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覃仁瀧
摘要:主要闡述了金花茶在栽培管理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病蟲害防治辦法。綜述了目前的研究進展,并提出了研究展望,為金花茶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花茶;栽培;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S68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46-02
1 引言
茶花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從南朝到宋代,再到清代,山茶花的栽培已經非常盛行。金花茶被譽為“茶族皇后”、“植物大熊貓”,是世界上公認的珍貴茶科植物之一,已經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2]。
金花茶具有半透明蠟質的金黃色花瓣,非常漂亮,也因此聞名于世,但其分布范圍很小并且資源很少,是高為2~6 m的常綠灌木或者小喬木,葉為革質單葉互生,長圓形或披針形,邊緣鋸齒狀,樹皮黃褐色或淡灰黃色,微縱裂或近平滑,花單生或者對生于葉腋,花期11~12月,有芳香氣味,直徑1.2~2.3 cm,蒴果三棱或四棱狀球形,種子6~8粒[3,4]。金花茶分布于亞熱帶南部和熱帶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地處中國廣西南部和越南北部,適合生長在陰濕郁閉的環(huán)境[5]。
2 金花茶的引種與栽培
關于金花茶的引種保護,我國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金花茶屬于無毒級,含有400多種營養(yǎng)物質,包括總黃酮、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維生素、氨基酸等,是一種發(fā)展種植前景非常廣闊的植物。引種工作主要需要考慮金花茶的生物學特性、土壤氣候條件等重要因素。金花茶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幼苗時期需遮蔭,進入花期則喜透射光。對于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或者微酸性土壤均可,耐貧瘠但也喜肥,耐澇力強。關于引種地等氣候條件,一般以濕潤溫和并且隱蔽的環(huán)境為宜,氣溫在20~25 ℃。
金花茶的栽培一般分為幼苗培育、栽培地選擇和起苗定植三個步驟[3,6]。
幼苗培育常用并被廣泛認可推廣的是無性育苗技術,包括扦插、嫁接、芽插。扦插即在每年3~5月的雨季,從幼齡母樹的嫩枝頂部剪取長約10 cm的枝條,去掉下部葉片,保留頂端頂芽側芽各一個,葉片3枚,并用刀片削平節(jié)的下部,插入深度為1/3~2/3,基質為礫石或者河沙。加強葉面噴霧,保持空氣和葉片濕度,促進生根,覆蓋草簾遮陰。嫁接春秋季節(jié)均可,以秋季最為理想,選取長勢良好扦插易成活的山茶品種或者實生苗做砧木,劈開約1.5 cm深,距離地徑4~5 cm處截斷,接穗選取1~2年生枝條并保留2片葉子,下部削成契形,插入砧木劈開的裂口中并保證緊密結合,用繩子或其他材質的條帶綁緊。芽插即以每一個長約1.5 cm的芽節(jié)為一段,保留一片葉子,底部用剪刀斜剪,以深度蓋過枝條為界限插入基質中。
栽培地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金花茶的生物學特性,要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土質疏松、有機質或者腐殖質含量高、雨量充沛均勻、冬暖夏涼的地區(qū)作為種植區(qū)。種植地選好之后,在土坑中放10 cm厚的有機肥作為基肥,一般選擇密度為1000株/畝,株行距為80 cm左右進行栽植。當金花茶幼苗經過3個月左右的時間長到約40 cm時,在遮陰效果良好以及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進行移栽。移栽季節(jié)最好選擇秋季至早春,起苗后要及時定植。
起苗定植之后的撫育管理非常重要,從土壤、水分、光照、肥料、修剪等多方面進行撫育管理。要常年加強對土壤肥力的補充、松土。夏季遮蔭,水分灌溉要做到細水長流,保持良好的空氣濕度。每年追肥3次,分別在春季,夏初和夏末。修剪紙條對于金花茶的良好生長必不可少,整形之后可以改善通風環(huán)境,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控制花枝徒長,集中營養(yǎng)物質,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最終達到茁壯成長。一般在第1、2年及時摘去花蕾,以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供應生長。當植株成年后,可適當采用壓頂方式修剪殘枝弱葉,以利于植株矮化,便于采集花葉。
3 金花茶病害防治方法
在金花茶規(guī)模化的種植中,病害的檢測和防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金花茶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炭疽病、煤煙病、芽枯病等[4]。
葉枯病一般常見于幼苗的葉片,逐漸向上發(fā)展,一般初期只是病葉出現黃色斑點,逐步發(fā)展為一小片,最后顏色變暗,逐段枯死,但不掉落,直到整個葉片枯死,幼苗也就死亡。炭疽病是金花茶常見的病害,一般從葉尖或者葉緣開始出現,病斑形狀不規(guī)則,而且常常伴有黑色小點。通常在發(fā)病初期采用70%點甲基托布津800倍稀釋液進行葉面噴灑,5 d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3次,施藥總量為60 kg/畝。煤煙病主要是葉片上有煤炭色的污狀物,嚴重時枝條上也會出現,阻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此病應該及早監(jiān)控進行人工擦除。
以廣西防城港金花茶自然保護區(qū)為例[8],據調查顯示,病害主要有6種,其中炭疽病和藻斑病危害最大,尤其以炭疽病為主。該病病原菌為Colletotrichumcamelliae Mass,并且在廣西屬首次報道,發(fā)生率和發(fā)展速度都很快,目前已經成為保護金花茶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4 金花茶蟲害防治方法
金花茶常見蟲病害主要有斜紋夜蛾、小綠葉蟬、蚜蟲、茶芽蟲、卷葉蟲、茶毒蛾等[4]。
斜紋夜蛾是一種作物害蟲,分布區(qū)域廣,寄主廣泛。在金花茶新葉展開時,該蟲從頂端嫩葉開始啃食,逐步形成大面積不規(guī)則的孔洞,最終只剩主脈。斜紋夜蛾每年發(fā)生多代并且時代重疊,該蟲幼蟲不懼光,白天或者陰雨天同樣可對金花茶造成危害,若葉片全部成熟,則會轉去危害其它植物,成蟲只有夜間行動,卵產在葉片背面,5~6 d可孵化。總的來說,在引進苗木時要做好檢疫工作,利用農業(yè)物理防治,在苗圃邊種植該蟲喜歡的食物,分散蟲口密度。或利用化學防治,噴灑20%滅幼脲8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者5%甲維鹽1000倍液,均可有效殺死斜紋夜蛾。
蚜蟲可用50%等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或者利用食蚜蠅、瓢蟲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治,其它害蟲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等菊酯乳油8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并且要及早防治。
5 結語
加強對金花茶生長過程中各階段的監(jiān)控監(jiān)測非常重要,現在,國家林業(yè)部門對林木病蟲害非常重視,金花茶作為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均很高的一種珍貴植物,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尤其是病蟲害防治技術,逐步改進金花茶的種植方法,以確保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價值,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建設綠色社會做貢獻。還應該提高金花茶組織培養(yǎng)苗的工廠化生產,來應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關于金花茶的引種保護,未來應該積極開展遷地保護工作,充分利用鮮有品種的雜交育種研究成果,爭取培育出更多優(yōu)良性狀的雜交新品種。
參考文獻:
[1]李桂娥,蔣昌杰,李志輝,等.南寧市金花茶公園茶花引種保護與研究進展概況[J].現代園藝,2015(4):130~131.
[2]傅立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3]李 霄,蔣水元,蔣運生,等.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研究進展[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6,33(3):170~174.
[4]黃國烽.金花茶的引種與栽培技術探討[J].農林科技,2013(23):292~293.
[5]梁盛業(yè).金花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1~100.
[6]張宗享,黃啟斌.金花茶的繁殖及栽培試驗[J].廣西植物,1984,4(1):65~70.
[7]黃曉娜.金花茶斜紋夜蛾等發(fā)生與防治[J].現代園藝,2015(5):62.
[8]梁惠凌,鄒 蓉,孔德鑫,等.廣西防城金花茶病蟲害調查初報[J].植物保護,2012,38(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