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婧 陳朝暉
【摘要】最初以扶貧為主要目的的小額貸款機構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由于外部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和自身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健全,其風險隱患日益凸顯,不但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資產質量產生威脅,更對小額貸款行業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通過分析探討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現狀及問題,參考借鑒國內一些發展較好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實踐經驗及德國先進的IPC微貸技術,針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提出了關于全方位的風險控制措施。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 風險管理 IPC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也進一步得到深化。我國的小額貸款行業如同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最初以扶貧為主要目的的小額貸款機構到如今已具有了商業性質。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中國小貸公司共有8951家,實收資本8443.25億元,貸款余額9594.16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1.4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在小額貸款公司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其風險隱患也逐漸凸顯。由于缺乏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許多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信貸風險越發嚴重,壞賬率逐年攀升。小額貸款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如何能在爭取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控制其經營風險,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二、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現狀
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日漸凸顯,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會步履維艱。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關法律尚不健全
法律主體定位不明確的問題是國內所有小額貸款公司所共同面對的,也是其他一些相關政策性風險產生的基礎。現有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法規,主要是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地方金融企業財務監督管理辦法》以及2009年6月銀監會頒布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雖然此后相關的地方性政策法規也陸續出臺。然而,這些政策法規大部分屬于地方性的規范性文件或部門規章,未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從事著金融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卻未能取得金融許可證,其性質被定位為“只貸不存”的非金融機構,但是,這又與現有的金融管理體系的規則互相矛盾。這導致小額貸款公司在享受的權利十分有限時,卻必須承擔更重的義務。同時,對于只經營貸款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公司法》沒有相關條款與其相對應。不但如此,在我國目前包括《商業銀行法》、《人民銀行法》在內的法律體系中,沒有一部對小額貸款公司做出具體的條款規定。法律體制的缺失無疑會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巨大的挑戰。
(二)稅率負擔重
我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可以享有若干稅務優惠,如豁免印花稅。此外,在我國的19個省(包括福建)中,為農業部門及農村地區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可享有約3%的銷售稅扣減。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農村信用社能夠享受到營業稅及附加按3.5%左右征收,所得稅減半的優惠政策。然而,根據相關政策,小額貸款公司雖然從事小額信貸業務,也為農業部門及農村地區提供貸款,同樣發揮著金融機構的職能,卻不被視為金融機構,而屬于企業法人,須按照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25%、銷售稅稅率5%及印花稅稅率0.005%繳稅。不僅如此,由于貸款資金周轉較快,小額貸款公司所交的營業稅相較一般的金融機構高出許多。小額貸款公司面臨比其他金融機構更高的經營成本以及更重稅賦負擔,其生存壓力大大增加,也影響了民間資本投資入股的積極性。
(三)貸款違約率高
由于民間借貸數據未能納入央行的征信系統,尚未建立系統的小額貸款客戶信用信息數據庫,現階段大部分小額信貸機構沒有先進科學的信用評定手段。其信用等級評定方式比較抽象,主要依靠貸款業務人員的主觀判斷。然而,目前存在小額貸款戶誠信意識淡薄,誠信狀況差,提供的財務資料不真實、不規范等問題,而小額貸款公司由于其自身發展限制,很難吸引到高素質人才,其從業人員大多缺少信貸的專業知識,無法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等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加大了公司面臨的潛在信用風險。致使小額貸款行業的客戶違約率居高不下。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的貸后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業務人員在發放貸款之后沒有對貸款項目進行持續的后續監督。而小額貸款公司的客戶群體主要集中于小型企業,其單位貸款數額小、數量多、分布廣的特性,無形中增加了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監管難度。
(四)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指導意見》中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其資金來源只能是股東出繳及銀行融資,融資銀行不能超過兩個,且其從銀行業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一半。這樣的規定極大地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業務資金的來源渠道。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小額貸款公司在承擔較高融資成本時卻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一是因為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缺乏相關資質信用,達到銀行的融資門檻還存在一定難度。二是當小額貸款公司從金融機構融資時,無法享受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也不能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以及風險補償等相關優惠措施(貸款利率要受目前銀行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0.9倍的限制),這使小額貸款公司需要承擔比其他金融機構高上許多的融資成本。三是由于很多地區對小額貸款公司投資設立了資本規模上限,股東增資或擴股難度大。這種狹窄的資金來源渠道,不但使小額貸款公司在運營時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還嚴重限制其規模,對其發展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五)內部控制水平不足
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都面臨著內部控制水平不足的風險。在發展過程中,許多小額貸款公司一味追逐利益,只盯著市場,而忽略了自身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的建立。雖然大部分公司也有著自己的公司章程,但多數是借鑒了其他企業東拼西湊,沒能根據自身狀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而公司的風險控制機制、信貸監管機制、人力資源管理的建設更是沒有得到重視。大部分小額貸款機構的從業人員整體文化素養不高,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偏低,普遍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而小額貸款公司由于其客戶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其員工通過主觀判斷來把控信貸風險。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的缺乏,使小額貸款公司在開展貸款業務時,自有資金面對較大的流失風險。且如果未能設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則還有可能發生操作風險及道德風險。
三、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從事業務的特殊性,國家不應將其劃入普通工商管理公司的行列。國家應給予小額貸款公司一個明確的法律定位。例如,可將其定位為“非存款類金融機構”。這樣,既不與其“不吸收公眾存款”的性質相矛盾,又能給予其金融機構的身份。使其不但能夠享受與其他金融機構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而且能夠通過進入同業拆借市場來拓展融資渠道。同時,國家還可以考慮將小額貸款公司一并納入銀行征信系統,從而使民間借貸也有記錄可查,這不但能夠降低小額貸款機構的信貸風險,而且使普通商業銀行的風險狀況也得到改善。而在保障小額貸款機構合法權益的同時,國家也應出臺相關法律規定其具體義務。促使其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國務院法制辦于2015年8月12日發布了《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征求意見稿)》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說明。《意見稿》明示除了原先的融資方式外,小額貸款公司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且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的貸款資產可以轉讓。
(三)引進先進的貸款管理技術
近年來,從國外引進并經過本土化發展的小貸和微貸技術為金融機構開展小額信貸提供了技術基礎。其中,最為經典、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IPC技術。2005年德國IPC進入中國,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微小企業貸款項目成功地和國內12家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包商銀行、馬鞍山農村商業銀行等。IPC技術的信貸流程在過程節點都充分考慮小貸特點,盡量做到簡單,注重客戶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并把交叉檢驗作為信貸流程的核心。其通過三種方式來增強小額貸款公司在信貸中博弈參與能力。一是對貸款項目的動態監督。在貸款放出后,對貸款的使用情況及項目的收益情況進行后續跟蹤監督。從而避免發生企業未按照合同約定將貸款投入日常經營活動,而是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其他項目,或是投入經營活動卻未能積極進行經營生產的情況;二是實施有效的信用激勵機制,提高借款企業的還款意愿;三是與借款企業形成長期的、高頻率的博弈關系。下面是與之相對應的三種具體操作方法。
1.采用分期還款機。IPC技術提高小額貸款公司博弈參與能力的首要做法是在收回本金時采用分期收回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銀行流水等資料計算出企業的現金流,基于還款計劃與現金流匹配原則,制定靈活的分期還款計劃。傳統的銀行貸款償還方式多為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而分期還款的方式將本息拆散,定期償還。借款企業還款的次數增加使其與小額貸款公司接觸的頻率也得到提高。對小額貸款公司而言,相較一次性還本付息,分期還款的方式的優勢體現為三點:第一,以往信貸員在現場進行對項目進行的直接監督時,需要耗費的大量人力成本,而現在可以通過借款企業分期還款的表現,對其運營項目進行的間接監督,其相對成本更低并且更加有效;第二,通過借款人分期還款的償還行為,能夠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實時動態監督,使潛在的風險能夠盡早暴露。如果發現貸款風險較大,小額貸款公司也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從而將一次性懲罰分解,發揮信用機制的激勵作用;第三,將還款期限標準化,不但降低了流動性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管理成本。而對借款人而言,定期的、經常性的還款,能夠提醒其負有還款義務,從而促使借款人在安排資金時更加謹慎合理,也避免了借款人在期末一次性還款時所面臨的巨大財務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
2.累進貸款的動態激勵。IPC技術通過采用累進貸款技術達到對借款人產生信用激勵的目的。例如,小額貸款公司在面臨未合作過的貸款客戶時,不一次性就給予其較大的貸款額度。而是通過對其初次貸款的還款情況(是否及時、足額)的考量,逐步增加其貸款額度。累進貸款的優勢在于能夠發揮“試錯”的功能,即在無法確定借款人的真實信用的情況下,用較小金額的貸款來進行試探。這種方式能夠累積借款企業的信貸記錄,并在長期的重復博弈中達成雙方的穩定的借貸合作關系。如果在初次貸款時,借款企業就選擇違約,因金額較小,將不會對小貸公司造成過大的影響。而對借款人來說,由于融資服務的稀缺,一旦違約,就喪失了未來能夠獲得額度更大的借款資金的可能,這將成為其違約成本的一部分。這樣,對于獲得累進貸款的預期,就能夠有效激勵借款人按時償還本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風險。
3.關系型貸款的隱性激勵。與傳統的以數據處理為導向的監督不同,IPC技術要求信貸員以客戶關系為導向,重視“軟信息”的收集,對貸款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小額貸款公司可依照市場細分情況,將信貸人員依照客戶的行業、地域、供應鏈等進行合理配置,從而可以讓信貸人員在相似業務的重復實踐中,學習掌握行業知識、市場信息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其更加專業化。另外,信貸人員可以通過日常聯系向借款人傳遞這些信息,為借款人充當行業顧問,以促進借款人的貸款使用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還款能力。而在當好行業顧問的同時,信貸人員還可以為借款人在日常生活層面提供一些延伸幫助,與借款人發展為“準私人”關系。“準私人“關系的建立能使信貸員與借款者間不再是單一的借貸關系。而通過關系的拉近,信貸員能夠接觸到借款人生活的其他層面。從而擴展了雙方博弈的時間和空間。也給借款人的違約造成了隱性的”人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借款人愿意提供更加真實的信息,并增強其還款意愿。另一方面,也為發揮累進貸款技術作用創造條件。
(四)完善內部控制程序
小額貸款公司應建立良好的企業管治架構,清晰界定董事會、監事委員會及高級管理層的職責;在董事會下成立貸審會及制定集體決策程序,以將貸款批核過程中與個人判斷或單一決策人的成見有關的風險減低;建立垂直風險管理系統以確保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建立及持續改善營運程序及內部控制系統,并利用信息技術系統控制各程序的執行。采納及嚴格執行措施以防止及偵察潛在的雇員詐騙,例如雙軌調查、盡職審查程序、將貸款申請調查及評估或風險評估程序與貸款批核分開處理的政策、多層評估及批核程序、實地視察及監察及由高級經理對客戶的擁有人或管理層進行訪問;而在人才管理方面,可以為雇員實施與表現掛鉤的薪酬計劃,制定主管業務經理每年輪流負責循環貸款的程序,為雇員提供專業責任及道德培訓,特別是負責評估和批核程序的雇員。
參考文獻
[1]杜曉山.我國小額信貸發展報告.農村金融研究,2009(2):119-127.
[2]湯碧.小額貸款公司期待政策創新——來自溫州金融改革的啟示.管理世界,2012(9):44-46.
[3]盧朝.小額貸款業務風險管理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寧:廣西大學,2012.
[4]王寧蘭.基于小額保險的小額信貸風險防控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5]何潔.信息不對稱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博弈分析:[碩士學位論文].秦皇島:燕山大學,2013.
[6]Tracey Holland,Lihua Wang.Avoiding the perils and fulfilling the promises of microfinance: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clients children in Nicaragu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0,31(2):149-161.
作者簡介:胡冰婧(1990-),女,漢族,福建福州人,會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陳朝暉(1970-),男,漢族,福建福州人,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碩士生導師,從事財務管理、審計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