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明
摘要:指出了自瀘水縣林業局成立以來,瀘水縣發展了68.1萬畝的核桃,但由于林農普遍缺乏泡核桃育苗和造林等技術、種樹觀念落后、造林技術培訓較少、項目建設無后期管理資金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瀘水縣所發展的部分核桃成活率低和生長緩慢,甚至形成“小老頭樹”。分析了造成瀘水縣核林成活率低和生長緩慢的原因,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為提高核桃造林成活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影響;核桃;成活;生長;原因
中圖分類號:S6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71-02
1 引言
核桃是優良的食用油料樹種,又是珍貴的干果和用材樹種。發展核桃產業,對于實現食用油料木本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核桃產業的迅速發展,核桃將是瀘水縣林業生產今后發展的主要樹種之一。因此,必須要總結經驗教訓,找準原因、制定對策,才能把核桃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通過對瀘水縣近幾年核桃發展情況及結果的總結,得出了幾點影響瀘水縣泡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原因和對策。
2 瀘水縣核桃發展及分布現狀
核桃在瀘水的垂直分布,從海拔約800 m的上江鄉蠻云村到海拔2800 m的老窩鄉鳳凰山都有分布。其中,種植較多、生長較好、比較適宜的海拔為1600~2000 m。
核桃品種在瀘水分布情況,細香核桃、新疆核桃一般分布于海拔1400~2000 m,大泡核桃、瀘水1號一般分布于海拔1800~2600 m,野生鐵核桃一般分布于海拔2000~2800 m。
3 影響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原因
3.1 苗木因素
苗木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和關鍵,苗木的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及后期生長。通過資料的查詢和多年的觀察總結,認為苗木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原因有核桃生物學特性和育苗技術措施兩方面。
3.1.1 生物學特性
生物學特性是決定苗木生長的主要原因,起主導作用。核桃嫁接苗中主要表現在砧木和接穗上。
(1)砧木。近年來,部分苗木生產單位為了縮短育苗周期、降低成本,采用芽砧苗嫁接。由于芽砧苗培育時間較短,只有3~4個月,根系較弱、木質化程度低、抗性弱,用這樣的砧木嫁接培育的苗木根系較弱、嫁接口愈合差,造林后成活率低、生長也較緩慢。而實生苗砧木,一般要選用親和力較好的鐵核桃做種來培育砧木苗,經過1年的生長,當砧木的地徑長至1 cm左右時進行嫁接。用這樣培育出的砧木嫁接培育出的苗木,根系發達、木質化程度高、抗性強、嫁接口愈合好,造林后容易成活且生長較好。
(2)接穗。接穗的好壞是影響苗木生長的主耍原因。由于瀘水縣無核桃采穗圃,每年對接穗的需求量又很大,而瀘水縣原核桃種植群眾又不愿意采集和缺乏采集接穗的技術,造成接穗供應不足和質量差。因此,各育苗單位就大量從外地采購或在本地不管質量好壞的收購。造成核桃接穗質量和品種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到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3.1.2 育苗技術措施
苗木培育中,育苗技術措施是間接影響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原因。
(1)苗圃地選擇。在育苗過程中,為了強調集約經營,降低成本而忽略了核桃的生物學特性,將苗圃設在低海拔的江邊沿線水田中。而造林地又在海拔較高、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山地。違背了種子調運中“北向南調,高緯度向低緯度調,高海拔向低海拔調”的原則。這樣勢必就會影響苗木造林后的成活和生長。
(2)過度追肥。1999年《云南省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地方標準》實施后,對苗木的苗高和地徑要求提高了。為達到要求,部分育苗單位就增加了追肥力度和次數,甚至噴施生長激素,促使苗木快速生長。特別是在苗木生長后期的追肥,會造成苗木推遲落葉,木質化程度低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和生長。
(3)起苗運輸。由于瀘水縣苗圃過去大部分都在江邊沿線,造林地又大部分在山區,交通不便,苗木都是靠人背馬馱運輸到造林地。因此,造成苗木運輸時間過長。這樣就會造成苗木脫水而影響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長。
3.2 種植原因
長期以來,由于群眾對造林技術的了解太少,種樹的觀念落后,認為種樹很簡單只要“挖個塘、放進苗、蓋上土”就可以了。這也是造成瀘水縣泡核桃造林成活率低和生長緩慢的原因。
3.2.1 挖塘太小
瀘水縣大部分群眾種植核桃時,所挖的塘一般只有30 cm×30 cm×25 cm,而標準核桃嫁接苗的主根長都在20 cm以上。這樣,種植時苗木的根系就直接在硬土上,有的還露出一段在外,這對苗木的成活、生長非常不利,成活率也就得不到保障。科學的挖塘規格是1 m×1 m×1 m,這樣有利于底肥的施放、苗木種植和苗木成活后根系的生長,土壤挖疏松后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有利于苗木的成活、生長。
3.2.2 栽植
栽植是造林過程中關鍵環節。瀘水縣大部分群眾在栽植核桃時,過于粗放,常有窩根和露根現象,蓋土不足,踩實不夠,更做不到澆水、蓋膜等環節。因此,直接造成造林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因根系不能正常生長而影響苗木生長.
3.3 種后管護
俗話說:“三分造林,七分管護”。說明管護起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林業生態建設項目都是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而這些項目又沒有后期管護資金,同時,這些建設項目的優惠政策又給農戶養成了只有給補助才種的習慣,甚至覺得是幫國家種樹。因此,缺乏主動投入林業建設的意識,更談不上自已投入種植與管理。這樣就造成“重造輕管”的現象。
3.4 立地條件
由于瀘水縣山高坡陡、生態脆弱,可利用土地資源匿乏,而且可利用的土地已基本開墾為農地。這樣用于造林的地塊大部分都是坡度較大、土層較薄、肥力較弱的地塊。這也是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低和生長緩慢的原因。
4 對策
根據以上所淺析的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原因,結合瀘水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解決辦法。
4.1 加大培訓力度
4.1.1 核桃造林、管理等技術培訓
由于核桃產業建設不同與農業生產,它周期長、見效慢,而且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加之林業部門以前在發展核桃時在政策宣傳及科技培訓方面投入不足,力度不夠。造成大部分群眾對核桃產業建設認識不足,存在偏見。因此,大部分群眾對核桃的苗木培育、嫁接技術、造林技術和撫育管埋技術認識和掌握不夠。這就需要林業部門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和培訓。
(1)結合森林防火和項目建設等,錄制核桃嫁接、造林、管護等技術進行反復播放宣傳,并現場咨詢服務及制成傳單進行發放
(2)根據項目規劃,到項目建沒區舉辦培訓班,請專業技術人員授課講解核桃的育苗技術、種植技術、擾育管理等技術,并請嫁接能手現場示范,讓學員動手操作,以便更快、更好的掌握。
4.1.2 異地參觀學習
組織項目區群眾代表到核桃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參觀學習。讓他們直觀的了解核桃的經濟價值、生態效益等,學習先進技術,提高他們種植積極性,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核挑產業建沒。
4.2 加強種苗隊伍建設及執法力度
充實種苗管理人員,提高人員素質。加強隊伍自身建設。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林木種苗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生產的苗圃,嚴禁私自調運林木種苗,特別是接穗,從源頭堵住劣質種苗進入瀘水縣,從而凈化種苗市場。
4.3 加強苗圃建設、規范苗木生產
在進一步管理、經營好瀘水縣現有合法苗圃的同時,根據全縣需苗情況加快建設采穗圃或選定采穗母樹,擴大生產規模,以滿足全縣各項目建設所需苗木;加強苗木出圃檢驗,嚴格執行林木種苗的國家和地方標準。
4.4 增加項目后期管護投資
多方爭取資金、合理整合項目或把現有項目資金相應提出部分用于后期管護。
4.5 推廣林農混種模式
支持和鼓勵進行林農混種。首先在有一定經驗的鄉鎮推廣,然后逐步推向全縣。
4.6 做好提質增效
充分管理和利用好“核桃提質增效”項目。
5 結論
(1)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種植環節和管護環節,然后是立地條件和苗木質量,而種植環節又起到決定性作用。
(2)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生長速度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苗木質量和管護環節,然后是種植環節和立地條件,而苗木質量又起到決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在影響瀘水縣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長的因素中,管護環節都起到重要作用。這也證實了“三分造林,七分管護”的說法。
參考文獻:
[1]楊 源.云南核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2]中南林學院.經濟林栽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3]孫時軒.造林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4]馬 婷,李 靜,肖良俊.十三個核桃品種幼苗葉片解剖結構與抗寒性的關系[J].北方園藝,2016(3).
[5]鄭志新,張小紅,塔秀成.不同生長調節劑對“清香”核桃扦插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5(5).
[6]蔣崇領.冊亨縣核桃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