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從節目數量、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方面對未成年人參與的真人秀節目實行調控,規定: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道等節目中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總局這一政策今年1月份發布實施以來,各個電視臺已開始對相關節目進行調整。
很多家長對這類節目的價值觀表現出深深的擔憂。明星們通過奮斗得到了今天的名氣和地位,就利用現有優勢給尚在幼年的孩子筑起通向星路的階梯,還未諳世事的孩子竟擁有明星的光環和高額出場費,所謂“贏在起跑線上”,這是一種“生而不平等”,也是一種拔苗助長。電視臺抓住了“明星”和“明星子女”兩大收視要素,特別喜歡揭秘那些從未曝光的“明星子女”,這樣一來觀眾們滿足了自己的“窺私欲”,高收視率、高廣告額當然不在話下,各方都有所收獲,這個看似“多贏”的利益鏈條造就了此類節目的繁榮。
中國傳媒大學兒童節目研究專家張菁教授表示,“成年人追逐利益,請放過孩子”。她認為,未成年人參與的真人秀節目,特別是明星兒童真人秀,對于全社會的價值導向很不好,這給孩子和家長們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模式:成為明星——自己的孩子也是明星——名利都會有,人生瞬間很容易。這類節目鼓勵全社會追名逐利,配合媒體的商業利益,不顧及兒童的利益,忽略了兒童的人格成長,當然應該加以限制管理。這次“限童令”會讓很多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