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文
摘要:指出了石斛規模化種植是一項跨學科的系統工程,為變野生石斛生長為人工種植,于2009年開展了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試驗,歷經三年的栽培試驗,已基本了解了石斛的生長規律、生長需求,并積累了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的經驗,對相關的種植技術(基地的選擇與規劃布局、大棚人工栽培技術、田間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品采收與加工)做了簡單的總結,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63-02
1 栽培基地的選擇與規劃
鐵皮石斛大棚栽培要獲得豐碩的效益,掌握其生物學特性、選擇優質的地塊和科學規劃是關鍵。
1.1 鐵皮石斛的主要生長習性
鐵皮石斛屬陰性、濕生、附生類多年生植物,不以土壤為生活載體,主要附生于樹干或崖壁上。屬合軸生長植物。適宜在半陰半陽的環境下生長,溫濕度要求較高。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 ℃,最適宜濕度為80%,自然條件下鐵皮石斛3~4月新芽萌發,5~9月為生長高峰期,11月至次年2月進入休眠期,老葉逐步脫落。
1.2 基地選擇
根據鐵皮石斛的生物學特性,盡可能地選擇適宜其天然生長的大環境條件的地塊建棚。大棚栽培基地宜選擇地勢平緩(坡度低于30°),周圍有一定的闊葉樹遮陰,通風、疏水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有軟水灌噴的緩坡臺地。
1.3 規劃與布局
基地建設規劃包括道路規劃、排灌系統規劃、防畜工程規劃、工棚建設、供電規劃和大棚布局規劃等。大棚的布局要根據基地的地形、地勢順風向排列,以利空氣流通,提高抗逆能力。
2 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技術
2.1 整地
把選擇好的地塊清除雜草,風干后集中燒除,然后按區劃因地制宜地建棚。
2.2 栽培大棚的設置及材料
2.2.1 大棚設置
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要根據所選的地塊條件來設置。地勢平坦的,可以設置成大棚長40 m,棚寬12 m,棚頂高3.6 m,邊棚高2.6 m,這樣一個大棚種植面積約360 m2,每棚可種植石斛36000叢。坡臺地可以根據臺地長寬來設置大棚,但臺地寬不得小于4.2 m,長為10 m以上(多長不限)。一般臺地可以設置成棚長10~20 m,寬4 m,棚頂高3.2 m,邊棚高2.2 m,這樣一個棚可以種植60 m2,每棚可以種植石斛6000叢左右。
2.2.2 大棚材料
一般農村建棚材料為:木桿、竹竿、竹條、塑料薄膜、遮陽網等材料。較大規模的種植可用水泥柱、鋼架、薄膜遮陽網等。至于用什么材料還得根據經營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經營期而定,一般投資少、經營期短的用木架就行了;經濟實力較雄厚、長期經營者最好用水泥柱、鋼架。
2.3 種植床的設置及材料
2.3.1 種植床的設置
鐵皮石斛種植床要根據大棚的長寬來設置,一般種植床長是以大棚的長度來設置,床兩邊留下人行道,一邊0.4 m就可以,種植床面寬1.5 m,床高0.9~1 m為好。
2.3.2 種植床的材料
種植床設計好以后,按照設計規格來計劃材料,一般種植床的材料都采用木料(木樁、木架、橫架等),床面主要采用竹籬笆。
2.4 種苗來源與種植處理
(1)種苗來源 :種源主要是外地引進的組培苗。
(2) 種植處理 引進的鐵皮組培苗,要經過2~3個月練苗后,才能移栽,這樣成活率比較高(95%以上)。定植時按種苗大小分成3~5株為一叢進行栽植,操作過程中一定要細心、防止挫傷根系。
2.5 種植季節的選擇
石斛的種植時間要根據當地的水、熱條件而定,一般石斛在3~4月份發新芽,夏秋季旺盛生長,冬季進入休眠。所以最好在2~3月份種植,此時種植容易成活,而且成活后有較長的生長期,也可以秋植,但生長緩慢。
2.6 栽培方法
鐵皮組培苗栽培,宜在溫室遮陰棚下培育,栽培前先將高溫消毒、清洗過的松樹皮鋪成厚4~7 cm的畦床作窩種植,種植密度窩行距為10 cm×10 cm,每窩3~5株,每平方米種植100叢左右,種植的當天傍晚,必須用噴霧器噴灑足夠的水,到第二天下午5點后,再用營養液配水噴灑一次,以后每3 d噴1次,連續噴灑10次。
3 田間撫育管理
撫育管理是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的主要環節,俗話說“三分栽,七分管”,但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要“兩分栽,八分管”。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溫濕度調節是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的關鍵性措施,若管理不善,易造成幼苗死亡,或者生長瘦弱、過早老化,導致產量低、質量差。
3.1 消除雜草
要及時清除雜草,保持大棚清潔衛生,防止細菌性、真菌性病蟲害發生,應注意保濕、保溫、通氣。
3.2 加強肥水管理
鐵皮石斛栽種后要保持棚內相對濕度為80%左右,過干會影響成活,過濕容易爛根,一般早春7 d澆一次水,高溫季節3~5 d澆一次。種植一個月后即可施肥,可以用花無缺(15∶15∶15)按1∶1000倍液葉面噴施(4 d一次),應在傍晚噴施。待葉片變紫色后,可以追施根肥,可用奧綠(15∶15∶15)泰國緩釋肥或“富日復合肥”(13∶7∶10)追肥,追肥時需要施在距根2~3 cm處,以防傷根,肥料除追施無機肥外,還可以用有機肥“羊糞”追施,追施“羊糞”需經過高溫消毒。追施時將“羊糞”均勻地撒在種植床面上即可,羊糞肥效很長,兩年追施一次即可。施肥后要認真調節棚內溫濕度,濕度低于80%時要勤噴水,若濕度大于90%,應及時通風透氣,以防止腐爛。
3.3 摘除花蕾
鐵皮石斛大棚種植兩年就會開花,為了減少石斛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提高產量和質量,須在開花時摘除花蕾。
3.4 調節蔭蔽度
鐵皮石斛主要靠調節肥水、溫濕度來促進生長發育和延長生長期。因此,夏季高溫時要加蓋遮陽網,蔭蔽度在30%~40%,同時要保持通風透氣;冬季要提升大棚內溫度,大棚內遮陽網應在50%~60%的蔭蔽度,以利石斛生長。
3.5 產品采收
鐵皮石斛大棚栽培,不僅加速了生長發育,也延長了生長期(野生一般有6個月的生長期,人工栽培一年有10個以上的生長期),因此,種植兩年就可以采收了。石斛采收主要是剪收老莖株,留新株。由于栽培方法不同,有“存二去三”的采收標準,也可以根據市場確定采收強度,采收時用枝剪離基質2~3cm外剪。采收時間:全年均可采收,但在秋后采收質量較好。采下的鮮石斛,除去雜質與枯莖后,用便于搬運的材料統一包裝。
4 效益分析
種植石斛能發揮三大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4.1 經濟效益
鐵皮石斛大棚人工栽培,每畝投資28萬元左右。其中建設期18萬元(材料費10.6萬元,勞務費3.2萬元,附屬工程費4.2萬元),經營期10萬元(年均管理、農藥、肥料費等3.3萬元)。用木、竹料建棚,一個經營周期為四年,種植第二年就可采收鮮石斛386 kg/畝,第三年采收鮮石斛414 kg/畝,預計第四年采收鮮石斛每畝400 kg以上。預計每畝總產量1200 kg鮮石斛,以每公斤500元計算,一畝大棚地總產值達60萬元。一個經營周期每畝利潤達30多萬元,是一項高利潤的投資項目。
4.2 社會效益
景谷縣山區廣大、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也很豐富,開展石斛人工種植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解決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能增加群眾經濟收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4.3 生態效益
人工種植產品的上市,可達到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目的。
5 結語
鐵皮石斛溫室遮陰大棚栽培,只要把握好選地、選種、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就能獲得成功,可以大大地提高單產,與野生石斛相比每年可延長4個多月的生長期,可以提前一年采收。而且人工栽培技術的推廣,不僅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野生石斛種源,更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對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夯實地方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可列為景谷縣藥材栽培的重點項目來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延杰,宋 敏.藥用植物良種引進指導[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12).
[2]斯金平,俞巧仙.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J].中國中藥雜志,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