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摘 要:在聲樂作品的演唱中如何忠實于作品的原始形態;注重歌詞作品、音樂結構和旋律的分析;把握作品的風格;運用意境想象,是演唱者在二度創作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是聲樂作品演唱獲得更大藝術表現力的關鍵。
關鍵詞:聲樂作品;聲樂演唱;二度創作;意境想象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087-02
二度創作是以“人聲”作為媒介,在忠實于作品的原始形態的基礎上,通過表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挖掘,對聲樂作品風格特征和情感的把握,以聲樂演繹作為實踐活動,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反復揣摩,思考,最終把作曲家記錄在紙上的“靜物”通過演唱的形式轉化成有聲有色的聲音。
二度創作不僅僅是對各作品的處理,實際上也是演唱者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演唱者的聲音上,更體現在演唱者對于作品的藝術處理上。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在演唱實踐中,作為聯系作品創作與欣賞的中介環節,一方面再現詞曲家的情感表達;另一方面又通過自己的演唱表演打動聽眾,引入詞曲作品的意境。
一、二度創作要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態
作品的原始形態,即作者創作時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風格,音樂構思,節奏,速度,力度,表情變化等各種標記,是作品的一度創作。作為演唱者二度創作,首先要忠于原始形態。而有些演唱者往往拿到一首聲樂作品時,并不先去分析理解詞曲作者原譜的創作意圖,草率的拿起作品就開始演唱,這種方式違背了作品的原始形態,是萬萬不可取的。如何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態呢?我認為,首先應從作品整體曲式結構,歌唱部分,伴奏部分這幾個方面對作品有一個全局的認識和把握。其次,再根據聲樂作品分析其動機、旋律、主題思想、弄懂歌詞含義。并且在反復朗讀歌詞中,體會作品的感情,對歌詞進行分句并設計好氣口。仔細研究各種標記,表情術語等。這些步驟看似簡單,但是卻不可缺少。也是我們進行二度創作的基礎。其次,應該從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藝術道路和音樂風格、流派等方面對作品內涵及作品歷史范疇進行整體理解和把握。
如作品《松花江上》張寒暉詞曲。作品創作于1936年11月。1931年日本軍發動918事變,東北淪陷。許多人背井離鄉入關躲避戰亂,正是作者了解了這次背景之后,在一種鄉愁之情和首付國土的決心下創作出來的。正是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因此該作品很濃厚的表達了東北人民的保家衛國的思想感情。此例就是從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的。
諸如此類的例子比比兼是。因此,我們很容易領悟出,一旦作曲家把他對于社會、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通過音樂傳達出來的時候,作品中就蘊含了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生活感慨和精神世界等。然而這些內涵并不能以它自身的形態顯現出來,而只能通過音樂作品的形式體現出來,這就決定了當我們要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詮釋的時候,必然要先了解作曲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他的藝術道路及音樂風格甚至所屬流派等的特點,忠實于作者本身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表演者真正了解懂得了作曲家,才能把作品中蘊含的作曲家的精神內涵和情感體驗出來。
二、二度創作要分析作品
(一)分析作品的歌詞
拿到一首聲樂作品,先不要首先唱譜,而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多遍,一邊從中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及時代背景,作品反應出的特定的環境和思想感情。一般來說每首聲樂作品的歌詞不能像小說或戲劇那樣寫的十分詳細,都相對比較簡練具體,通常采用高度概括的寫作手法,但在詞面的背后往往有著更深的含義。如:歌曲《問》里的歌詞是一系列的問句組成的,許多演唱者在剛剛拿到作品的時候可能不能正確理解詞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什么作者要用問句的形式來填詞呢?其實當我們進一步了解作者所處的創作年代,政治形勢,社會狀況等等方面,就會明白有些歌曲的創作就正是因為當時歷史條件或者是環境限制,作者不能直接明確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不得不采用比較隱晦的詞或借喻的手法。歌曲《問》的歌詞創作于二十年代,作者發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長的人生問題,是對當時國破家亡的社會發出的具有哲理性的感慨。其主題是對當時軍閥混戰,山河殘破的祖國深沉的憂慮。如此一分析,每一句歌詞都是蘊含了作者的感情。
聲樂作品的歌詞不管是長是短,歌詞是多還是少,但是我們必須把每個字都要讀懂讀透。每一句話甚至是每個字都凝聚著詞作家的強烈感情,蘊藏著詞作家的深情厚感,作為歌唱者必須認真的去發掘和領會。只有對歌詞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可見注重歌詞,認真分析歌詞,對作品的內容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加深。這是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不可忽視的環節。
(二)分析作品的曲調
在對歌詞做了分析之后,我認為對歌曲的音樂部分做一些必要的剖析,分析作品的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更深化對歌詞以及整體的音樂的理解。通常音樂的寫作常用三種基本的結構。
1.樂段式單段式
這種形式只有上下句呼應組成,盡管形式比較簡單,但是基本上可以表現一個完整的內容。
2.二段式結構
二段式歌曲從音樂上可以明顯地劃為兩個段落。這種曲式結構的特點是,無論是在歌詞內容上,還是音樂內容上都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對比性特點。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啊”字開頭。猶如一個游子撲到了故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傾吐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第二段是抒情段,聲音的強弱要有對比,突出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之情。第三段是結尾部分,也是全曲的主題和高潮。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
3.三段式結構
三段式由三個明顯的樂段組成,它與二段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二對比樂段之后重新再現了第一段的內容,但是“再現”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再來一遍”。“再現”往往深化甚至擴展了原來的主題思想內容。通過對音樂趨勢結構的分析,我們能進一步的把握作品的內容,能更好的使我們在演唱中將這種感情對比、形象對比鮮明的表現出來。
當我們把握了歌曲的整體結構,接下來可以細化到旋律。根據語言特點和感情的需要對旋律進行再加工。我國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就特別注意旋律的加工。在關鍵字旋律上的細微、巧妙的處理和準確的語氣運用等等,都更增添了歌曲的魅力。在關鍵字的旋律上適當的做了加工的成功例子有很多。
如: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由蔡國慶的演唱。句子“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中“事”的“事”字的旋律上就加了倚音。相比于原來的旋律,加工后則會讓人覺得這個“事情”里充滿了故事。這種對旋律的加工,使得作品比以前的更有韻味。
三、二度創作要把握作品的風格
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在歌曲表現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給人美得享受,所以了解歌曲的音樂風格,對于表現作品的內涵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把音樂的全部涵義盡可能的領悟,讓聽眾“一耳了然”才算把握住了聲樂作品的風格,才能更好的對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
一直以來,很多著名歌唱者對把握作品風格格外的重視。就其歌曲本身而言,任何一首歌曲都有著它所具備的時代性個思想性,反映著當時的時代變化,社會現象,歷史風貌等。因此,這也就決定了它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也是圍繞著這些方面去表現和發揮的,從而形成一定的風格特征,包括民族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
例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就具有濃郁的蒙族民歌遼闊、抒情、悠揚的特點。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首先應理解總結出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再對該民族某些典型德爾地區性或者民族性音樂風格和特點做個詳細的了解。在演唱時想象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碧波綠狼,牛羊成群的美麗景色,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該作品的歌曲風格。在很多的時候,當我們聽某場獨立音樂會或者是欣賞其他音樂場合下的音樂表演時,有的人聲音相當漂亮,發聲技巧也很高超,聽起來聲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韻味上也好,但是給聽眾的感覺就是總是一個樣,讓人聽了過耳即忘,缺少心靈的共鳴和藝術的回味。更有一些表演者因為太缺少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導致南腔北調,南轅北轍,與原作差距甚遠。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對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區風格、個人風格等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了解,沒有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來表達作品的風格。
由此可見,把握作品風格的好壞,對演唱效果的好壞是大不一樣的,因此,正確把握作品的風格特點,是二度創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演唱者的演唱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二度創作要運用意境的想象
歌唱的時候應根據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把自己化為作家、詩人、也變成作品的主人公。換句話說,就是要像戲劇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身臨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緒和意境設想得很具體,那么你在表達時就會很真實、很生動。
善于運用意境想象會很快幫助你確立起正確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統一了,歌曲的主題思想也就明確了,這樣就會達到情真意切。例如:在演唱《二月里見罷到如今》中“對面溝里流河水,遠遠看見好像是你哥哥。你是那哥哥招一招手,不是那哥哥揚長走。”的時候,剛開始是妹妹仿佛看見遠遠的有人走過來,像是自己的哥哥,感覺有了希望。很迫切的想知道究竟是不是,如果是就跟我招招手,不是就快走吧,不要擋了妹妹等哥哥的視線。如果演唱的時候不能親身的投入到意境當中,把自己想象成苦苦等待哥哥的妹妹,又怎么能體會到那種迫切的心情,進而通過演唱表達出來呢?因此作為歌者,應隨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傾聽各種生活的畫面和聲音,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我們對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那么應該如何運用意境想象呢?當然歌唱者解釋音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以聲樂作品的深刻研究和領會為基礎的,這種研究和領會可能包含著與聲樂作品和詞曲作家一切有關的方面。有些是背景的,例如作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創作札記、說明文字等,這些都可以為歌唱提供依據和契機。當我們拿到一首聲樂作品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每一句歌詞當中所要表達的情緒。例如:在演唱歌劇《劉胡蘭》選曲《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時,應該首先了解到這首歌曲是我國歌劇史上卓有影響的優秀民族歌劇《劉胡蘭》中的核心唱段之一。1948年,戰斗劇社根據劉胡蘭的英雄事跡集體創作了三幕十二場歌劇《劉胡蘭》。該劇以山西民歌和地方戲曲為音樂素材,個別唱段就是直接用民歌改編而成,歌劇音樂極富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整首歌曲音樂環環相扣,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把劉胡蘭熱愛人民,熱愛人民軍隊,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思想充分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人民深深地為劉胡蘭的偉大精神所鼓舞。這首歌曲是劉胡蘭送別自己軍隊時所唱的,演唱時要想象當時的情境,把自己投入到革命烈士劉胡蘭的角色當中去,才能達到聲情并茂。然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背景和參考,它們還都必須具體地表現為歌者對音樂運動形態與其表現對象情感的、形象的、意境的領悟和想象,這才是聲樂中想象的根本要旨。這種想象越靈敏、越豐富,對作品內涵的表現就會越準確、越深刻。而聽眾從歌唱中獲得的情感,形象與意境的感受也就越鮮明、越具體,歌唱中的意境的想象是和情感與情緒的體驗密切結合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歌唱中的意境的想象主要還不在于對具體形象的聯想,而在于通過這種想象所達到的對聲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的更深刻的體會與體驗。
歌唱時在掌握了這些意境的想象的重要性后,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特別是身臨其境的切身體驗。應隨時注意觀察和體驗各種生動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場面,各種人物的形象和感情特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生活場景。一個優秀的歌唱者應該是熱愛生活善于體察人的內心世界的人,富于同情心,能夠虛心體察和有著多方面愛好的人。
意境的想象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夸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和形象感受,并把它升華為情感、神韻和意境的想象,創造性地運用于歌唱中,使歌唱獲得生命力。
五、結語
總之,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首先演唱者必須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態,把作品中蘊含的內涵和情感體驗出來;其次,要注重分析歌詞作品、音樂結構和旋律,根據語言特點和感情的需要對旋律進行再加工;再把握作品的風格,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最后,運用意境想象來更好的詮釋作品,讓聲樂作品演唱獲得更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本社,2000.
[2]李晉偉.沈陽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花月出版社,2003.
[3]鄒本剛.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楊易和.音樂表演藝術原理與應用[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6]管林.聲樂藝術知識[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6.
[7]于艦.漫談歌曲的藝術表現[J].黃河科技大學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8]范霞.論聲樂演唱的二度創作[J].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