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通過對國家制度的變革與調整完善,確立起一個具有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與自我修復功能的行政制度和運作機制,這為大唐帝國時期的開拓和進步帶來了新的氣象。因此,改革創新精神在唐代相當突出,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較大程度上保障了唐代社會的活力。
以唐高祖建制為基礎,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使廣大勞動人民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恢復;發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實行三省長官共為宰相,以及其他官員加以“參預朝政”等名號也可為宰相的宰相集體負責制,扭轉了秦漢以來容易出現的宰相專權的局面,也改變了六朝以來設官分職的混亂局面,后來進一步形成了十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為保障政治清明,唐太宗創立了“諫官隨宰相入閣議事”制度、中書舍人“五花判事”制度(在研究軍國大事與起草詔敕時,中書舍人六人可各執己見并在文件上簽署自己名字)和門下省審核正式官文書可以“封駁”并“涂歸”制度(中書省起草的詔敕交由門下省審議,如果發現有處置不當之處,則可以直接在詔敕文本上涂畫改動并退回重擬),謹慎施政,盡量減少錯誤;確立科舉制度,制定國家法律,健全府兵制,強化監察機構,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武則天以鐵腕治國,修《姓氏錄》,提拔新貴,沉重打擊舊勢力,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創設殿試和武舉,并使南選(在江淮以南特別是在嶺南、黔中、閩中等地舉行的特殊銓選制度)制度化,又在考試中采用了糊名等新辦法,廣泛搜羅人才。
唐玄宗即位以后,大舉裁汰冗員,“大革奸濫,十去其九”,精簡政府機構,又組織編定《大唐六典》,從法律上杜絕冗官濫吏,還改革食封制度,抑制貴族勢力,檢田括戶,限制土地兼并,保障國家財政收入,勸課農桑,發展社會經濟。
唐德宗采納宰相楊炎的建議,果斷廢除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租庸調法,改行兩稅法,對國家稅收體制做出重大調整,成為中國古代賦稅制度史上具有創造性的劃時代大事,影響極為深遠,以至明清的賦稅制度也留有它的痕跡。唐憲宗時進一步改革兩稅法,整頓漕運,平定藩鎮,一度實現中興。唐武宗大力滅佛,裁制不法藩鎮,革除科舉弊政,卓有政績。這些均突出體現了根據形勢發展之需而力矯時弊、有所作為的改革創新精神,而且這種精神幾乎貫穿有唐一代。唐代各項制度的改革創新保障了國家政治體制的完善和活力,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制度史巨著《通典》產生于唐代,正是當時制度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晶。
唐代知識分子也具有強烈的銳意進取的創新變革精神。大量史實表明,唐代知識分子敢為人先,當仁不讓,反對模仿他人,鄙視因循守舊,主張通過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體驗而獨立創造,做出獨樹一幟的成績。這突出表現在唐代文學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銳意進取,努力擺脫浮艷萎靡的詩風,創作出大量內容充實的作品,為當時的詩壇注入一股新鮮活力。陳子昂以更堅定的理念倡導詩歌改革,推崇“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開創出清新剛健的新詩風。盛唐詩人群星燦爛,大膽探索,流派紛呈。孟浩然、王維等創作的清幽自然、恬淡閑適的田園山水詩,高適、岑參、王昌齡等開創的豪邁雄渾、大氣磅礴的邊塞詩,均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境界。以韓愈、柳宗元為主將的古文運動,以自由質樸、內容充實的新體散文代替奢麗空洞、講究形式的駢文,是一場在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方面進行適應時代要求的革新運動。
佛教在唐朝時期也進一步變化成為人世的宗教,它的世俗化與本土化的代表就是禪宗。禪宗相傳為印度高僧達摩始創,唐朝慧能時已傳六世。慧能提出“我心自有佛”“眾生是佛”,認為人人可以依靠凈心誠意“頓悟”成佛。他最有名的偈語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針對神秀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而提出的。慧能的學說得到普遍歡迎,禪宗因此也更加中國化。
在大唐帝國的政治體制下,時代和社會發展有一條主線,既提倡思想解放又有思想的統一,也就是統一在儒學思想之下。唐太宗李世民把儒學視為關系唐王朝生死存亡的根本,他曾說:“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唐太宗親自參加名儒的講論。他發現“儒學多門,章句繁雜”,異說紛紜,就命令大儒顏師古等人考定五經,頒于天下,這就是《五經定本》。《五經定本》的頒行,結束了長期以來因輾轉傳抄儒家經典所造成的文字上的混亂,完成了五經在文字上的統一,避免了由于經文文字的不同而引起的解釋上的混亂狀況。同時,還詔國子祭酒孔穎達與諸儒撰定《五經正義》,并在唐高宗時頒行全國。《五經正義》吸取了前人研究儒學經典的成果,又不乏新的見解,對以前繁雜歧異的經說作了一番整理,統一了經書的注釋,讓天下讀書人有所依據,科舉取士也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樣就結束了東漢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混亂的局面,使儒學重歸統一,儒學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正統地位也進一步得以鞏固。
顯而易見,在意識形態領域,唐朝政府的思路是清晰的,所做的引導也是富有成效的。國家興辦官學、弘揚儒學、統一五經,體現了政府之開放而不放任,解放而不迷惘。這一切,最終成為唐朝國家走上盛世的思想源泉與強大動力。
(選自《盛唐氣象》,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為歷史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
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