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敏



摘 要: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形式的方法,是理性和感性結合的產物。①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二維空間內進行表現,與平面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平面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其基本造型元素以及構成規律、形式美法則對視覺傳達設計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平面構成;造型元素;形式美的法則;視覺傳達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55-02
一、基本造型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一)點的構成形式
細小的形象叫做“點”,點是形構成的原點,所謂“細小”是指形象在設計的畫面中視覺上顯得細小。點不僅是造型中最基本的元素,也可以單獨地作為視覺的要素來進行表現。點具有大小、形狀等不同形態變化,由于點的排列和組織,也會產生線或面的視覺感受,所以點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豐富的。
圖1是在《2001太空漫游》的宣傳海報 ,「發現者號」上的人工智能是主角之一, 它的形象就是「圓」,設計師Nick Barclay也因此獲得靈感而產生想法,宣傳海報以圓為基礎造型元素,在大小,數量和排列方式上進行了變化設計,色彩鮮明活潑,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二)線的構成形式
窄長的形象叫“線”。所謂窄長,是指形狀的長度與寬度具有較極端的比例。康定斯基在《康定斯基論點線面》中對“線”做過精辟的論述:“在幾何學上,線是看不見的實體,它是點在運動中留下的軌跡,因而它是由運動產生的。”②“線”在平面設計中是很常用的形象,線的基本類型有直線和曲線,線本身具有內在的生命力和運動性特征,使它在表現方面具有獨特而豐富的表現力,許多設計作品都用線條來表現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速度感等。
圖2是電影《局內人》的宣傳海報,海報把主演形象和海報字體組合成對角直線狀,由于角度的傾斜更具運動感,簡潔大氣的設計風格符合電影的題材內容。圖3是三個標志,上面是《owl book》標志,重復的曲線與貓頭鷹的眼睛結合,造型新穎,形式感強;中間是《中國光大銀行》的標志,標志中B的字母由許多直線造型組成,結合黃色整體造型很像散發陽光的太陽,體現了該銀行的撒播陽光照萬家的理念;圖3下是《IBM》的標志,IBM是美國企業,該標志水平的條紋暗示著“速度和力度”,把企業的形象和美國的國家形象聯系起來,把企業的文化和美國的文化結合起來。
(三)面的構成形式
在平面上,所有非“點”非“線”的平面設計形象叫“面”。面的形狀種類甚多,它的形狀是由本身的邊緣線構成。面具有更加明確的形狀感、安定感、充實感、量感和完美性,更具有視覺的力度和沖擊力。
圖4是靳埭強在1971設計的香港壬子年的郵票,郵票中近乎抽象的幾何面構成了一個肥滿的小鼠正面的形象。圓形的身軀,直角方形的嘴巴,幾何造型的老鼠形象對稱地重復發射,構成一對簡括的鼠形郵票設計。圖5是可口可樂的宣傳廣告海報,利用正負形把畫面分割成幾個大面,反白的圖形尤為顯眼。
二、形式美的法則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一)平衡
視覺傳達設計是在一定的空間內,將圖形配置到最佳視覺效果,這是設計造型表現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平衡感。平衡感是對畫面均衡處理的基礎,是對畫面圖形、配置和畫面空間的控制,平衡在造型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設計中美的法則之一。
圖6是靳埭強1978年為“第三屆亞洲藝術節”設計的宣傳海報,活動包括了音樂、舞蹈、戲劇和藝術展等等。畫面將海報的水平線分為五格,運用了印度舞者的發飾、中國戲劇的眼部化妝、泰國面具的鼻形以及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口部圖形,組合成臉譜圖案,巧妙的表現了主題,整體形象鮮明強烈。畫面的編排方面,下面四格為面譜圖案,最上面一格編排文字。海報中的元素雖然很多,但水平線分割方式給畫面營造了一種平衡感,強烈鮮明的視覺形象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符合文化節多樣性的娛樂氣氛。
(二)重復
重復構成是以一個基本形為單位,按照一定的秩序(規律)排列,反復出現多次而形成的構成形式。在一個設計中使用完全相同的視覺元素或者元素關系,這是一種常用的法則,重復的形象可使人在視覺上產生反復深刻的印象。
圖7是靳埭強1997年設計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徽》,標志以兩個形象重復構成。兩個形象左右上下倒置重復,組成中間似古銅錢的形象,代表商會的行圖業特征,中間留白的地方像一個“中”字,代表中華。圖8是福田繁雄1984年設計的《UCC咖啡館》的海報,畫面中是由多個拿著杯子的手重復旋轉后組合成一個咖啡攪拌時的旋渦狀,被分割的圖形做重復的平移式交錯重組,突出主題圖形又不失幽默情趣。
(三)近似
在設計中形象彼此相似而非相同,完全一樣的,我們稱之為“近似”。近似的程度是有彈性的,可以大同小異,亦可以小同大異。重復的運用使設計產生統一感,而近似的運用可以使設計在統一中呈現生動的變化。
圖9是一家茶餐廳的LOGO,LOGO是以老板為原型設計的卡通形象,為了配合季節性的宣傳和眾多節日的需求,從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福哥”形象,萬圣節是魔鬼,圣誕節圣誕爺爺,父親節是爸爸,母親節是媽媽等等。這種近似的表現手法使得品牌變得親和有趣。圖10是一個文化推廣活動的形象設計,圖中的小熊形象是代表柏林,基本造型是小熊讀報的圖形,活動的中英文標題排版在報頭上。它的應用設計是活潑生動的小熊加上各種元素,變化組合成一些列的讀報形態。這也是一個運用近似形象表現主題的優秀例子。
(四)漸變
與近似作對比,漸變是一種由規律的變化,近似是不規律的,也沒有一定的秩序,而漸變是有規律的,也是有順序地變化的。漸變是指基本形或骨骼單位有規律的循序漸進的變化,能產生強烈的空間感、透視感、節奏感、韻律感、層次感,是和諧與變化統一的構成關系。③漸變的形式也很多種,有大小的漸變、位置的漸變、方向的漸變、形狀的漸變、單位的漸變、骨骼的漸變等。
圖11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CCAT)的LOGO,圖形由五個人形造型漸變組合成一個圓形,將其肢體形態作藝術化提煉,表現中國兒藝的藝術性,展現奔放、活力,現代的視覺感受,并由此形成中國兒藝獨具一格的識別性。圖12中國節能投資公司(CECIC)的LOGO,由16個圓組合而成一個無限循環的雙圓造型,體現企業特色,色彩由綠色向藍色漸變,藍綠色代表環保節能。圖13是廈門銀行LOGO,由一個形象由大到小漸變而成三角梅的形象,地面的藍色代表大海,三角梅和大海是廈門最具特色的事物。
(五)發射
花瓣的排列、睡眠的漣漪、盛開的植物等這些結構都是美麗的發射圖案,人類自古以來就亦常將這種原理運用到各種不同的設計之中,發射是有規律性的,但與重復和漸變不同。發射圖形通常具有多方面的對稱,有發射中心,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是由中心散開。
圖14是由代表“日”、“月”、“星”的三個圖形組合而成,發散的星星的圖案象征圣光人的愛心恒久,光芒四射,溫暖全人類,圣光集團的產品和服務遍布全世界。日 月星是構成蒼穹的基本元素,蒼穹浩淼廣闊,日月星交相呼應,璀璨閃耀、光芒萬丈,象征著圣光集團與日月同輝、恩澤蒼生,肩負著“使人類更健康,愿生活更美 好”的使命,寓意圣光的光明前景和大愛無疆的普世情懷。
三、結語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經常運用到點、線、面這些基本造型元素來進行設計,設計作品呈現什么效果,取決于采用的造型法則與形式。平面構成的基礎造型元素和設計美的法則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多元化的設計風格,開闊了新的思維方式與創意思路,如何運用平面視覺語言來進行設計活動,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總結創新。
注釋:
①③馬蜻,周啟鳳.構成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06,30.
②康定斯基,羅世平,魏大海,辛麗(譯).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4.
參考文獻:
[1]馬蜻.構成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康定斯基(俄),羅世平,魏大海,辛麗(譯).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杜士英.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北京: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