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
寶寶3歲了,在外邊還知道跟小朋友分享東西,在家里卻總喜歡搶弟弟的東西,有時候還特別小氣,我還怎么辦?
3歲的寶寶已經有了物權意識和分享意識。在外邊跟小朋友分享東西,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分享意識。孩子愿意分享前提是自己認為具有可信賴的關系。但是在家里搶弟弟的東西,顯得“小氣”這可能需要另外關注,不僅僅是分享的問題,也可能跟安全感和父母教導方式有關。有了弟弟之后,家庭原有的以獨子為中心的穩定結構發生變化,孩子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原本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東西都要跟弟弟一起分享,由此聯想到來自父母愛和陪伴的減少,也不排除通過搶弟弟東西等來維護安全感等。這個階段孩子物權意識比較敏感,不愿意分享也許是對“擁有權”的再確認過程,也有可能是把搶弟弟東西當作打鬧嬉戲的一種方式,僅此而已。
不可隨意貼標簽
家長千萬不能輕易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簽,更不能呵斥和懲罰孩子。相反,父母應當每天抽出一段時間來專門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各種事情,保證高質量的親子時光。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家人都非常愛他,不會因為弟弟而減少或犧牲對他的愛。孩子出現“搶弟弟東西”和不愿意與弟弟分享等“小氣”的情況,可能是孩子感受到了父母陪伴的減少和照顧上的忽略,有時候孩子只是潛意識里想要獲得父母對自己和原來一樣的重視和關愛。有的孩子會覺得弟弟搶走了父母的愛,所以通過搶玩具等形式進行心理調節。對待孩子的心理落差,父母要給予充分的愛和信任,待孩子確認來自父母的愛和安全感沒有發生變化以后,孩子自然就愿意分享了。
尊重“物權歸屬感”
此外,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東西不能夠勉強,要承認和尊重孩子的“物權歸屬感”,孩子對弟弟“小氣”的行為,家長也要尊重,要確保孩子對自己物品的獨立支配權,只能讓孩子感覺“擁有”之后再考慮“分享”。在給弟弟添置玩具或者物品時候同時要考慮哥哥姐姐的感受和需求,在讓弟弟使用物品之前要征求哥哥姐姐的意見,如果孩子有分享意愿,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逐步引導和培養孩子在家庭內部同弟弟的分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