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新三板企業直接轉板上市,沒有經過排隊,那么,其所有大小非鎖定期就應相應延長,如此才更顯公平
在今年4月1日每周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直接申請上市交易,無需證監會審核”的提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轉板到證券交易所市場的相關制度正在研究中。盡管轉板制度還處于研究中,但總有一天終將會變成現實。
新三板公司轉到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得到了高層的支持。如2013年12月13日,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全國股轉系統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為促進新三板快速發展,中國證監會在去年11月份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去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研究推出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目前證監會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規則的制定、如何開展試點等方面的細節性、技術性問題。
其實,新三板公司轉板到滬深交易所并非沒有先例。早在2007年11月份,曾為新三板一員的粵傳媒就通過IPO的方式登陸深市中小板,成為新三板第一家實現轉板的公司。此后,新三板的久其軟件也步粵傳媒后塵在中小板掛牌。而北陸藥業則成為第一家在創業板掛牌的新三板公司。此外,像世紀瑞爾、佳訊飛鴻、紫光華宇等新三板公司也紛紛躋身于A股市場。當然,這些企業都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并且發行股份募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
自2013年底證監會宣布新三板開始面向全國擴容之后,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態勢。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已超過6700余家,遠遠超過歷經20余年發展的滬深股市掛牌企業的數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久的將來,突破萬家將是板上釘釘的事。
新三板掛牌企業雖然以中小企業為主,但質地優良的企業也不罕見,上述六家轉板公司其實作出了最好的詮釋。由于新三板公司轉板“可直接申請上市交易”,不經過IPO程序,為維護市場公平,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應對。
首先,新三板公司轉板需要補上公司治理的短板。通過IPO程序上市的公司,往往要經歷一個上市輔導期,其中就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新三板公司雖然經過了股份制改造,但公司治理往往存在缺陷,這個短板必須事先補補,否則將可能影響到自身的發展及投資者的利益。
其次,轉板企業須符合IPO條件。既然直接申請上市交易,那么相關企業在股本總額、股權分散程度、公司規范經營、財務報告真實性等方面均要達到相應的要求,這樣的企業才可轉板。
其三,轉板企業近三年內不得有任何違規行為。是否有違規違法行為,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講求誠信的一大指標。如果企業在轉板前存在違規行為,那么轉板后同樣可能存在類似行為,其結果是上市公司或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對于這樣的企業,應該禁止其轉板。
此外,轉板企業掛牌后,其大小非所持股份鎖定期應比通過IPO程序上市的更長。通過IPO程序上市的企業,都要歷經排隊的煎熬。如果IPO發行暫停,意味著其等待審核的時間更長。新三板企業直接轉板上市,沒有經過排隊,那么其所有大小非鎖定期就應相應延長,如此才更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