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廣林
摘要:指出了蕭氏松莖象是我國近年來出現的嚴重危害國外松的鉆蛀性害蟲。通過觀察分析,發現濕地松的大面積栽種使得蕭氏松莖象的生存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這種害蟲當前還沒有天敵,因此種群數量急劇上升。對蕭氏松莖象的發生原因以及控制方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蕭氏松莖象;產生原因;控制方法
中圖分類號:S7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43-02
1 引言
蕭氏松莖象是危害濕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華山松、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重大鉆蛀性森林害蟲,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廣西、湖北、貴州、福建、云南等地區。這種蟲害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江西安福被發現,后來在其他的省市中又有出現,由于蟲害面積較大,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問題。這種蟲害主要是在幼齡時期侵入到樹干基部或根莖部,會導致松樹出現流脂現象,降低松脂的質量和產量。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會導致整個樹木出現養分輸送中斷的現象,最終導致樹木死亡。因此,加強對蕭氏松莖象的控制,是松樹管理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
2 蕭氏松莖象發生的成因
蕭氏松莖象對很多類型的松樹都有危害,而濕地松受害是最為嚴重的。20世紀70年代之前,松林內的蕭氏松莖象發生現象記錄較少,因此對于這種蟲害的研究有一定滯后。蕭氏松莖象危害的主要對象濕地松是通過從美國引進的種子進行栽種的,因此這種蟲害幾乎不可能是從國外傳入。
馬尾松也是南方地區的一種主要的松樹,由于馬尾松的樹皮比較堅硬而且也比較薄,不適宜蕭氏松莖象的寄生,因此這種蟲害對馬尾松造成威脅主要是在土中馬尾松根莖部的韌皮組織。但是土中的環境不適于蕭氏松莖象幼蟲的生存,抑制了這種害蟲的生存空間,而且土中有一些昆蟲可以捕食蕭氏松莖象,蕭氏松莖象在馬尾松林里通常不造成較大的危害。綜合多種現象可以認定蕭氏松莖象是一種本地蟲種。
寄生是蕭氏松莖象生存的主要方式。調查研究表明,蕭氏松莖象主要是將濕地松枝條的皮層作為食物,樹皮的厚度也能對蕭氏松莖象是否在濕地松上繁衍后代有一定的影響。松樹的樹皮主要有兩層:一層是外面的干樹皮,一層是內層的軟樹皮,干樹皮可以用于成齡的蕭氏松莖象產蟲,成蟲可以輕松地用喙在上面蛀孔,然后將卵粒產在靠近韌皮部的位置,內部的軟樹皮可以為幼蟲提供食物。因此,如果干樹皮越厚,蕭氏松莖象的子代就越安全。由此可見濕地松是蕭氏松莖象很好的寄生對象。對于幼樹而言,其樹皮比較薄,不能滿足幼蟲的生存條件,當幼樹不斷生長,樹皮達到一定厚度的時候就可以容納幼蟲,濕地松就會遭受到蕭氏松莖象的侵害。另外,濕地松樹皮本身的物理特性也可以為蕭氏松莖象的生存提供條件,濕地松的表皮比較粗糙,而且顏色較深,形成了很多縫隙,其自身的顏色對蕭氏松莖象以及與其相似的蟲害有很大的吸引力,蕭氏松莖象的成蟲喜好在顏色較暗的樹皮中棲息。這種深暗的顏色也有助于蕭氏松莖象躲避天敵的捕食。
蕭氏松莖象的天敵對其進行攻擊的時候,濕地松本身也能為它提供一定的保護,主要是松脂在其中發揮了保護功能。濕地松的松脂含量比較高,且松脂的質量高,蕭氏松莖象幼蟲十分安全的生存在充滿松脂的蟲道里。這樣的松脂成為保護蕭氏松莖象的天然屏障,自然天敵不能侵入其中,因此濕地松給蕭氏松莖象的生存以及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導致蕭氏松莖象蟲害越來越嚴重,最終對濕地松的生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 蕭氏松莖象的防治方法
各種病蟲害的發生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生物群落的活動,在這個群體中不同個體之間也會產生相互的影響,因此掌握了各種群體的發展規律,就可以對這個群落進行一些有效的控制。蕭氏松莖象開始大規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濕地松的大量種植,此外,周圍的環境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如植被、土壤、小氣候等。
3.1 濕地松必須適地適樹
濕地松為蕭氏松莖象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受到蕭氏松莖象的危害較大,但也有一些地區的濕地松沒有受到蕭氏松莖象的侵害,比如江西鄱湖盆地、贛撫平原以及其他區域的一些低丘崗地,這些地區的土壤比較干燥,植被較少,其氣候條件也不適應于蕭氏松莖象的生存。濕地松對栽種環境的要求不高,在低丘崗地的紅壤地都能種植,且生長比較迅速,因此在栽種濕地松的時候可以選擇合適濕地松生長但是不適于蕭氏松莖象產生的地區,采取針闊混交,抑制蕭氏松莖象的生長,不僅可以較快地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2 改變蕭氏松莖象發生的環境條件
蕭氏松莖象是一種好濕、負趨光性昆蟲,比較喜歡生活在濕潤、陰暗的環境中,同時,蕭氏松莖象還是一種狹溫可塑性昆蟲,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比較窄,一般在19~ 25 ℃的溫度里生命力比較旺盛,但是一旦周圍的溫度超過了30 ℃,就有可能會隨著時間出現死亡。因此可以發現在植被覆蓋率比較高的地區,濕度也比較高,蕭氏松莖象危害就更嚴重,植被覆蓋率越低的地區,濕度相對也較低,光線較好,所以蕭氏松莖象危害比較輕微。所以可以通過改變周圍環境的方式來抑制蕭氏松莖象的產生,可以在蕭氏松莖象蟲害比較嚴重的地區,采取營林撫育,砍除寄主周圍約 50 cm范圍內的雜灌等方式,對植被的覆蓋率進行減少,而且可以將寄主周圍的一些落葉進行清除,可以降低周圍微環境的溫度,使得周圍的溫度在蕭氏松莖象適宜生活的溫度范圍之外,可以有效地控制蕭氏松莖象的產生以及生長,而這些措施本身對濕地松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危害,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濕地松種植過程中的蟲害密度。
3.3 人工及化學防治
(1)在危害區采取人工挖掘,直接挖除蕭氏松莖象的幼蟲、蛹,降低蟲口密度。
(2)采用內吸、觸殺的殺蟲劑進行根際施藥。
4 結語
蕭氏松莖象是一種對松樹有極大危害的蟲害,這種蟲害主要是通過寄生的方式存活,其中對于濕地松的危害最為嚴重。在松樹的栽種和管理過程中,應該根據蕭氏松莖象的生存喜好環境,對其周圍的生存條件進行控制,從而抑制蕭氏松莖象的繁衍以及生長,提高松脂的產量和質量,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溫小遂,施明清,匡元玉.蕭氏松莖象發生成因及生態控制對策[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4).
[2]王艷平,溫俊寶,段立普.蕭氏松莖象發生危害及控制措施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6(6).
[3]夏立軒,楊 潔.蕭氏松莖象發生及控制[J].中國林業,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