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2015年12月14日,韓國京畿道議政府市地方檢察廳以違反《著作權法》和妨礙工作罪名對來自韓國110所高校的179名教授提起訴訟。他們采用以“新皮裝舊書”方式完全抄襲他人著作,在韓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其中74名教授被正式起訴,另外105名教授以簡易程序被起訴。同時遭起訴的還有來自四家出版社的五名責任人,他們被控與涉案教授勾結出書。(圖/CFP)
“新皮裝舊書”
這是韓國檢方首次以涉嫌學術造假的罪名起訴如此眾多的大學教授,要求法院判處涉案教授1000萬韓元(大約合5.5萬人民幣元)罰金。在韓國高校,曾被判處300萬韓元(1.65萬人民幣元)以上罰金的教授不得續聘。一旦罪名成立,這些涉嫌造假的教授將無法與所在高校續約,從而引發韓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教授下課潮”。
據韓國檢方介紹,京畿道議政府市地方檢察廳2015年8月接到大學教授涉嫌專著造假的舉報后,用四個月的時間突擊調查了全國110所高校,完成搜查工作,發現182名教授有“新皮裝舊書”的舞弊行為。其中三名教授正在海外深造,將免予被起訴。74名教授因性質惡劣將移送法院正式進入公訴程序,他們有的將別人的專著野蠻地更換書皮成為“原作者”,并且出版發行兩本以上上述專著;有的人是原作者,但利欲熏心,為了從中獲取經濟利益,默許“新皮裝舊書”行為。另外105名教授學者舞弊行為較輕,只“新皮裝舊書”出版過一本專著。法院將對他們采用簡易訴訟程序,可能處以最高1000萬韓元(大約合5.5萬人民幣元)的罰款。有四家出版社的五名負責人難逃干系,查出他們與教授勾結違規出書,也將一并被起訴。
在182名教授中,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分別有44名和138名。有九名教授身兼所在大學學科帶頭人,但其中六人在國內三所大學的“專著”中均被查出有造假行為。有的大學專著造假更為嚴重,某個學科存在換皮抄襲行為的教授占到近三分之一。甚至一名已入選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的著名理工科教授,也涉嫌學術造假。馬奎斯世界名人錄已有100多年歷史,每年收入全美和世界各地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各界人士,是美國最有影響的名人傳記之一。
根據韓國《著作權法》規定,犯罪事實一經認定,將對犯罪嫌疑人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最高1000萬韓元(大約合5.5萬人民幣元)的罰款。而《刑法》中的“妨礙工作”條款,即“偽計妨礙公務執行罪”罪名成立的話,也有可能被判刑,但如果考慮到是初犯,嚴格執行的可能性較小。當前法院對此事件的看法有所不同,但認為持“整書抄襲已嚴重超出剽竊范疇”“大學教授整書抄襲無異于學術殺人”的意見占了上風。
“面對許多高校都存在有組織地‘新皮裝舊書現象,韓國檢方計劃成立打擊學術舞弊行為的專案組,進一步擴大調查范圍。”京畿道議政府市地方檢察廳副檢察長金映鐘表示,“要充分利用此次調查‘虛假作者偷梁換柱,盜用別人專著冒充自己研究成果的行動,強化對授課材料或研究成果材料的審查力度,杜絕大學校園的科研不正之風。將引進國際先進的評判標準,與教育部一起共同探討制定出科學的學術研究倫理方案。”
韓國教育部2015年12月15日明確表示,涉案教授所在學校將召開懲戒委員會會議,一旦查清事實,罪名成立,將采取不再續聘和取消研究成果等嚴厲措施。教育部將專門開展一次以大學教授和研究學者為對象的警誡教育,認識“新皮裝舊書” 學術舞弊行為的危害。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檢舉揭發教育界和學術界的不當行為,教育部將與檢方積極配合,進行徹底清查。
形成共同“利益鏈”
從20世紀80年代起,“新皮裝舊書”之風就開始流行。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韓國高校的續聘、晉升、科研經費申請等學術管理評估文化所致。在大學,教授加薪晉職、續聘評估時都離不開論文專著,以顯示自己的研究實力。將其換算成評估分數,達到規定的總分才能升職、續聘甚至申請某項研究經費。二要歸咎于當時韓國學界對于著作權保護的意識淡薄。當某位教授晉升職稱所需分數不夠時,同事可能就會提供方便,其他人知道了一般也不會聲張,均采取默許的態度。另外,“專著”比“合著”評分要高出兩倍,誘使教授“熱衷”于“新皮裝舊書”。
顧名思義,“新皮裝舊書”是指將別人的專著內容整體據為己有,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做修改的學術舞弊行為,而不是通常剽竊部分別人的著作用來豐富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新皮裝舊書”的造假事件中,原作者、虛假作者和出版社之間形成了一條相互制約、各取所需“利益鏈”。三者相互配合,使得“新皮裝舊書”歪風邪氣在韓國高校學術界盛行,將本應純潔的學術殿堂變成了造假的場所。
在虛假作者中,高校下屬的科學和工程類院系教授占了多數。此次查扣的學術著作共有38種,全部為理工科書籍,其中包括建筑、土木、環境、機械工學、化學等科目。他們盜用他人著作,以夸大自身科研成果。一些人竟然只將封面換掉便把他人的著作變成自己的,明目張膽地冒充新書出版。另外一些人對書名稍作改動,添加或刪減一兩個字后再灌裝出版發行,以達到瞞天過海的目的。
雖然原作者對虛假作者抄襲自己整書的做法一清二楚,但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對科學理論較強的專著,尤其是理工科的書籍,一般出版社不愿出版發行。原作者如果日后還想與該出版社合作繼續出書,就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另外,印刷量較少的專業書籍只在大學校園內的書店有售,被“新皮裝舊書”后能變相多賣出幾本,原作者能從中多得到一些印刷稅。
在出版社看來,“新皮裝舊書”既有經濟效益,又能利用學生崇拜自己的教授而購其書籍的心態,借機把庫存囤積的教科書推銷出去,何樂而不為?出版社不但對造假行為不聞不問,甚至還將造假教授拖下水,然后抓住把柄使他們只能和自己捆綁在一起,無法與其他出版社合作。
“學歷造假”引發“強震”
如同10多年前韓國根除假學歷時一樣,這次韓國檢方起訴如此眾多的大學教授,反映的或許不是韓國學術造假猖狂,而是整頓韓國學界的堅強決心。2007年9月16日,時任韓國青瓦臺總統府前政策室室長卞良均前往首爾西部檢察廳,就涉嫌卷入東國大學藝術史學副教授申正娥偽造學歷一案接受調查。在與申正娥的上百封電子情書中,檢方發現他與申學歷造假事件有關。
東國大學得到的可靠證據證明,申正娥只不過在美國堪薩斯大學讀過三年的本科課程,但是偽造學歷后成了堪薩斯大學學士和耶魯大學美術史博士,甚至被稱為韓國在國外取得西洋美術史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她隨后飛黃騰達,獲得大獎,被聘為東國大學副教授。2007年5月,年僅30余歲的申正娥被選為光州雙年展的藝術總導演,負責韓國與美術有關的重要國際活動。
涉嫌造假的人為了成為大學教授或相關領域的管理層,可能存在著欺詐行為,向相關人士行賄。一些政府人士受賄后濫用自己政府官員的身份向相關機構或人士施壓,以幫助涉嫌學位造假的人達到某種目的。2005年在東國大學聘申正娥為副教授的過程中,卞良均就濫用職權,向東國大學理事施加壓力。他還涉嫌利用職權之便,讓申正娥擔任光州雙年展藝術總導演一職。
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學歷的社會,特別重視所謂名牌大學和名牌中學的學歷。據說京畿高等學校是韓國最有名的中學,該校畢業的學生都會在自己的簡歷上標出來。至于出身名牌大學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申正娥學歷造假事件披露后,在素來重視教育背景的韓國社會反響強烈。韓國各大新聞媒體大做文章,窮追不舍,將有學術造假行為的“新聞人物”公布于眾。另外發達的網絡使各個單位實行辦公電子化,人們在各個學習階段甚至讀小學時的資料和照片也被放在了網上。偽造學歷的事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當事者面臨強大的壓力,有的主動坦白交代爭取主動。據統計,有超過15名公眾人物被曝光在大學文憑上造假。
這次韓國學歷造假事件的當事者絕大部分是美術界和演藝界的名人,暴露出藝術界造假現象特別嚴重。在很多情況下,美術界和演藝界不但需要天賦,而且經驗和經歷也非常重要。很多畫家演員從小就投身相關領域磨煉,勢必影響到他們接受教育的正常過程。雖然這些人經過多年的打拼混出了一些名堂,但生怕缺少過硬學歷而被人看扁。為了把自己“包裝”得更引人注目,只好在學歷上造假。
通過偽造學歷而獲得“成功”的人士,他們的行為對那些誠實守信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甚至可以說搶走了這些本屬誠實守信的人的機會。如果聽任這些行為存在,那么換來的只是政府公信力的喪失。因此韓國公共服務委員會決定對6. 3萬名韓國公務員的學歷背景進行調查,開展一項打擊偽造學位和畢業證書的大規模行動。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