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少龍 熊萍 馬良



摘要:指出了中國秦巴山區的區位重要性,針對該區域華山松分布情況、華山松大小蠧的危害分布情況,從基礎研究、監測、趨勢預測、綜合防治方面介紹了防治現狀,提出了防控區劃,從4個方面探討了華山松大小蠧總體防控方案。
關鍵詞:華山松大小蠧;蟲害控治;秦巴山區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41-03
1 引言
秦巴山區為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動植物區系過渡連接區,承擔著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物種資源維護、基因保護任務,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兩大河流—黃河、長江的分水嶺,區域內分布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三峽水利工程。
華山松大小蠹作為該區本土特有種,是小蠹蟲中的先鋒蟲種。近年來,由于氣候及森林經營方式、群眾生活方式的變化,華山松大小蠹在秦巴山區出現率日趨漸高,危害尤為嚴重,危害面積和致死松樹數量不斷擴大,呈上升趨勢。已嚴重威脅到大熊貓、羚牛和金絲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嚴重威脅著華山、武當山等風景名勝區以及神農架等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安全。做好華山松大小蠧的防治,對于確保秦巴山區生態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 華山松的分布
據統計該區域華山松979.48萬畝,主要分布于秦嶺林區,海拔1200~1800 m左右的區域。各省分布情況詳見表1。
3 華山松大小蠧危害情況
根據各省普查情況,目前該區域55個縣區發生蟲害,總面積達120.57萬畝,枯死株樹達74.22萬株(表2)。
4 防控工作現狀
近年來,華山松大小蠹在秦巴山區的危害已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秦巴山區各地根據華山松大小蠹分布狀況、發生規律成因及危害情況,積極采取措施做好防控工作。
4.1 基礎性研究
各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基礎性研究工作,基本摸清了華山松大小蠧的發生、危害及分布情況。加強對華山松大小蠹防治的研究工作,并組裝了現代防治技術設備儀器開展綜合防治試驗,并在聚集信息素誘捕等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目前有待進一步推廣。
4.2 監測和趨勢預測
各省按照華山松的分布情況開展了全面監測,劃分監測責任區,落實監測任務。2014年全區共完成監測任務979.48萬畝,監測覆蓋率達100%。但是由于設備的落后,先進的監測技術難以應用。
4.3 多舉措綜合防治
各省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防治辦法。2014年全區完成華山松大小蠹防治面積48.35萬畝。其中:陜西省采取信息素、打孔注藥、釋放天敵和其他人工防治的辦法,共防治35.1萬畝;重慶市積極開展保護培育中齡樹等營林措施進行防治;湖北省主要采取懸掛誘捕器、打孔注藥,蟲害木清理、營林措施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共防治3.2萬畝;四川省通江縣空山壩林場、廣元市曾家山林場等,以擇伐受害木和更新改造經濟林的方式連續多年進行了除治,效果良好;甘肅省主要是采用聚集信息素誘捕技術、人工對伐木進行剝皮后用藥劑3%噻蟲啉處理、采用(微囊懸浮劑)3000~4000倍液進行樹干噴霧防治或在成蟲揚飛期施放苦參堿煙劑以及餌木誘殺等防治措施,共防治1.05萬畝(表3)。
雖然各地積極采取了多種形式的防治措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目前還缺少有效的大面積防治措施,聚集信息素誘捕技術的突破是一項重大成果,亟待完善與推廣,同時加強省際間的聯防聯治是今后的重要工作。
5 總體防控區劃
根據秦巴山區區域特點、華山松分布狀況、華山松大小蠹發生面積、危害程度、以及生態區位重要性等因素,以縣(市、區)為單位,劃分為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有發生的相鄰省(市)接壤的縣(市、區)劃分為省際聯防區(表4)。
5.1 重點防治
陜西省:長安區、眉縣、鳳縣、留壩縣、寧陜縣、嵐皋縣、紫陽縣、鎮坪縣、寧東林業局、寧西林業局,共10個縣(局)。
重慶市: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奉節縣、開縣,共5個縣。
湖北省:保康縣、竹溪縣、神農架林區管理局,共3個縣(區)。
四川省:朝天區、利州區、旺蒼縣、通江縣、南江縣,共5個縣(區)。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共1個局。
河南省:靈寶市、登封市、盧氏縣、嵩縣、欒川縣、魯山縣、西峽縣、淅川縣、內鄉縣、南召縣,共10個縣(市)。
5.2 一般防治區
陜西省:戶縣、周至縣、鎮巴縣、勉縣、南鄭縣、平利縣、漢濱區、太白林業局、漢西林業局、龍草坪林業局,共10個縣(區、林業局)。
重慶市:萬州區、涪陵區、云陽縣、豐都縣、石柱縣、忠縣,共6個縣(區)。
湖北省:張灣區、茅箭區、襄城區、樊城區、襄陽區、丹江口市、棗陽市、老河口市、宜城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房縣、南漳縣、谷城縣、武當山特區、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共17個縣(市、區)。
四川省:昭化區、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達川區、通川區、宣漢縣、萬源市,共11個縣(市、區)。
甘肅省:兩當縣、徽縣、文縣,共3個縣。
河南省:鞏義市、洛寧縣、新密市、汝陽縣、宜陽縣,共5個縣(市)。
5.3 省際聯防區
陜西省:嵐皋縣、鎮坪縣、鎮巴縣、平利縣、紫陽縣、鳳縣、南鄭縣、西鄉縣、寧強縣,共9個縣。
重慶市:萬州區、長壽區、墊江縣、梁平縣、開縣、城口縣、巫溪縣、巫山縣,共8個縣(區)。
湖北省:丹江口市、老河口市、鄖陽區、鄖西縣、竹溪縣、竹山縣、神農架林區管理局共7個縣(市)。
四川省:達川區、朝天區、萬源市、華鎣市、大竹縣、開江縣、旺蒼縣、南江縣、通江縣、青川縣、平武縣,共12個縣(市、區)。
甘肅省:兩當縣、徽縣、文縣、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共4個縣(局)。
河南省:淅川縣1個縣。
6 防控措施
6.1 健全監測網絡,全面開展監測
監測范圍為秦巴山區所有華山松林,面積合計979.48萬畝,建立完善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骨干,市、縣、鄉、村監測點為支撐的監測預報網絡,在發生區設立88個監測區,下設290個監測點,構建空中與地面相結合的立體監測平臺,實現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為防治決策與管理提供實時科學依據。
6.2 推廣先進技術,綜合進行防治
在繼續做好防治新技術研究的同時,積極推廣應用聚集信息素誘捕技術,同時結合各省實際開展天敵防治、打孔注藥、營林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全面控制種群密度。未來5年,全區計劃開展華山松大小蠹防治面積合計219.9萬畝。其中:推廣應用聚集信息素誘捕器53500套,防治面積215萬畝;開展天敵防治2.6萬畝;打孔注藥防治2.3萬畝。
6.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三大體系
各省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特別是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完善監測預警體系、防治減災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及科技支撐體系,形成“功能齊備、配置合理、運轉順暢、協調高效”的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的防控體系。
6.4 加大交流培訓,構建聯防新機制
秦巴山區各地積極探索聯防聯治新機制,進一步加強省際間和省內縣際間合作與交流,在組織領導、技術交流、聯合檢疫執法行動、聯防聯治等方面進行創新,逐步形成“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行動、統一檢查”的新格局,充分實現信息平臺共享,形成跨區域、跨部門,多層次、多形式的聯防聯治機制。
參考文獻:
[1]張紫晉.華山松大小蠹生物學特性及成蟲聚集行為的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2010.
[2]李開仁.華山松大小蠹空間格局及最佳模型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7(A12):71~79.
[3]王興旺.華山松大小蠹生物學特性初步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4(35):1.
[4]陳小平.華山松大小蠹的研究進展[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4.
[5]劉團會.華山松大小蠹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C]//河南省農科院.河南省植保學會第十次、河南省昆蟲學會第九次、河南省植病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鄭州:河南省農科院,2013.
[6]江立行.松材線蟲病危害對馬尾松營養物質的影響[J].福建林業科技,2012(1).
[7]李 臻,陳 輝,王勝軍.華山松大小蠹對華山松韌皮部營養和礦物元素的利用[J].林業科學,2009(11) .
[8]謝壽安,丁 彥.華山松大小蠹化學信息物質[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