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從國際傳播走向全球傳播。全球傳播對于國際傳播不是完全的替代關系,而是一種戰略調整和戰術修補,也是路徑拓展和境界提升。國際傳播強調以我為主、雙邊互動,而全球傳播則立足全球體系和全球治理,傾向于多邊交互、一體包容的價值觀。敘事:從宣傳思維走向故事思維。人們可以排斥觀點,但并不厭棄故事,故事可以成為全球傳播的有效橋梁。講故事是媒體人的職責所在、命脈所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背景下媒體人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主體:從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協同。互聯網時代“參與主體”邊界模糊、角色重疊,多主體多元化傳播已成現實。對于中國的全球傳播而言,一是要順應、利用多主體、多元化傳播的趨勢,二是要加強合作協同,形成整合傳播力量。空間:從陣地意識走向場景意識。在傳播端保持陣地意識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越來越需要增強接受端的場景意識、場景思維,力求“精準傳播”。“中國故事”是否適合場景適配,如何提高“中國故事”在“異國”場景的落地,如何在用戶的關系網絡中觸發“分享”的鏈條,這是陣地戰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而需要通過場景思維進行探索,在內容和技術及其結合上都需要重新打量。(據李 成于《中國記者》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