普通高等學??蒲谢顒咏y計公報顯示:2014年遼寧省高校專利申請量5982件,年均增長率達到38.9%。2014年遼寧省高校專利申請量占全省專利省申請量(37861件)的15.8%,占比升幅高于上一年。該數據體現了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對該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貢獻,高校已將科技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作為一項基礎性科研管理工作,并將專利申請狀況作為衡量高??蒲挟a出的一項重要指標。
1.1.2 專利授權量狀況
2014年遼寧省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評價報告顯示:遼寧省高校專利授權量2764件,占全省專利授權量(19525件)的14.16%,實現年均增長62.6%。遼寧省高校專利授權量的大幅度增長,表明遼寧高??萍既藛T的專利意識有所提升,同時所申請的專利技術含量也逐漸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1.2 專利技術轉化實施方面
1.2.1 校企合作態勢良好
遼寧省高校與地方企事業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態勢,高校加強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推進官產學研協同發展。大連理工大學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后推進合作項目3500余項,合同總額近20億元,為企業創造了數百億的經濟效益。校企聯合承擔了“核主泵制造的關鍵技術”等一批重大基礎科研項目,獲批財政支持超3億元,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從而快速提升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校科研水平。2015年,沈陽工業大學與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攜手,在研、新增各類項目合同共計21項,合同金額達五百余萬元。由此可見,遼寧省校企和作發展迅速,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率。
1.2.2 政策保障加強
為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遼寧省高校紛紛出臺保障性政策。以大連大學為例,該高校提出制定實施針對保障科研工作的十項管理舉措,例如修訂《大連大學教學科研獎勵管理辦法》。通過政策的導向作用,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組建優秀科研團隊,引導科研人員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引導專利成果轉化,推進知識產品研究的繁榮與發展,有力地保障專利技術轉化實施方面工作的進展。
2 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存在的問題
2.1 科研激勵政策不完善
2.1.1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投入是確保專利技術轉化的基本條件。遼寧省高校很少得到政府或中介機構的專利技術轉化基金或風險基金,因此缺乏必要的資本投入,高校專利技術轉化就缺少必要的物質基礎,導致專利技術轉化率低。
2.1.2 科研人員缺乏積極性
高校中,最有激勵作用的機制是職稱政策和科研成果政策。高校在職稱評定、職務提升、獎金分配等方面,都與發表論文、成果的鑒定和獎勵直接掛鉤,而對專利申請量、成果轉化率、以及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聯系并不密切,因此導致在高校中重論文、輕專利的現象比較嚴重。另外,在遼寧省高校中,高??己藱C制只納入了專利申請指標,沒有納入專利轉化指標,導致科研人員對申請專利熱情很高,但由于不注重實用性,導致專利轉化率很低。
2.2 專利技術轉化與市場需求脫節
2.2.1 高校與企業缺乏溝通
雖然遼寧省校企合作呈現良好態勢,但在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科研人員很少與相關企業交流的現象,高校中重理論、輕應用,重研究、輕開發的科研導向也較為嚴重,申請人在申請專利時不是為了市場應用,而是為了專利或為了獲取資助費而申請專利。據2014年不完全統計,遼寧省高校的專利技術轉化普遍存在著學術價值較高而使用價值較低的問題,特別是在有效發明專利中仍有93.75%未能實施轉化。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科技工作者與企業和市場的聯系不緊密,形成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使得高校的專利技術轉化率較低,這不僅造成高??萍假Y源閑置,而且嚴重影響了高校專利技術的轉化及其價值的實現,也將阻礙高校專利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2.2.2 市場信息不暢通
高校缺乏有效的信息利用以及高校對自有專利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導致發明專利轉化不足。而專利實施率低就會影響人們追求效益的積極性,從而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其科技成果較多,但是其缺乏對市場最新的信息查詢與利用,就導致專利技術轉化率低,因而形成了技術與市場脫節、技術與生產脫節的局面,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3 促進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的發展對策
3.1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3.1.1 加大專利技術轉化的資金投入
由政府、企業和高校三者建立專門的專利轉化基金和風險基金。設立關于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高校發明專利,促進發明專利的有效性,提升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率。同時鼓勵銀行資金和風險投資的引導性資金等積極介入到高校發明專利的實施與轉化中去,以此作為風險基金。加大專利技術轉化資金投入,一定程度上緩解因資金投入不足引發的難題,逐步完善專利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提高專利技術轉化率。
3.1.2 激發高??萍既藛T專利技術轉化積極性
在高校內部,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通過在立項、投資和收入分配上給予傾斜等方式鼓勵高??蒲腥藛T促進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在以教師為核心的科研隊伍中,高校調整教師考核指標體系,加強職稱晉升與專利技術轉化工作的關聯性,將專利技術的實用性納入教師考核、職稱評聘等項工作,提高高校專利技術轉化的實用性,激發高校科技人員對專利技術轉化的積極性,以此推動專利技術的轉化。
3.2 完善高校專利產出與市場需求對接機制
3.2.1 加強高校與企業的聯系
在缺乏與企業溝通的高校中,應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及時了解企業需求,學習其他高校與企業合作的模式。根據企業的需要調整高校研發思路,這樣,在促進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同時,還能夠促使專利技術轉化實現優勢互補。高校作為技術專利的持有方能夠滿足企業要求,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新產品對企業的滿足,使企業的一部分資金進入高校,為高校進行科研提供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專利實施收益,從而加速專利技術轉化。
3.2.2 設立高校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
針對遼寧省高校專利技術轉化過程中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建議在遼寧省高校較集中的沈陽、大連等地區設立高校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首先為高校發明專利技術無償提供展示交易服務,其次提供高校專利供給和企業需求信息,以利于高校、企業和投資者聯系與交流,從而促進高校專利技術轉化。
參考文獻
[1] 邱國霞.高校專利技術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N].江蘇科技信息,2013.
[2] 孫守杰.江蘇高校專利技術轉化成果方式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