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長勝
摘 要 五千多年來的華夏文明,孕育了無數的世界神奇。陳式太極拳當之無愧是中華民族的魁寶,展現了中原大地武術文化的風采。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對陳式太極拳在渭南高校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目前陳式太極拳在渭南高校的開展現狀很不樂觀,習練人數較少、規模較小,且男女生數目比例失調,政府必須加大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力度,拓展陳式太極拳發展的前景市場,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 陳式太極拳 渭南高校 開展現狀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852.1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6-040-01
太極拳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髓,經過歷史長河的
洗滌、演變得以傳承和發展,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經久不衰,并廣泛流傳海內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自從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主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在物質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人們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人類更加對自身生活質量的追求,然而身體的健康無疑是最重要的。目前活躍在武術大舞臺上的太極拳種類很多,發展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要數楊式太極拳了。然而在社會上就習練太極拳的群體而言,中老年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年輕人則較少,這種現象對于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眾所周知,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年輕人,如果沒有年輕人的參與,太極拳傳承和發展問題就無從談起,試想再過幾十年,現在的老年人不在了,現在的年輕人又變成了老年人,由于他們不了解太極拳,那么太極拳也就只好進博物館了。目前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在武術的大雜院中,有些武技已經失傳,有些并未有人習練,武術這個概念整體在縮小,隨著一些有名拳種繼承人的相繼離世,以致青黃不接,一些功法套路也隨之成為了呆板的文字符號,從表面上來看,我們國家社會丟失的可能是一些肢體的語言表達,實則損傷的就是我們民族的血脈,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希望。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陳式太極拳在渭南高校的開展情況。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的獲取目前關于陳式太極拳研究的各種相關參考文獻和資料。主要是通過查閱西安體育學院圖書館中關于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同時借助電子閱覽室多媒體等搜索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數據庫,以及其他學者關于武術研究方面的論文、校報作為參考文獻。
2.專家訪談法
為了獲知更多關于武術研究方面的信息和資料,通過電話咨詢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向有關部門專家及學者了解情況,并認真聽取他們的結論和建議。
二、對策
(一)注重對陳式太極拳的傳承者以及專業教師的培訓
除了培訓大量的太極拳愛好者之外,培養優秀的組織人員和管理人員對陳式太極拳普及與推廣也非常重要,因為師資力量的大小是直接影響陳式太極拳當前在各高校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在教師及專業人員的指導與幫助下,完成深奧的太極拳理論與多種現代科學學科的廣泛接軌,使古老的太極拳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賦予其多種時尚的元素。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意識
隨著信息時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效的并充分利用好現代科技的資源優勢,借助網絡、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手段,提高大學生對陳式太極拳的了解,提升社會對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對陳式太極拳的保護。
(三)健全研究機構,培養和輸出專業的科研人員,對陳式太極拳進行理論性創新研究
隨著改革的力度和創新的深度達到了空前高度,因此,對陳式太極拳進行的理論創新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原武術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個代表,文化相對于經濟發展來說,是一種軟實力,也是比較脆弱的部分,保護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傳承,最終目的依然是促使其發展。
(四)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優勢,促進陳式太極拳文化進校園
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在校大學生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把陳式太極拳進行教學上的理論創新和改革,融入到體育教學的課堂上來。
三、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在我們大眾社會生活中傳播開來,主要是因為太極拳的傳播對象比較廣泛,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練習,加之太極拳的動作柔和,運動方式比較獨特,健身的效果比較好,根據各自習練特點的不同可以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不同需要,也許正是人們逐漸認識到太極拳本身所具有健身和娛樂等各方面的價值,而且這些價值可能又正好滿足了大眾人群各自的需求。
(二)建議
1.各高校也應該多做一些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宣傳上的工作,并把太極拳作為期末的考核項目,記入期末考試成績。
2.學校多組織學生參觀游覽文化圣地,像溫縣陳家溝、嵩山少林寺之類的文化古跡,提升大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邱丕相.對武術概念的辨析與再認識[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7,15(2):46-47.
[2] 李世宏.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太極拳保護與開發[J].中華武術·研究.2011,11(7):40-41.
[3] 吉燦忠.河南省武術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優勢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6(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