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清
摘要:指出了當前國土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的原則,提出了加強生態農莊造林綠化的建議,以期為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37-02
1 當前國土綠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多部門負責為國土綠化建設帶來弊端
國土綠化涉及林業、國土、交通、水利、農業、建設等多個部門。當前,永順縣的國土綠化按照地域和分管權屬范圍,實行的是“誰主管、誰負責、誰實施、誰投資”,部門之間很少協調溝通。正是這樣的原因,致使國土綠化建設在設計規劃、資金投入、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制約了國土綠化進程。
1.2 建設內容上未全覆蓋,致使一些區域國土綠化滯后
在建設內容上,當地政府部門一直把山上的國土綠化與森林資源培育作為重心,而忽視了山下的造林綠化。交通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建設還不成形,僅僅在高速、省國道兩旁進行了綠化。去年我縣基本完成了轄區內的“裸露山體”造林和礦區造林綠化,但仍留有死角。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園區的造林綠化相對落后,國土造林綠化還未形成系統。林木的采伐管理、激勵機制不夠靈活,減緩了造林綠化的進展。
1.3 財政資金投入不夠,山下造林綠化資金缺口大
國土造林綠化是項綜合龐大的工程,資金需求龐大。由于我縣本屬貧困縣,許多項目工程的綠化都靠上級部門支持,而有的地方的綠化卻沒有上級部門相關的資金投入,需要縣拿出資金去做,更加之以前的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山上造林綠化的扶持工作,未涉及山下平原區域,山下造林綠化資金缺口較大。
2 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的原則
2.1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
在國土綠化建設上應堅持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協調的原則,在增加森林覆蓋率,提高國土綠化水平和適地適樹的前提下,規劃營造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廣、景觀效果好的樹種,突出地方綠化特色,做大做強林業產業,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2.2 堅持統籌規劃的原則
認真編制縣國土造林綠化規劃書,堅持統籌規劃,按計劃步驟實施,結合造林綠化任務要求,將需要進行造林綠化的區域進行全面調查,科學制定編制方案,落實完成造林綠化任務。規劃書要全面詳盡,做到綠化建設全覆蓋,需涉及到各個部門,建設內容上要覆蓋山上和山下。
2.3 堅持實事求是、適地適樹的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在國土綠化建設上應根據工程建設規模、種苗供應能力以及勞動力資源狀況,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適地適樹,合理配置樹種,合理安排年度造林綠化計劃,穩步推進全縣造林綠化進程。
2.4 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各級政府作為國土綠化建設主要力量應對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工程建設負總責。按照各部門合理分工、協調合作的原則,政府科學地制訂國土綠化規劃,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1]。堅持鞏固山上綠化,突出村莊“五邊”造林的原則在確保山上林地及時綠化,林分結構優化調整和森林質量穩步提高的前提下,重點加強村莊內的路、溝渠、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村公路等交通沿線、鄉村綠化和城鎮綠化,提升國土綠化水平。
2.5 保護為先,造、改結合的原則
在綠化過程中,要嚴格保護好風景林、古樹名木、環村林帶等原有綠化成果,村旁、寨旁等林木將融入到綠化整體規劃中,堅持改造與新建結合,不搞毀綠造綠,充分利用原有綠地。
3 加強生態農莊造林綠化的建議
3.1 完善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內容
村莊綠化以提高綠化率為主要目標,重點規劃路邊、村邊、房邊造林綠化。把營造喬木為主要樹種,喬、花有機結合,優先選擇生長快、樹型美觀的珍貴用材樹種和適應當地生長,觀賞價值高的景觀樹種或者產品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良經濟樹種。對古樹名木,古樹群的保護,可以設置砌石、樹牌、護欄等,配置花、草、灌,變成森林文化特色景觀。在縣級所有鄉鎮行政村自然村莊的可視范圍內,對適宜造林地和坡度大的坡耕地造林綠化,對低產林、殘次林采取零星補植等方式改造,對幼林采取割灌等方式撫育,提高綠化水平和森林質量。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引導村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積極參加健康豐富的文化活動,保護天然濕地,防止森林火災,制止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亂耕濫占林地等生態安全事故發生。
在村內建設供居民休閑的公共綠地,可以提高村民生活品質,充分利用原有空坪隙地,水塘周邊、林中空地等建設村寨公共綠地,滿足村民休憩需要。利用現有村頭、村邊森林植被較好的低山丘陵改建山地游園,修建步道、凳椅等設施,補植喬木、花灌木。利用村頭、村邊河流、水塘、低洼地塊改建濕地小游園。修建步道、凳椅等設施。步道兩側、河堤、塘壩栽植觀賞植物。河坡、塘壩栽植耐水濕植物。河邊、塘壩邊栽植水生植物。利用村莊現有的樹林或空坪隙地修建小游園,配備凳椅、棋桌等設施。叢植、孤植5~7株常綠或落葉喬木,配植花灌木。可選常綠藤本植物進行棚架式綠化,營造休閑氛圍,提高生活情趣[2]。
對縣區域內的重要交通道路進行綠化,包括公路與鐵路,結合各條道路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綠化方式。小喬木、灌木型適合空間窄小的道路兩側。在土地條件較差的區域要選擇喬木型模式,要選擇生長快、根系發達、固土力強且壽命較長的觀賞樹種或者珍貴用材。灌木型栽植綠化分為綠籬型、球狀型,適合村莊內空間窄小的道路兩側。綠化不僅在公共區域,私人空間也應進行造林綠化,對于綠地面積較小的庭院,栽植觀賞性強的花卉或灌木,可采用花壇、花池的方式栽植,適用性強,藝術效果好。選用攀援植物綠化庭院圍墻、房屋墻面。庭院內通過棚架式栽植攀援植物,觀賞和遮陽效果都較好。對于綠地面積較大的庭院,以栽植珍貴喬木為主,適當配置一些觀賞性強的花灌木。
3.2 科學配置生態農莊造林綠化樹種
根據永順縣當地的風土民情及適地適樹的原則配置樹種,喬、灌、草合理搭配,花、草、藤、木有機結合,多樹種多形態,做到既不破壞原生態又適宜于現代新農村。主要喬木樹種有槐樹、香樟、杜英等,主要小喬木有紫薇、垂柳、枇杷等;灌木樹種主要有木槿、紅楓、南天竺等;藤本主要有扶芳藤、常春藤、葡萄等;花卉主要有玉簪花、茉莉、金邊龍舌蘭等;草本主要有中華結縷草、吉祥草、麥冬草等;經濟果木樹種主要規劃桃、李、板栗等。規劃范圍內的所有山地綠化樹種配置有樟木、玉蘭、馬尾松等。道路綠化主要喬木樹種有香樟、白楊、千年桐等,小喬木有桂花、刺槐等,灌木樹種木槿、紅楓、小葉女貞等。
3.3 加強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保障
3.3.1 加強組織保障
為切實抓好生態村莊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縣里應該成立生態村莊造林綠化工程建設領導小組[3]。各級部門及鄉鎮政府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辦事機構組織,協調生態村莊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工作。層層簽訂責任狀,切實把造林綠化目標任務分解到鄉、村、經營主體、山頭地塊及各家各戶房前“三邊”,將國土綠化列入到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評,落實獎懲措施。加強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的運用,對生態農莊造林綠化的目標任務與重要意義進行大力宣傳,同時還可以借助黑板報、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將全民造林綠化的意識進行提高,要積極宣傳造林綠化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把社會各界參與造林綠化活動的積極性進行大力調動,營造出濃厚的造林綠化氛圍。
3.3.2 加強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生態村莊造林綠化工程專項資金,各級財政對集中連片造林的給予適當補助;加大對造林企業和造林大戶大力扶持,對購買育苗、防火、防病蟲害等林業生產機械的,納入到省財政的農機具補貼范圍。
3.3.3 加強技術保障
造林綠化應積極發揮科技進步的保障作用,組織力量研究病蟲害防治、速生豐產、森林防火和城鄉綠化等實用技術,加大經濟速生樹種和林木良種的選育,將農林復合經營的先進造林模式和實用技術進行大力推廣,在工程建設當中將應用最新的技術成果,把產業發展中科技貢獻率進行提高。高標準建設一批示范林、示范城、示范鎮、示范村和示范路,通過示范推廣最佳的工程建設模式,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整體推動我縣國土綠化工作。
4 結語
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的研究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程,需要涉及到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知識,本文旨在為生態農莊造林綠化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由于筆者理論知識水平有限,對知識和學科的了解不夠深入,影響了研究的全面性,還請各位專家學者提出意見,以便筆者在國土綠化建設上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梅杰.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困境及其路徑[J].黑河學刊,2013(1):14~17.
[2]熊春林.論我國農村傳統文化生態的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2(2):82~88.
[3]侯彥全,姜亞彬.國外新農村建設模式的分析研究及其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