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關于職工應不應該有福利、應該有多少福利、如何發放福利等問題的討論甚囂塵上,在此大背景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了《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規定》,云南省總工會也出臺了相應的實施辦法,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合理發放職工福利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標準。規定和辦法落地一年多來,各地各單位對加強工會經費管理、合理發放職工福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嘗試,以昭陽區為例,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及部分企業開設了工會獨立賬戶,并按照標準執行了一些福利,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肯定和認可,增強了工會組織及單位的凝聚力。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工會經費的管理使用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就這些問題談一些認識和看法。
一、目前工會經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基層工會至今尚未開設獨立經費賬戶。截至2015年底,昭陽區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現場督促指導、開展經費審查等方式,全區已開設工會獨立經費賬戶100余家,但一些基層工會,特別是企業工會至今沒有開設獨立賬戶,無法實現工會經費管理規范化。
二是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慰問對象不清、標準不明或過高、開展工作隨意性大等現象,做不到用制度管人、管錢,缺乏嚴格的制度剛性約束機制,在財務管理實踐中風險很大。
三是工會經費管理使用不規范。在已開設工會獨立賬戶的基層工會中,仍有個別工會沒有執行工會主席“一支筆”審批制度。一些工會經費支出存在記賬憑證內容不完整、賬證操作不規范、報銷的票據不符合要求等現象,個別規模小的單位工會甚至采用流水賬、包包賬等財務管理方式,經費管理使用不規范。
四是工會經費預算管理不到位不嚴格。由于預算管理過粗,在實際執行預算的過程中,易出現無預算、超預算使用工會經費的現象,預算的執行力差,無法反映預算控制的效用。有的基層工會甚至根本沒有預算,工會經費管理隨意,不符合財務管理的相關要求。
上述問題的存在,雖然有其客觀性,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政領導對工會經費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二是一些基層工會干部尤其是工會主席的作用發揮得不夠;三是一些基層工會財務經審人員的素質不高,給財務管理、審計監督等工作造成“硬傷”。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爭取單位黨政重視支持。廣大基層工會干部特別是工會主席要認真吃透吃準政策,對行政補助工會經費、單獨開設工會賬戶、配備工會財務人員、經費管理使用要求等關系職工合理福利和合法權益的問題,做到早匯報、勤匯報、會匯報,爭取黨政重視給予更多支持,為工會開展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幫扶慰問制度》《預決算審批管理制度》《經審工作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制度,在工會經費管理使用上做到既要厲行節約、杜絕鋪張浪費,又要以人為本、保障職工合理福利。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時,加強制度執行力建設,強化制度剛性約束,確保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三)強化工會經費預決算管理。對單獨開設工會賬戶的基層工會要全面實行預決算管理,在編制預算時做到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力求做到收支平衡,提高工會經費使用績效。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提前計劃好全年活動安排,根據預算編制管理的各項基本要求,統籌安排支出,編制預算草案,經本級經審委審查后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報縣區總工會備案。要進一步優化預算支出結構,確保職工合理福利和重點活動支出,發揮經費支出最大效益。要堅持年初預算年終決算,大預算套小預算,大決算套小決算,及時準確地掌控預算執行情況。
(四)提高相關人員財務管理水平。通過召開專題培訓會、互相交流學習、強化典型培樹等方式,加強對相關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尤其是全總規定和省總辦法的學習,使工會主席掌握財務管理知識和要求,財務人員賬目管理規范有序,經審委員能夠全程跟蹤監督工會經費收支管理情況,避免在財務管理工作上,特別是職工福利問題上陷入“人云亦云、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好心辦壞事”的困境,給自身、單位、上級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五)充分發揮經審組織作用。工會經審是確保工會經費安全、完整和效益的有效手段。縣區、基層兩級工會經審組織要圍繞財務管理規范化,重點審查工會經費是否實行專戶管理、是否專款專用,工會會員是否繳納會費,發放職工福利是否超標準,庫存現金是否符合現金管理規定,相關憑證是否符合要求等,隨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多吹吹風,提醒提醒,嚴防各種違規使用經費現象,避免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小事情轉化為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