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花

摘要:指出了古登鄉以調整林業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改善林農生活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林下中藥材產業,大力推進專業合作組織和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科技服務、政策扶持和監督管理,促進林業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確保了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高、產業競爭力與生態競爭力同步提升。
關鍵詞:古登鄉;產業結構;林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組織
中圖分類號:S759.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83-02
1 引言
古登鄉地處怒江州瀘水縣北部,位于高黎貢山與碧羅雪山腳下,怒江從古登鄉中間穿流而過,地形“兩山夾一江”呈“V”字型,境內6條小河流形成10大溝域,山高坡陡、溝深澗長,高寒山區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怒江邊屬干熱河谷區域,立體氣候分布明顯,適宜于中藥材種植,特殊的地理環境為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自然資源環境。
近年來,古登鄉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林農增收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入手,充分利用了森林資源和林地空間資源,大力發展以林下中藥材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為助推古登鄉脫貧攻堅、建設美麗瀘水作出了積極貢獻。
2 古登鄉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在瀘水縣古登鄉經歷了從逐步興起到快速推廣發展的過程,拓寬了林農增收渠道,現已成為高寒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自2010~2015年期間,已達到云木香種植規模為8000畝,2013年采收2011年種植2000畝的云木香,產量為10 t,產值為80萬元,2014年產量達到300 t,產值為240萬元,2015年產量達到412 t,產值為330萬元;形成了種植規模化、管理科學化、質量標準化、區域化的格局。
3 古登鄉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特點
3.1 采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
2010年,通過招商引資,在古登鄉成立了瀘水縣凱鋒農林發展公司和瀘水縣農林木香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云木香、厚樸等林下中藥材,采取與林農簽訂種植合同,負責提供種苗及種子、技術指導、保價收購的形式進行運作。達到將整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并通過基地建設,將規模小的林農戶生產聯合起來,形成在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的指導下的大規模、高效益的生產經營狀態。
3.2 以點帶面,逐漸鋪開
2011年,古登鄉建立了俄奪羅、色仲、馬垮底、尼普羅與亞碧羅5個示范種植基地,云木香種植規模達到2000畝。按照古登鄉半山一帶發展核桃、漆樹、中藥材的發展思路,結合公司+專業合作社云木香項目種植計劃,進一步擴大云木香種植規模,從5個村推廣種植擴大到全鄉11個村,從而促成公司+專業合作社在2015年間實現古登鄉種植云木香種植規模達到8000畝、厚樸種植規模達到2000畝。
3.3 調整產業結構,復合型、多元化發展
林農現已轉變發展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從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核桃、漆樹)向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轉變,林下中藥材產業基地發展迅速,發展空間優勢明顯。林下中藥材種植也從單一的云木香發展到厚樸、續斷等復合型,多元化發展。林業“大資源、小產業”的狀況得到一定改善,提高了林地利用率,把林下中藥材產業建設成為促進生態保護、農民增收、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實現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林農得實惠的目標,帶領林農走上一條“不砍樹能致富、長中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3.4 以推動重點村委會發展為主,樹立特色“云木香村”
古登鄉因地制宜,對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積極性較高的、起帶頭作用的村委會村干部和護林員給予支持與幫助,轉變等、靠、要思想,調動了林民耕山務林的積極性,激發了林民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的熱情,山林真正成為林民發家致富的依靠。以古登鄉俄奪羅村為例,全村云木香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產量為120 t,全村僅云木香銷售收入一項就達到90多萬元;典型引導的示范戶和就益,種植規模為400畝,收入2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云木香村”。
4 古登鄉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趨勢
(1)根據古登鄉全鄉推進規劃的擴大推廣,古登鄉的云木香種植面積將會增加至30000畝的種植規模,同時建設一個云木香加工廠,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以實現打造一個“云木香之鄉”品牌。
(2)隨著云木香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的成功,其它林下經濟產業勢必逐漸發展起來,如云黃連、魔芋、云南楤木(刺籠包)、天麻、重樓的林下中藥材產業將會迅速發展。
(3)各種當地林農已經有基礎的林下養殖(黑山羊、黃牛、生態雞、獨龍牛)及林下養蜂也將會迅速發展。
5 古登鄉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對策
5.1 成立領導機構,著力搭建政策服務平臺、融資服務平臺、政務服務平臺
(1)政策服務平臺。建立政府投入的長效機制,將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林下產業,并根據財政增長情況逐年增加;林業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資金安排也要向林業產業項目適當傾斜;整合各類涉林資金,形成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資金合力。
(2)融資服務平臺。近5年來,瀘水縣共發放林業貼息貸款600萬元,有力促進了林下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要加快林業投融資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工作,優化審貸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注重抓好林農小額貸款,改善林業企業和林農貸款環境。大力發展森林政策性保險,擴大保險覆蓋面,探索保險風險分散機制,增加林業產業風險防范能力,降低企業和資本投資風險。
(3)政務服務平臺。建立林業管理服務站。為民服務中心的建立將進一步規范全鄉林業投融資渠道,為廣大林農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政策、信息、技術服務。同時,中心的建立將有效規范林業行政審批、林權登記和林權檔案管理工作,建立信息與技術、林業勞動力培訓服務體系,提供林權流轉、抵押等交易平臺,為林下種植產業經濟的市場化發展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成為連接政府、企業、林農及外界的橋梁。
5.2 強化林木種苗市場監管力度
為林農提供種子與苗木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都要辦理林木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每批種子與苗木都具備種子(苗木)檢驗證書、植物檢疫證書,做到種子來源清楚、品種清楚、苗木去向清楚,建立完善生產記錄、林木種子標簽、苗木標簽、苗木出圃記錄、造林苗木使用記錄等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檔案。要牢固樹立“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的工作理念。瀘水縣林木種苗管理機構要加強對林下中藥材的良種繁育技術、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御技術、采收與分選、質量要求與等級推廣,讓古登鄉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5.3 強化技術服務,提高產品質量
加強技術指導,積極搭建平臺,推進科技協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機制。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宜林間種植的新品種、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建立林下中藥材種植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林下中藥材產品質量。引導農戶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市場銷售網絡,增強市場競爭力,暢通林下產品銷售渠道。鼓勵龍頭企業發揮資金、技術、管理、品牌、銷售等優勢,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實行標準化建設和管理,注重提高產品質量,打造產品品牌,形成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
5.4 加強企業培育,加大招商引資
促產業化是林農增收的根本出路,而林業的產業化就是將林業的生產、加工通過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的作用將整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并通過基地建設,將規模小的農戶生產聯合起來,形成在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的指導下的大規模、高效益的生產經營狀態。改善投資環境,打造社會信用體系,破除各種障礙,降低各類門檻,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產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逐步形成各級政府、農民、企業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投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十三五”期間,怒江州規劃在適宜區域大力發展林下云黃連、厚樸、續斷、重樓、云木香等中藥材種植34萬畝,同時將依托怒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結合正在推進的林業招商引資項目,采取“以企業投資為主、部門項目投資為輔”的投資模式,繼續推進林下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結合瀘水縣把古登鄉規劃為“全縣中藥材加工銷售區”的功能定位,開展“八林經濟”規劃,按照“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選準實施區域,確定適宜的林下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方向,制定出臺具有較強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參考文獻:
[1]胡云峰,楊生超,劉 濤.云南省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對策[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3(12).
[2]瀘水縣林業局.瀘水縣八林經濟實施方案[R].瀘水:瀘水縣人民政府,2015.
[3]古登鄉人民政府.古登鄉“十二五”規劃[R].古登:古登鄉人民政府,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