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鹽化昆明鹽礦80萬噸/年真空制鹽裝置是云南省2010年“三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也是2011年“212”工程重點工業項目之一。徐剛作為一名制鹽產業工人,參與了這臺裝置的建設與試車。
徐剛很快熟悉了工藝、設備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他以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向項目組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及多個設計漏項。在安裝現場,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監督協調外委安裝人員的現場工作質量及進度,帶領工段員工認真做好現場安裝的設備、管道的三查四定工作。他參與編寫的操作方案共計2.25萬余字;對應記錄表格40張,為生產準備人員培訓、順利實施聯動及投料試車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80萬噸裝置投料試車成功,讓裝置高產穩產低耗是他不斷追求的目標。新裝置建成后,在向達標達產目標靠近的同時,總會有一些瓶頸在阻礙生產,他向分廠提出了多項優質高效的提案,解決了多個生產瓶頸,保證裝置長周期運行。
制鹽裝置的生產特點比較容易出現設備腐蝕嚴重,跑冒滴漏現象,徐剛將現場管理作為推進工段生產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契機,不斷推進生產、安全、設備管理。通過現場管理考核辦法、交接班管理辦法、設備巡回檢查細則等多個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徐剛和幾個班長利用班前會、副班制學習、班組例會,努力轉變員工認為“生產重要、現場管理就是打掃衛生”的思想觀念,他帶領各班員工重新認識6S的定義和內容,學習分廠現場管理辦法及工段現場管理方案,把設備包機制與現場管理相聯系起來實施,上下一心落實,在班組、工段會議、學習、培訓等各種場合灌輸一個理念:現場管理也是工作崗位職責之一,并不是多加一項打掃衛生的工作;重新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開始,利用早班、中班由工段牽頭與當班班長及當班崗位員工,對每一樓層進行徹底打掃,堅持了一段時間,廠房內工作環境有一些變化,同時工段與班組間加強了交流,使班長也親身認識到在工作中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有許多工作還沒有做到位,還需繼續努力。他把各班現場管理工作與績效工資掛鉤、與當月各班現場管理評優掛鉤,與年底評先進班組掛鉤,班組很快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觀。他要求各班崗位員工嚴格執行交接班“五不交”原則,讓員工參與到班組和工段管理中,工段精細化管理出現良好勢頭。
徐剛在工段管理中推行工段管理目標責任制,把產量、消耗、現場管理、質量、安全、操作、創意提案與績效工資掛鉤,讓各班組員工在工作中比生產現場、比產品質量、比團結協作、比安全生產的同時,帶領工段各班組在良好工作氛圍中不斷成長。他高度重視工段安全生產工作,工段四個班組全體通過礦部推行的創建安全標準化合格班組活動考評。他工作中講團結,講奉獻,樹正氣;管理中公平待人, 上班是好同事,好搭檔,下班是好朋友。
徐剛在工作中不懈進取的精神,帶動和鼓舞著身邊的同事。他帶領的蒸發一工段多次被評為昆明鹽礦、云南鹽化“先進班組”稱號。所在鹽硝分廠多次被評為昆明鹽礦和云南鹽化“先進分廠”,他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員工”。
實踐出真知,力行長才干。徐剛從普通員工到生產技術能手的成長歷程,也是一個企業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發展的真實見證。在徐剛所在分廠的工作座右銘上有一句話:“粒粒鹽,潔白無瑕;顆顆心,無私奉獻。”這正是對一個制鹽人和他的團隊,辛勤付出不求回報,努力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