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壬戌 黃仙
在黃浦江畔,中國救撈事業的發源地——上海,有一位被社會各界尊稱為“水下楊利偉”的潛水員。他是大海深處鋼鐵身軀的蛟龍、國家專業打撈隊伍的排頭兵、中國飽和潛水事業的實踐者。他是上海打撈局氦氧飽和潛水英雄,救撈系統“救撈勇士”和“救撈功臣”;上海市、交通運輸部和全國的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2013年被評為“感動上海十大人物提名獎”和“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勞模和全國勞模。他就是救撈系統首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打撈局工程船隊副隊長、潛水隊長,國家一級潛水員、飽和潛水監督、高級技師金鋒。
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是救撈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上海港以及北起連云港、南至閩粵交界處的沿海清障打撈、環境和財產救助等公益性職責,并肩負國家指令性政治、軍事、戰備和救災等應急保障任務。金鋒代表是上海打撈局自行培養的一名黨員潛水員。自1985年8月進局從事潛水工作,在30多年的潛水生涯中,他秉承“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帶領潛水隊員們先后參與了渤海灣“大舜”輪、黃浦江“銀鋤”輪等一系列重大應急救援任務,為上海打撈局履行應急搶險打撈職責,保障海上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海洋環境整潔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6月,“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中游大馬洲水道主航道突遇龍卷風,頃刻傾覆翻扣于狹窄的水道上。救撈系統主動請纓,組成救撈搜救應急隊第一時間抵達沉船現場。金鋒代表帶領潛水隊員們克服沉船現場寒冷風大多雨,江水水流湍急能見度差,客船結構復雜,船底著床為巖石護堤區,給穿引沉船過底鋼纜造成極大困難等種種嚴峻條件,承擔了沉船探摸調查,以及沉船整體扳正和起浮中最重要的任務——沉船過底鋼纜的穿引任務,救撈應急隊員們在救援中通宵達旦作業。金鋒作為現場負責潛水探摸和船底鋼纜穿引作業的指揮人員,在風雨交加中組織潛水作業,凍得胃部抽筋;通宵指揮,兩眼紅腫,嗓子嚴重嘶啞,累得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用手勢和微弱聲音拼著命在現場指揮。6月4日深夜,極度疲憊的金鋒實在撐不住,隨地坐在濕淋淋的鋼板上,想稍微睡上幾分鐘。由于沉船船舷90度與水底石頭緊緊相壓,在穿引最后一根過底鋼絲過程中,船尾處關鍵的第4根過底鋼纜的鋼絲引索被拉斷。原計劃5日凌晨的扳正起浮將延遲,現場氣氛凝固了。同樣連日不眠、在現場指揮的洪沖局長只好硬著心大聲地叫醒他:“金鋒,能堅持嗎?”金鋒全力睜開布滿血絲的雙眼:“沒有問題”。就這樣,金鋒帶領隊員奮戰4天3夜,面對強流、寒冷、水下石頭的阻擋,前赴后繼、頻繁下潛、反復穿引、攻堅克難,歷經艱辛完成了4道船底鋼纜的穿引,為沉船的最終扳正和打撈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為后續搜救工作推進創造了條件,展示了國家專業救撈隊伍關鍵時刻“沖得上去、救得下來,潛得下去,撈得起來”的風采。
目前,金鋒代表作為潛水總監帶領潛水隊員們正在執行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任務,這是上海打撈局通過全球競標獲得的一項舉世矚目、為期一年的國際性重大沉船打撈工程。現在,第一階段沉船預調查和抽油任務已圓滿完成,并正在開展氣囊安裝孔開設、兜底鋼絲抽拉等各項作業,為后續沉船起浮打撈全力奮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世越號”打撈工程能夠按期完工。
我是黨員,我是潛水隊長,有危險我先下
飽和潛水技術是當今世界潛水行業最頂級的核心技術,長期以來一直被西方國家所壟斷,與航天技術置于同等位置。
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上海打撈局于2006年自主攻克了200米氦氧飽和潛水成套技術,自主修復了擱置20多年未用的200米飽和潛水設備,自主培訓了包括金鋒在內的飽和潛水員,具備了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條件。2006年11月我國首次啟用200米飽和潛水設備并運用氦氧飽和潛水技術執行南海番禺油田油管更換搶險工程,這是中國人首次應用飽和潛水技術在海上作業。飽和潛水作業對我國潛水員來說是首次“吃螃蟹”,任何一個設備故障或操作失誤都有可能威脅生命,面對生死未卜的深水探險,“我是黨員,我是潛水隊長,我先下”。金鋒毫不猶豫地帶領五名黨員潛水員,組成了我國歷史上攀登世界潛水巔峰的第一支飽和潛水作業隊伍向深海領域沖刺。
潛水鐘內的壓力是地面的數倍,金鋒感覺骨頭壓縮得厲害,一根刺入另一根,痛得就像脫臼,伸展不開。在鐘里,累了,伴著艙外機器轟鳴聲入睡;餓了,生命支持人員通過遞物筒傳送食物到生活艙,由于身處高壓環境,根本感覺不出味道,食物難以下咽。在深海高壓艙中生活390小時,在深海中工作126小時,金鋒第一個下潛,第一個出鐘,潛水深度達到103.5米,圓滿完成了番禺油田立管更換工程,實現了我國氦氧飽和潛水“零”的突破,打破了國外飽和潛水在我國的壟斷局面。隨后,金鋒在實踐中先后完成了春曉油田水下漏漿點修復等搶修工程、番禺單點立管修復和多次更換工程,崖城飽和潛水作業,以及眾多的平臺檢驗、海底電纜施工、海底油管檢修等飽和潛水和海工服務。
發揚工匠精神 力爭早日實現海洋強國的中國夢
飽和潛水實現“零”的突破后,上海打撈局立足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確立了新的研發目標:開展深潛水技術研發,主動對接科創中心建設。向深海進軍,要有一支有技術、能戰斗、能吃苦、能奉獻的一流潛水隊伍。針對潛水隊年輕人多的特點,金鋒把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放在首要位置,開展創建“學習型、技能型、創新型、管理型、效益型、和諧型”班組建設,并推行簽訂師傅帶徒弟協議,讓老師傅在技能的傳承上發揮更大的作用。2013年4月,以金鋒代表領銜的“金鋒潛水技術工作室”正式在上海打撈局掛牌成立。工作室把提高隊伍技能放在首位,組織潛水員進行潛水作業等實用技術訓練,培養大學生潛水員,把取得國際承包商協會證書作為目標,使潛水隊伍向國際化邁進。隨著飽和潛水的發展,這支潛水員隊伍有了質的飛躍,在“東方之星”救援打撈、“世越號”打撈等重大工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1月,上海打撈局發起了向300米深海的沖擊,金鋒作為飽和潛水總監,組織指揮潛水員在南中國海成功下潛至313.5米水深,創造了我國飽和潛水作業紀錄新的國家深度,使中國深潛水技術作業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實現了我國海上應急處置和服務保障能力新的重大跨越。
把救撈的好聲音帶到人民大會堂
在黨和政府與救撈職工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后,金鋒代表認真學習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論,掌握人大的議事規則和工作程序,奠定好履行代表職責的基礎。在參加代表培訓學習時,金鋒還虛心向其它代表請教。
由于工作性質特殊,金鋒代表合理安排時間,將履行代表職責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認真參加全國人大及上海市人大組織的各項活動,尤其重視參加到長江路隧道和水資源保護等一線場所進行的視察。在視察過程中,每到一處他都認真查看、詳細詢問,依法行使自己代表權利。四年來,金鋒代表在履行代表職責中,圍繞服務救撈事業發展、提升救撈能力、服務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認真掌握真實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準確反映民意。結合自身工作,把調研放在搶險打撈工程現場,堅持做到用心與職工溝通,留心觀察民生民情,細心思考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及時收集各種素材,掌握第一手的實情數據,提交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針對性的建議,給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正確的依據。他結合我國深潛水技術研發,“東方之星”救援打撈、“世越號”沉船打撈等重大工程實踐進行調研思考,圍繞發展我國深潛水技術,助推海洋強國建設,先后提出《發展飽和潛水,助推海洋強國建議》、《提高海員社會地位,減免船員稅收的建議》、《加快實施航道法的建議》以及《加大救撈設備研制投入,保障海洋強國發展》等一系列有實質性意義的建議和措施。
從一名普通潛水員到高技能潛水人才和我國飽和潛水事業的領軍人物,從一名戰斗在搶險打撈一線的潛水隊長到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角色的轉換帶來的是責任的增加。面對掌聲和榮譽,金鋒代表顯得異常冷靜,他說:“作為一名潛水員,我要愛崗敬業,刻苦鉆研潛水技術,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精做好,在實踐中不斷攀登潛水事業巔峰;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竭盡全力承擔起人民賦予的重任,努力履行好代表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