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Q:互聯網造車與傳統造車,汽車設計哪般強?
Q:互聯網造車在炫酷與噱頭下,還剩下哪些實際價值?
近兩年,新興互聯網車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樂視汽車、游俠汽車、智車優行、蔚來汽車……盡管他們大多數還停留在研發概念車的階段,但其受到的關注度卻頗高。
值得關注的是,和去年互聯網造車被認為是“PPT造車”的階段相比,今年多家互聯網公司都拿出了比較炫酷的概念車。然而,在炫酷與噱頭之下,互聯網造車還剩下哪些實際價值?
孰強孰弱?
對于互聯網造車與傳統造車在汽車設計上的優劣勢分析,吉利汽車設計師張文利的觀點是:傳統造車相對互聯網造車有著更加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成熟的技術,推出的產品更有品質保證;不過,在造型設計上,互聯網造車相比傳統造車更超前,傳統造車在消費者眼里跨度小顯得較為保守。
據張文利介紹,汽車設計是系統工程,涵蓋內容廣泛,涉及整個汽車的開發流程,汽車設計不僅僅是好不好看、舒不舒服的問題。其包含安全、成本、品牌、質量、性能,是設計師與工程師、油泥師、數據師、SE、PQ、供應商、市場部、相互合作的產物。主機廠長時間累積的優勢使產品有更好的品質保證。
“如果從造型設計角度比較,主機廠都在圍繞自己品牌發展,內外造型會偏向于品牌傳承、偏向于精品、安全、性價比,忠實于市場。互聯網造車,會將這些團隊重組、磨合,沒有豐富成熟的平臺來支持,短時間里造出一輛車挑戰非常大。但是由于互聯網企業造車大多以造電動車為主,電動車本身的特性突出,結構上會節省更多的空間,加上電池和電機布置的空間較自由,這會影響到車身姿態以及內飾空間,這讓互聯網造車在設計上有發揮的空間。另外,由于當下自動駕駛、智能語音、人機交互和互聯網生態系統日漸成熟,將這些整合在一起的互聯網造車相對傳統造車來說,互聯網造車當然更超前,而傳統造車則在消費者眼里跨度較小。”張文利說道。
對此,有著多年設計工作經驗的阿爾特創意設計總監張自然更是有著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互聯網汽車和傳統汽車在汽車設計領域很難說哪個更強,“新的汽車領域的參與者有資金實力也可以快速組建一個強大的具有多年經驗的設計團隊,甚至是直接從國外企業挖走團隊,做個完全與眾不同且吸睛的概念車并不是什么難事。關鍵是量產上如何能繼續保持概念車亮點,這不僅僅是關系到設計,還需要強大的工程支持及供應商體系支持,甚至是允許在法規上的突破。”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張自然指出傳統汽車因為有著多年的經驗累積,短期內在設計領域仍然是具有更多的優勢。
“眼見為實,就互聯網造車現狀來看,目前還沒有一個可以讓傳統汽車感到威脅的作品出現。”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質疑道,實際上,很多人對于互聯網造車的真正概念還沒有弄清楚,難道說汽車上搭載互聯網應用就叫互聯網汽車嗎?另外從專業領域上看,造車是一個體系的周期積累,不是說隨便一個外來者就能輕易進入汽車行業,這種機會是非常小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通過融資、收購生產線、高薪聘請專業人才等雖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車資源,但接下來他們也會經歷所有傳統汽車行業所要面臨的問題和麻煩,最后也只是變成另外一家傳統車企。
新思維的開拓者
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汽車已經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發展,互聯網造車更是迎合了這一趨勢。
從目前來看,所謂的“互聯網造車”并沒有超越傳統車企的表現。不少所謂的互聯網汽車,更多的只是在“互聯網思維”主導下在車載觸摸屏上做做功夫,如果更超前的則是提出車聯網概念,但更多的是通過車內中控屏等來實現,這種難度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并不大。當然,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百度等正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目前還不知道的是,它們的無人駕駛車跟沃爾沃、奔馳、豐田、日產這些傳統強勢車企所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對比起來有沒有優勢。
在張文利看來,互聯網造車更大的價值是給傳統汽車注入了新的技術和新的營銷模式。他對《汽車觀察》解釋道:“互聯網造車是將車聯網整合到物聯網,這樣一來,消費者的用車體驗會豐富多樣,這里不僅局限于車內體驗,也會結合線上線下,打造一套生態系統,讓車如同一部智能手機,與生活的各個環節產生關聯。”
同時,張文利指出,正是這種互聯網造車的模式的出現,推動了傳統造車的演變與發展。“互聯網造車模式,更像一個生態系統,就像微信和微博,需要朋友圈來獲得更多的關注,要先通過足夠的粉絲來點贊圍觀吐槽來營造用戶群體,再優化用戶環境和用戶行為,然后公司獲得利益。而傳統汽車是大型消費品,價格不會很親民,目前還只是一個交通工具,還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用戶也還不習慣把車當成一個生態系統來用,這會有個很長的周期。但是,互聯網造車模式的出現,可以促進傳統汽車的發展,會讓傳統造車也開始變得更智能、更成熟與便捷,慢慢就培養了用戶的習慣。”
對此,張自然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互聯網造車更大的價值則是給傳統車企注入新的造車思維。不同于手機,汽車的體驗不僅僅只是在屏幕上這樣的軟性功能上,如果只強調互聯網體驗恐怕只是關注到了汽車駕乘體驗的一個角落而已,何談系統性的造車。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是互聯網造車帶給傳統汽車行業的新的方向性的思路,這倒是互聯網造車運動帶給傳統行業的最大的實際價值。”
時勢造英雄,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產品都想成為車企中的“蘋果”,究竟誰是最后的王者,和諧共處或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正如張自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無論是互聯網造車還是傳統造車,將來的發展都不會絕對割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帶動汽車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