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晟 王朝宇 劉國浩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在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積極探索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模式,倡導低碳、綠色出行,而傳統的燃油汽車由于高消耗、高污染的特點正在逐步被清潔高效的電動汽車所取代,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上電動汽車必將占據大壁江山。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積極探求影響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推動產業的發展升級意義重大。
【關鍵詞】電動汽車;環境保護;混合動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它給人們帶來出行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近年來我國霧霾天氣的日益加劇和傳統燃油汽車的使用更是不無關系。另外,隨著國內油價的不斷攀升,燃油的消耗日益成為普通家庭的一筆重要支出。與燃油汽車的高消耗、高污染不同,電動汽車以其低碳、環保、節能等優點逐步走向人們的視野。
電動汽車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其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是由于其低碳、環保,符合當前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需要,對于緩解大氣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電動汽車能耗低,這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來說意義重大,它能夠降低國內能源尤其是石油的消耗,減少對石油的外部依賴程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電動汽車市場化前景逐步明朗的態勢下,其產業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早在2004年初,國家發改委就在《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提出“電動汽車產業要結合我國石油能源節約調整戰略和排放標準的要求,積極開展電動汽車及其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新型動力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政策的提出為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影響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因素卻有很多,如技術水平,資金投入,市場需求,政策扶持等,對于這些因素的深入探究能夠為產業的發展升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現就其中的幾點做詳細論述。
第一,技術水平
電動汽車的生產技術和工藝不同于傳統的燃油汽車生產,其技術水準和生產模式在國內還不夠成熟,盡管我國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如動力電池技術、電機技術、電控技術以及電動車車輛整合集成技術等取得了突破,但仍與歐美日等西方汽車生產強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國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隔膜和電動電池與整個電動汽車的匹配性,還有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在整車電子控制技術、震動和噪聲技術以及車身輕量化、造型設計、空氣動力學原理等方面還難以到達世界水平,這些技術難關拿不下,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就會舉步維艱,產業化生產將會淪為一句空話。相反,如果這些技術難題能夠得到破解,那么,我國電動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將會大幅提升,市場份額也會逐步擴大,產業化生產自然會水到渠成。
第二,政策扶持
我國政府對于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從2004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到2005年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再到200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等政府文件中,均對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長遠規劃。甚至還針對性的就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出臺優惠政策,通過資金補助的形式激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但盡管如此,電動汽車如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傳統的燃油汽車相比,在價格上仍然不具有多大的競爭力。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電動汽車產業來說,國家政策的扶持對于自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成為當下中國社會共識的時候,國家政策扶持的力度和形式直接影響著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
第三,配套設施
在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除了技術水平和國家政策扶持外,與此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健全程度同樣影響著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相關的配套設施最主要的是電池充電站,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都離不開充電站的支持。電池充電站的建設規模和水平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的前提條件,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電池充電站建設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城市內便捷充電網絡還處于空白狀態,而且,充電站的建設以方便公共交通汽車和出租車為主,對占絕大多數的私家車而言并未得到多少便利。
在電動汽車配套設施的建設上國家電力部門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市內快捷充電網絡的建設需要對城市電路系統、電壓轉換器等進行改造。而其資金投入量和工程量較大,在缺乏國家財政配套支持的情況下,國家電力部門也是力不從心。因此,電動汽車配套設施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沒有部門間的通力合作以及國家財政的支持是難成氣候的。
第四,市場需求
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作為全新產品,由于其技術、標準、配套設施的不健全使得其市場青睞度不是很高。而傳統燃油汽車在長期的市場運作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從銷售、保險、貸款到售后服務一站式的營銷模式,充分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故其市場占有率要遠遠大于電動汽車。另外,從傳統的消費心理來看,大多數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存在偏見,認為其電池消耗嚴重,壽命不長,電池價格昂貴,以及對電動汽車本身的安全性不信任。造成這些偏見的一是由于長期以來對傳統燃油汽車宣傳所形成的固定思維,再一個便是電動汽車企業在宣傳推廣上的力度不夠,沒能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良好的產品形象。由此造成了市場的萎縮。
以上四個因素只是影響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因素中的一部分,但上述因素卻共同制約或推動著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任何一個環節的滯后都會阻礙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要綜合考慮,統籌兼顧,逐步走上產業發展的正軌。
【參考文獻】
[1]馮玉成,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產業經濟,2014.7
[2]李光,影響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位論文,2011.5
[3]王瑞,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途徑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1.3
[4]胡斌祥 王仲范 鄧楚南 鄧亞東,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