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宏 李勝


摘要:利率市場化背景倒逼商業銀行向大資管方向進行轉型。而如何進行轉型就成為商業銀行必須思考的問題。文章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切入點,詳細分析其改革進程中存在的并購、上市、PPP項目融資以及現金管理業務。與此同時,業務關注重點的變化也將引發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的相應變化,具體包括:渠道建設和產品拓展。渠道建設方面主要目的是為獲取項目信息,而信息來源包括:國資委和政府下屬國有運營平臺公司、咨詢公司以及四板市場。而在產品拓展方面,可拓展不同模式的永續債或類永續債、PPP產業基金以及現金管理產品。
在永續債或類永續債方面,可采用銀行理財資金模式和保險資金模式;在PPP產業基金方面,可采用銀信合作模式、統融結合模式以及銀保合作模式;在現金管理方面,可推出現金池產品和交易所類資金結算產品。
關鍵詞:商業銀行;大資管;轉型
隨著市場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無風險利率開始不斷下降。在負債端,為了吸引客戶資金,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維持了原有成本水平,成本下降空間有限。所以,在資產端配置方面,如果維持原有配置結構,必將導致其利潤下降。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開始拓展新的業務。而向“大資管轉型”就是順應這一形勢的必要之路。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曾表示,“銀行只有不斷豐富投資、融資、交易、支付、托管、理財、投行、信托等各類產品的服務功能,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戶和市場。商業銀行目前普遍提出的"向大資管轉型”正是順應市場變化的新思路、新要求、新舉措。如何將這一新的思路、要求、舉措轉化為現實業務?筆者認為任何業務的發展都離不開市場,對市場的關注,尤其對市場熱點的分析將有助商業銀行尋找到實踐大資管的機會。為此,本文選取國內極具關注的熱點——國企改革進行分析。通過剖析其中的市場機會,尋找商業銀行“大資管”業務的策略。
隨著國企改革“1+N政策”(“1”是指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N”是指眾多個與之配套的分項改革實施方案)的陸續出臺,改革方向日益清晰,國企將很快進入實質性改革階段。改革促進整合,整合催生機會。資本市場的魅力就在于讓更能深挖市場的人獲得超額利潤。只有深度分析市場,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深化改革的經濟新常態,在大資管的業務轉型中尋求更多的業務機會。本文通過詳細考察文件中的具體內容以發現相關機會,在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 市場機會
根據《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后簡稱“指導意見”)和《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后簡稱“意見”),筆者認為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機會將包括:并購、上市、PPP項目融資以及現金管理這四個方面。
1. 并購。根據“指導意見”,國有企業將被分為商業類和產業類,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國企是商業性質和產業性質混合;另外,“意見”中提到“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之,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下行階段,以鋼鐵、水泥、煤炭、航運等為代表的行業具有明顯的產能過剩特征。所以,行業內部通過并購重組進行整合是大勢所趨。據此可以預計國企改革過程中將涌現較多的并購需求。
2. 上市。在“指導意見”和“意見”中,均提到“有條件的國有企業要整體上市”。這既增加國企并購重組的可能,也讓擬上市國企產生優化報表的客觀需求。目前,國資資產證券化率在各地具有差異,如上海、廣東等地水平相對較高。而對于其余地方的國資空間相對較大,可關注那些國資資產證券化率較低的區域。
3. PPP。“意見”中提到“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優化政府投資方式,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在實踐層面,PPP項目一直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融資層面,最棘手的問題是期限。根據財政部對PPP的界定,其期限必須是十年以上,而除融資條件要求較高的險資外,鮮有能達到十年期的資金。誰能把項目期限做長,誰就占具獨特的竟爭優勢。
4. 現金管理。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必有企業經歷人事、資產的變革,這為商業銀行營銷現金管理產品提供了機遇。
二、 商業銀行策略
策略主要分兩部分:渠道建設和產品拓展。
1. 渠道建設。渠道建設主要包括三個:國資委和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公司、咨詢公司、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
(1)國資委和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公司。獲得該渠道的支持對銀行業務轉型非常重要,但同時又是各家銀行和中介機構關注的焦點和激烈競爭的對象。預計從該渠道獲取政策和國企動態信息相對容易,但要得到更進一步的支持具有挑戰性。
(2)咨詢公司。根據“指導意見”,國企改革實行“一企一策”,這將為專門服務國企改革并在國資委準入名單中的咨詢公司創造大量業務。一般情況下,咨詢報告會涉及并購或上市等融資事宜,商業銀行可為咨詢公司提供更科學、更具操作性的融資方案,共同完成咨詢報告。這既增強了咨詢公司報告的競爭力,也大大增強了企業選擇商業銀行安排整體融資的概率,實現“雙贏”。
(3)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即“四板”)。在“意見”中提到“建立規范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的聯系,及時從中獲取信息,搶占業務先機。
2. 產品拓展。
(1)推進永續債和類永續債。國企需整體上市,勢必產生優化報表的需求。因此,永續債除了能降低資產負債率以應對國資委考核外,還對上市有積極的意義。目前,永續債主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中長期含權中票),但從近兩年發行情況看,期限從未超過五年,同時因協會要求,也不能短于三年;并且主體評級低于AA的企業從未發行過。即主體評級AA以下,或者期限長于五年或短于三年的永續債仍是市場空白。為此,商業銀行應盡快推出“類永續債”。所謂類永續債是指:保持銀行間永續債的特有條款(即允許期限遞延、一定年限后具有贖回權,但利率在前期基礎上“高額加點”、不強制付息),但資金方不再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資金,而是理財或是保險資金。交易機構如圖1示。
因資金來源的不同,“類永續債”可分為銀行理財模式和保險模式。
①銀行理財模式。即由銀行發行理財資金或資金池對接含有永續債條款的信托計劃。實際利息償還方式通過其他途徑約定,不影響其計入權益。此模式已由興業銀行推出。2015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在為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發行銀行間永續債后,又用自己的理財資金為該企業發行類永續債。相較于銀行間永續債,該模式至少有兩個優點:第一,可以將期限做到三年以內;第二,可以針對外部評級AA以下的國企發行。筆者認為,對于同一資產,增加永續債條款,其終極風險邊際增加值可控,建議商業銀行嘗試。
②保險資金模式。保險資金的特點是期限長,價格低,但要求較高,通常要求大型銀行出具融資性保函、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或AAA企業擔保。國企往往更較青睞長期限永續債,該模式的永續債可做到10+N甚至更長,滿足了中長期含權中票難以滿足的期限。但在實踐中,能夠開立長期險融資性保函同時又能得到保險資金認可的銀行極少,能讓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或AAA企業擔保的資產也不多。因此,建議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深入溝通,探索由商業銀行開具融資性保函或者由商業銀行主導融資的保險模式類永續債。
(2)增強商業銀行PPP基金的競爭力。政府對PPP認定標準之一為:期限至少為10年,但目前市場上投資PPP的銀行系產業基金都很難達到該期限。商業銀行也不例外,一般做五年。因此,若商業銀行的理財資金在期限上能有突破,將極大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為此,建議商業銀行研究三種模式。
①與信托合作的模式。2015年7月,中信信托承做的“唐山世園會PPP項目”融資成功,項目期限為15年,成為首單信托PPP。目前,新聞和網絡均未曝光其交易結構。但根據筆者后續和信托公司的溝通,長期限的模式一般為2+2+2+…。募集的資金兩年到期后,由信托自身提供流動性支持,“過橋”后續發。而銀行可搭此長期限資金的便車,作為另一資金參與方,到期先行退出。
②統融結合模式。該模式已有銀行嘗試,但期限未做到十年。筆者建議在該模式基礎上,作一定調整以滿足PPP期限。具體交易結構如圖2示。
假設PPP項目是十年,則由平臺公司代表政府出資25%作為劣后LP,商業銀行理財資金出資75%作為優先LP,由各方認可的基金管理公司作為GP,成立十年期的PPP產業基金,基金以股權形式投入PPP項目公司,獲取項目公司X%的股權;大型施工方(比如中建、中交,中鐵)出資項目公司,獲取(1-X)%的股權(X以實際商談結果確定)。因商業銀行的PPP基金一般為五年,五年后要求平臺公司回購商業銀行的基金份額實現理財資金退出,假設施工方要求五年收回本息,則可通過以收取“股權占用費”等各類名義逐年回收,五年內回收金額總額等于施工方的融資本息。即五年后,施工方實際已收回本息,僅保留項目公司股東的名義,但從法律意義上看,后五年依然是政府和社會資本以X:(1-X)的出資方式進行合作,符合PPP的期限要求。該模式對項目現金流、政府補貼的要求較高,需和政府進行深入溝通。
③保險資金發起模式。由保險發起的產業基金一般期限較長,商業銀行可參與,中途退出即可,但GP很難保證由商業銀行子公司擔任。因保險資金的投向要求較高,由商業銀行發起的基金讓其參與的可能性不大。建議商業銀行和各家保險基金進行深度探討,探索保險資金參與商業銀行發起基金的方式。
3. 現金管理產品。
(1)現金池產品。在國企整改后,新的財務體系需要新的結算系統。商業銀行的現金池產品,包括實時現金池、虛擬平等現金池、定時現金池、智能理財現金池均可根據國企集團的具體需要向其推薦。尤其是智能理財現金池可節省國企大量的人力成本。商業銀行應加快優化各項功能,增強現金池產品的競爭力。
(2)交易所類資金結算管理產品。“意見”中提到要建立規范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而這種股權交易市場更多是以股權交易所的形式搭建。交易所則必須要有穩定而強大的交易系統,這為商業銀行的交易所類資金結算產品通提供了機遇。
4. 第三方融資產品拓展。針對并購,商業銀行可考慮并購理財,并購貸款、并購基金、并購債;針對上市,商業銀行還未有直接的產品。同時,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較嚴,很多銀行類產品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當商業銀行資金無法解決時,借助其他金融機構產品成為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目前,很商業銀行已和眾多中介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但在實踐中,商業銀行一線客戶經理普遍不熟悉合作機構的產品,嚴重影響營銷效率。因此,各家商業銀行應拓展各自的產品手冊,增加中介結構的相關實用產品,并動態維護,從產品要素、相關管理規定、適用主體、準入要求、增信方式、交易結構、發行流程、協議文本幾個層面進行梳理供全行客戶經理學習,從而更好應對國企改革中各種業務機會。
三、 結論與展望
利率市場化的大潮之下,商業銀行傳統以存貸款利差為基礎的盈利模式不復存在。在這種背景之下,商業銀行向大資管轉型步伐必將加快。而以國企改革為代表的多項改革措施必將為其提供新的業務機遇。國企改革可以商業銀行在上市、并購重組、產業基金以及現金管理等方面提供諸多業務機會。而商業銀行可采用多個信息渠道尋找到這些領域的具體項目。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可探索銀信合作、銀保合作等業務模式,滿足相關合規性要求并與企業金融需求相匹配。
未來,商業銀行面臨著向一站式金融服務商轉型的可能,這對其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開始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在業務條線、人才構成等方面也需要進行調整,對于不同類型金融業務均熟悉的金融復合型人才將獲得更多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愛萍.大資管轉型背景下的資本市場[J].金融科學,2015,(5).
[2] 山東銀監局課題組.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轉型及監管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5,(3).
[3] 黃赫,陳德勝.資產管理行業大發展下的商業銀行——以美國經驗為鑒[J].銀行家,2015,(7).
[4] 王巖岫.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及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與發展.商業銀行轉型探討[J].國際金融,2014,(9).
[5] 周瓊,崔江薇.美歐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經營模式研究[J].金融市場研究,2014,(7).
[6] 李安鋼.資本約束與商業銀行經營轉型[J].國際金融,2015,(4).
[7] 劉鵬.中國商業銀行變革與轉型:經濟市場化中商業銀行的作用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8] 王偉.資產管理:理論與實踐[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論文,2001.
[9] 徐懿.基于防范道德風險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激勵約束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學位論文,2007.
[10] 王曉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思辯[J].現代經濟探討,2015,(9).
[11] 江虹.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探討[J].金融縱橫,2003,(11).
[12] 莊毓敏.我國資產管理公司的未來走向[J].中國金融,2004,(19).
[13] 周城雄.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四大考驗[J].現代商業銀行,2007,(9).
[14] 韓琳,曾引.回歸十年香港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及其前景[J].金融經濟,2007,(22).
[15] 張曉水,梅興保.資產管理公司終結野蠻生長[J].新財經,2012,(8).
[16] 張海蔚,陳海威.東亞各國資產管理公司運行與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5).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產生機理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項目號:13XJL002)。
作者簡介:王仕宏(1977-),男,漢族,中國臺灣省臺南市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就職于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李勝(1985-),男,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博士,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