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壽命周期分析方法越來越受到企業經營者們的重視,但是在具體應用方面,仍然是上層推動或者甲方推動為主導。本將從利益相關者角度闡釋如何推動真正實現全壽命周期的價值管理。
【關鍵詞】全壽命周期 利益相關者
全壽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LCC)最早是由美國軍方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是一種實現工程項目,包括建設前期、建設期、使用期和翻新與拆除期等階段總造價最小化的方法。它是一種可審計跟蹤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統,有如下的特點:(1)范圍更廣;(2)控制更加主動;(3)參與人員更加廣泛;(4)造價管理介入時間更早。
如何推廣全壽命周期成本理論在項目建設中的運用,是當今學者面對的問題。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推行過程涉及到眾多的組織機構。他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利益主體而以不同的目的或主動或被動的參與進來,相互的利益爭奪起著或推動或阻礙的作用。為此,施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是推行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是由R·愛德華·弗里曼教授于1982年提出。我們首先需要對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利益相關者做出界定:與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活動存在直接或間接關系,并能或期望從其中獲取利益的個人或者團體。傳統的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是基于公司或個人角度,分析與公司經營或個人行為相關的潛在利益得失者。在對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推廣分析的運用中,要針對所有相關者提出一個管理框架,其最終的目的是尋找各方整合形成一個團隊行動方向。
二、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利益相關者行為描述
(一)開發商行為分析
開發商是獲利主體,也是整個項目資金的來源。開發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了以下的行為:(1)招投標階段,為了降低項目的建設成本,采用低價中標策略;(2)在項目建設階段,要求施工單位墊資,將風險轉移。
(二)設計公司行為分析
設計單位由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等構成,受開發商委托,繪制符合特定功能的設計圖和施工圖。設計單位對建筑物的質量問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了以下的行為:(1)直接借鑒以往的設計成果,只進行少量的修正;(2)過度設計,降低自身風險。
(三)監理公司行為分析
監理公司是受開發商委托,對建筑施工環節進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單位。監理公司的行為有兩個方面:(1)監理公司和施工單位是建筑質量控制的主體,因而通過多種形式行使自己的職責;(2)由于我國建筑行業發展過快,不得不應聘大量經驗不足的監理人員上崗。
(四)咨詢公司行為分析
咨詢公司有兩部分的工作:其一是接受開發商委托,提供專業的項目咨詢和策劃,以取得滿意的設計方案;其二是向開發商提供項目成本信息方面的服務。然而實際情況中,作為稀缺勞動力,在負責一項工程的同時,也會承接所謂的“私活”,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導致對承包商監督不嚴。
(五)承包商行為分析
承包商是項目建設的主體,是將設計最終變為現實的主體,因而所受約束最多的。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以下行為:(1)根據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條款,盡量早日完成規定工程量;(2)由于利潤空間被開發商壓縮,因而采取其他不正當方法爭取更多的利潤。
三、各方的利益訴求分析以及問題發現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各個利益相關者做出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存在以下的問題:
第一,開發商借自己的資金優勢,通過合同將項目的大部分風險轉移到其他利益相關者身上。這種做法使得工程項目的主要成員始終處于一種相互心存戒意、各自為自己利益而戰的關系;
第二,項目的成本,主要是依靠設計和施工確定下來的。因此項目成本控制的主體應該是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然而成本控制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開發商手里,因而常常導致成本控制不下來;
第三,利益相關者各方相互爭奪博弈時,無形之中就給項目增加了相當的博弈成本。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考慮到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目標都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一致性,在造價管理中運用伙伴關系管理模式的思想,是解決工程中諸多問題行之有效的途徑。
四、伙伴關系造價管理模型
伙伴關系模式是20實際90年代在歐美發達國家中興起的,其運用了無邊界管理的思想,旨在營造一種同舟共濟的氛圍。該模式的總體原則是:以業主方為協調人,負責項目整體的運作與協調,督促相關方按照項目進度情況完成相關工作。在不同實施階段,將相關信息都反饋到該階段的責任方,由責任方組織對信息的處理并及時反饋,同時完成信息的整理歸檔和集成。
伙伴關系管理模式必須具備六大要素:承諾、明確的角色和責任、共同分擔風險、充分的溝通與反饋、評價履約行為的客觀方法以及公平的獎懲機制。
基于這六點,伙伴關系造價管理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描述:
第一,項目自成立之日起,就有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每個階段參與程度不一定相同;
第二,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組成一個團隊,每個成員的地位是平等的,委員會主席為最高權力機構;
第三,代表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成員都是復合型人才,并在自己所屬領域有專長;
第四,整個團隊建設有通暢的信息交流平臺,消除各個成員之間信息的不對稱;
第五,項目最終的總收益,由項目委員會成立時所有成員共同制定的分配方式進行分配,以激勵各方協力控制成本,擴大收益。
根據一份由Gransberg博士做的研究指出[6],伙伴關系造價管理的優點有:(1)平均實際工期比計劃工期要提前4.7%,而傳統的合同管理方式要延后10.04%;(2)由工程索賠引發的費用只有傳統方式的20%~54%;(3)開發商的質量滿意程度品均比傳統方式高26%;(4)信息溝通、團隊合作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開發商認為關系得到改善的占67%,承包商認為關系得到改善的占71%。
伙伴關系造價管理最根本的優越性在于通過全團隊的合作可以使工程項目的造價得以降低,全面提高工程項目工期、造價與質量管理,提高項目經濟效益。
五、結語
在建設項目管理的過程中,正確運用全壽命周期管理,可以將工程項目的前期策劃、設計、建造、運營直至拆除的全過程作為一個整體,注重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資源節約、費用優化,伙伴關系造價管理又為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組織基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但總的來講,仍然缺少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和人文大環境的支持,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天津理工大學IPPCE研究所.工程造價新技術[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2]弗里曼[美].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戚安邦.項目全面造價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肖宇(1991-),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