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果

青年經濟學者。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博士后,目前重點研究大企業和體制改革
與破產清算比較,破產重整方式可以減少產能存量和調整結構,可以控制增量,減少重復建設,淘汰或轉移過剩產能的社會成本總體較低,是處置僵尸特困企業最為有效、穩妥的途徑
處置僵尸企業是當前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需要指出,僵尸企業并非全部是不可救、不值得救、不可能救活的企業,甚至是有一批可以經過債務重組、換股東、換經營機制、換產業品結構等措施后是可以實現“再生”、“重生”的?,F在有不少特困企業經過破產重整而“重生”了??梢哉f,破產重整可以作為當前我國處理僵尸特困企業時除破產清算、兼并重組以外的一個新思路和新辦法。
破產重整,又稱為破產保護,是現代公司破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為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所采用。2008年,美國通用汽車的破產保護和重生令人印象深刻。2016年4月13日,美國最大的私營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我國于2006年通過的《企業破產法》特意設置了“破產重整”的第八章,對我國企業破產重整程序和條件進行了規范。然而十年來,破產重整的法律意識和執行仍然有限,特別是許多政府和法院干部缺少破產重整的意識和經驗。
與破產清算比較,破產重整方式可以減少產能存量和調整結構,可以控制增量,減少重復建設,淘汰或轉移過剩產能的社會成本總體較低,是處置僵尸特困企業最為有效、穩妥的途徑。當然,破產重整對轄區政府、法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哪些僵尸企業是值得重整再生的,哪些重整方是值得引入的,需要地方政府做大量工作,甚至承擔相當大的責任。地方政府要敢于對轄區內的僵尸特困企業實施破產重整,通過換老板、換機制、轉型升級來實現企業再生。這恰恰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現。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政府要善于利用《企業破產法》中“破產重整”條款,認識到破產重整對于解決僵尸企業困境的實踐價值。
在此基礎上,企業破產重整要以政府為主導,及早介入,通過資源、平臺優勢化解社會穩定問題和金融風險。理論上,市場機制要在僵尸企業重組或退出上發揮作用,但現實中的特困企業都是高度復雜的,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糾纏在一起;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直接破產清算的社會代價太大。這一點是中國和西方不太一樣的地方。西方國家企業破產重整主要以法院為中心,而我國現階段需要以政府為主導。一方面,政府對于維護職工穩定方面責無旁貸,另一方面政府在預防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方面具有更加直接、迅速、有效、有針對性的特點。許多地方的煤炭、鋼鐵企業出現嚴重困難后,地方政府沒有第一時間以破產重整方式介入,以致問題越來越嚴重。而有的破產重整案例中,轄區政府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入駐企業現場辦公,成為企業事實上的管理者,通過政府墊付職工工資、社保、補償金,完成企業職工安置分流,使職工的社會穩定問題降到最低;通過政府財政提供周轉,爆發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通過政府平臺來牽線搭橋,企業才更容易吸引到重整方。因此,對于鋼鐵、煤炭等投資規模特別大、涉及職工特別多、影響面特別廣的企業破產重整,地方政府要及早以信譽和公共資源進行順利協作,步調一致地進行干預,靠司法、資金等優勢及其他資源的有力支持,以較小成本解除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風險。
此外,企業破產重整要依法行政,依法實施。企業破產重整是法律程序,處理破產重整案件以政府為主導,但政府也要遵循依法行政,要與司法、執法部門緊密合作,依法辦事,不以行政行為代替法律行為,所有工作嚴格按照《企業破產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進行。除了直接涉及的工業部門,法制部門(政法委、法制局、法院)要與企業管理人密切協作,確保案件處理的合法、合理,為破產重整案件提供充分司法保障。要依法處理職工拖欠工資和社保問題,建立與職工溝通協商的公開渠道,在法律框架內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職工的理解和支持。依法解決職工安置問題,可以為吸引到有實力的重整方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