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摘 要:2014年10月-2015年1月,對黑龍江省未進行機構整合的46所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內全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和團體訪談,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計數資料構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縣級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技術人員女性偏多(89.2%);平均年齡為42.3歲,平均工作年限為22.8年;近3年整體培訓率低(55.5%),培訓需求強烈;認可機構改革政策,心理準備充分。并得出結論:黑龍江省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隊伍,有能力面向轄區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殖保健咨詢與診療服務;應社會需求,以改革為契機,增加男性醫生數量,以滿足男性生殖保健咨詢與診療需求;利用群體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優勢,開展針對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實現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二者合力發展。
關鍵詞: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5-0099-02
自2013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中央編制委員會出臺《關于優化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的指導意見》(國衛婦幼發〔2013〕44號)以來,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積極落實該工作,2014年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整合的通知》(黑衛婦幼函〔2014〕174號),制定了《黑龍江省優化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實施方案》。截至2014年12月,16個縣(市)、32個區完成了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整合[1]。除了加緊對未進行整合的婦幼保健及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進行督辦、指導外,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婦幼處已經著手對整合后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業務融合進行指導,制定了《黑龍江省縣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實施方案》(黑衛規財發〔2015〕12號),下發了《關于做好縣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通知》,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視縣級婦幼健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工作。在此背景下,對整合前的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現況進行研究,希望為管理部門優化這一群體的人力資源,制定相關政策和培訓計劃提供一些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一)對象與方法
黑龍江省共有62所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選擇未進行機構整合的46所機構,以機構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為調查對象,包括調查時間內在上述機構工作的所有正式及聘用職工,調研組自擬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由被抽取機構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問卷作答,并依據訪談提綱進行團體訪談。調研組共郵寄問卷627份,經審核確定回收有效問卷436份,訪談總結64份。采用Eip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計數資料構成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技術人員個人基本情況,如技術人員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技術職稱、職業資格情況等;二是技術人員近3年培訓情況,如在崗期間接受培訓的次數、主要內容等;三是技術人員的培訓需求。
二、結果
(一)基本情況
被調查的436名縣級計劃生育技術人員基本情況詳見下表。
(二)近3年培訓情況與學習意愿
近3年整體培訓率低,以業務技能培訓為主。參加培訓的人數為242人,占55.5%,各種培訓累積頻次為132次。國家級培訓10人次,內容為國家孕前免費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孕期關愛專題培訓;省級培訓71人次,內容涉及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技術、科技管理、婦幼保健、黑龍江健康促進專業人員培訓、記者采訪及新聞發言、計算機技能、臨床醫生、生殖保健、育嬰師、繼續教育等培訓;地市級培訓52人次,內容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技術、生殖保健、婦幼保健、醫學教育技術指導規范培訓、臨床安全用藥動態、人口計生服務政治健康培訓、護理常識、藥具管理和繼續教育等培訓。縣級培訓51人次,內容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技術、生殖保健、婦幼保健、TPIZ理論基礎、肉瘤檢查項目培訓、人口計生科技管理、護理學、臨床醫學、影像、計生政策宣講等。
調查顯示,縣級技術人員學習意愿比較強烈,97.7%的人表示培訓對日常工作開展有必要或很有必要,94.9%的人表示有必要參加婦幼保健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94.2%的表示有必要參加生殖健康咨詢師培訓。
(三)對機構改革認知
對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機構改革的態度問題,本文通過對64份團體訪談總結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如下:一是絕大多數人認為機構整合是個人事業發展的機遇。針對“國家提出的縣級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整合的指導意見,您認為對您的事業發展、業務技能的提升是否會帶來很好的機遇?”問題,絕大多數人(占比85%)認為機構整合,會促進個人事業發展和業務技能提高。問及原因,機構房屋建設、設備投入、規范管理、業務范圍擴大、培訓學習機會增多、個人發展空間增大、臨床實踐增多等因素都是積極動因;有少數人(7.5%)表示對機構改革很迷茫,不清楚會給自己帶來什么;也有少數人(7.5%)表示不愿意接受整合,因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工作壓力。二是絕大多數人對整合后工作崗位的勝任表示自信。針對“兩機構整合后,您認為您所掌握的技能是否能夠很好地勝任工作”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表示如果是做原工作內容,都會很好地勝任工作,如果是涉及婦幼保健工作,需要經過培訓學習,同時表示出強烈的學習意愿;有少數人表示對新崗位擔憂,擔心自己現有的業務技能比較單一,不能很好地勝任新工作,需要加強學習;有極少數人表示不清楚自己能否勝任新工作。
三、討論
本文中“人力資源”的概念是指正在一線通過勞動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服務的勞動人口總和。包括勞動能力、社會需求和社會適應性三部分基本要素[2]。下面將從這三個基本要素來分析黑龍江省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現狀。
(一)勞動能力
本文的勞動能力是指計劃生育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正確駕馭計劃生育服務技能的實際本領和能量,可以從技術人員的職稱、工作時長、職業資格、工作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衡量。本次調查顯示,黑龍江省縣級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內30-50歲技術人員占比82.8%,平均工作年限為22.8年,這種人員結構的優勢是工作經驗豐富;另根據原黑龍江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技處2013年統計報表,2012年黑龍江省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工作量中,縣級機構日平均工作量為64.66人次??梢苑治龀鲞@一群體業務技能嫻熟;綜合分析表中技術人員學歷、專業、職稱、職業資格等情況,可以得出,黑龍江省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計劃生育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是縣級居民生殖保健與診療的主要服務力量。建議相關部門充分利用這一群體的資源優勢,做好整合后的崗位安排,盡快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其服務能力,更好地為轄區內居民提供生殖保健與診療服務。
(二)社會需求
自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正式提出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的概念以來,生殖健康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3]。1995年世界衛生大會再次強調WHO的全球生殖健康策略。中國作為WHO的成員也在積極實施這一策略。近些年,中國民眾對生殖健康與保健服務需求與日俱增,計劃生育技術機構所提供的生殖保健服務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民眾的服務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省縣級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技術人員中男性偏少,男女比例約為1:9。按照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溝通習慣,這種男女比例配置很不利于男性居民生殖保健方面的咨詢服務。訪談調查中也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女性,由于一些客觀和主觀原因男性生殖健康指導服務不多?,F有研究表明,男性更需要生殖保健與健康方面的治療與咨詢服務[3]。建議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和政策制定者在對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機構進行資源整合之際,加強對男性生殖健康的關注,設置男性健康科室,增加男性醫生數量,充分利用現有生殖健康咨詢師的技術人員(本次調查顯示有127人考取了生殖健康咨詢師資格證書,占整體比例為29.1%),加強有關男性生殖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實現“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4]的目標而努力。
(三)社會適應性
分析黑龍江省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內技術人員對機構整合的態度,絕大多數人員認為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兩機構的資源整合符合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長遠發展的利益需求,對個人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且表現出良好的學習熱情,希望在新的環境中個人業務技能能夠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提升。這種態度表現出這一群體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對社會環境的變化有清楚的認知,能夠理性分析自己與環境的關系,且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來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建議機構整合之后,人事安排前組織需做好調研,了解個人的職業發展需要,進行針對性的人力資源管理,主動把組織發展的目標與個人發展的目標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目標一致,形成合力,實現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雙贏[5]。
總之,黑龍江省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有其優勢和劣勢。優勢如前所述,劣勢主要表現為平均年齡為42.3歲,年齡偏大,存在老齡化趨勢,專業技能單一等客觀情況。但只要運用好“人事相宜,人崗匹配”原則,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訓,就會促使這一“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衛生計生委組織召開2015年度全省衛生計生工作會[EB/OL].[2015-01-18].http://www.hljhfpc.gov.cn/news_show.php?vid=10&cid=1&id=
17856.
[2]馬保生.關于人力資源的幾個基本概念問題辨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9(30).
[3]趙亞玲,陳新,李竹.關注男性生殖健康發展生殖保健服務[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20(10).
[4]符玉良.國際衛生新概念——生殖健康[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學雜志,1999,15(1).
[5]徐芳.培訓與開發理論及技術[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