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摘要:指出了風水最初是傳統建筑選址的一種民間文化規則,也是古代地理學的前身,是各種經驗的集合流傳下來的傳統環境學。中式古典園林在創造及規劃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將風水理論視為造園的規范來對待的。研究風水對古典園林里的基本元素形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是探究古典園林中構成形式的有效手段,并可以有依據的借鑒至現代園林創作中。研究古典園林中的風水理論也是研究古典園林文化的關鍵之一,是人們從精神領域對傳統園林的感知與體會。
關鍵詞:古典園林;風水學;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64-02
1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選址布局規劃
1.1 古典園林相地的基本規則
相地的意思是在建造之前,選擇哪一塊地作為建筑用地。這是建造業的第一步,講究繁多。
(1)看總體。要求背陰面陽,盡管這是風水的說法,但是它與現代人在選擇房屋朝向時選擇坐北朝南是同一道理。
(2)選格局。格局的優劣總的來說依照五行四象論的要求,同時經過長久的衍變,風水學中已經衍生出一些依靠時間與經驗來得出的優良格局樣式。《三輔黃圖·漢宮》曰:“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風水師理想的房屋建造環境是背后為玄武山,白虎山與青龍山是擋風的屏障,且蒼龍稍高于白虎以壓制白虎,前方的朱雀山是地界標識物,房屋設在正中。房屋與朱雀山的中間流淌著代表著財運的河流。傳統園林的構成方式也套用了四象方位圖式,在園林中,四象的含義被延伸為前池、后山、左河、右路。這種四象制衡的選址對于傳統園林具有特殊的意義。
(3)制形狀。宅基地的形狀也很重要,不同的宅基地形狀有吉兇之分。選擇一個形狀吉利,不與主人命格相沖的形狀可以有利于戶主的居住與生活,使之順利與成功。
1.2 古典園林立基的基本規則
立基最重要的是選擇設計庭院原始的形狀,以及庭院的基本布局。傳統家居建筑的普遍形式是院子四周三面建房而中間空置,這是風水的主要特色,可稱作“聚氣”。從風水的觀點來看這塊空地具有潛能,這種不完全的圍和是聚集氣的表現。中式建筑極少會出現聯排房屋或者西方常用的幾何形花園來填補這個空當,這個空間在人們眼中是能量儲存的位置。這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知白守黑”的思想很相似。在中國畫中“知白守黑”也叫做“布白”,在畫面的整體布局中,白與黑是對比關系、協調關系、主次關系。園林中的中間空地也是這樣與亭、臺、樓、閣、綠植形成對比,在花園中形成空間、聚集能量。
南北向兩過廳堂的庭院如何決定其大小,在傳統手法中是由“風水過白”決定的。“風水過白”是建筑群落視野空間的處理手法。在建筑物之間,在門與景物之間靠著巧妙的距離選擇,使得門框、門洞如同在對近景或遠景進行了剪裁與鑲框處理。不同地域的過白高度不一樣,決定了庭院的功能不同。比如南方庭院較小是為了擋雨遮陽,北方庭院較大則是為了納陽取暖。這種由風水之名而流傳下來的造園方式,其實是人們審美與總結經驗的運用。
1.3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庭院道路設置探究
《水龍經》云:“直來直去損人丁”。 這也形成了中國園林道路的特點之一,不喜歡直來直往的道路,總要想辦法迂回而行。當道路是直的時候,路會將“氣”很快的引導出去,而行人也不會注意花園,直接從花園里走出去。園林景觀中的道路有很多節點是為了改造氣的流向設置的。例如在道路旁放置盆景或者石頭,或者在道路中間斷開設置屏障。
傳統園林的道路材料鋪設美觀精致。功能上來看,大的園林不適應鋪設縱深的砂礫路,因為要避免承載沉重的手推車。而鵝卵石穩定性不高,則不適宜作為主道路鋪設在有老人或殘疾人的家中。道路材料的鋪設種類也有風水的說法。碎石路與不規則形狀的的石磚都不適宜鋪設,因為斷面象征著不安定。物體所處的環境對它的大小、長短、位置、面積等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道路鋪裝所使用的豐富的材料以及不同的鋪設方式也有助于減緩氣的流動。
2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構成元素建造方式
2.1 古典園林大門的規劃設計
風水中認為大門是庭院之嘴,可吸納靈氣。內外之氣的流動關系非常緊密,庭院外街道的“氣”不能透過圍墻進入庭院,但是可以通過大門進入庭院內,內部的氣也只能通過大門流出。但是外部的“氣”代表嘈雜與污穢,不能大量涌入內部,內部的“氣”代表能量與財富,也不能讓其大量流出。所以大門是庭院能量的內外交匯處。
2.2 古典園林照壁的設計思路
照壁為大門內的屏蔽物。照壁也可以放大門外,所以有內、外照壁之分。照壁內蘊藏了豐富的風水思想,主要的作用是阻擋外部不祥之氣,也可以避免院內之氣流出。照壁的作用可以比擬風水中案山、朝山,皆屬與主龍脈相對應的穴前之山,統稱朱雀。照壁作為不封閉狀,也是為了保持“氣暢”。照壁上通常都繪制了吉祥的圖案,宜與環境中其他元素產生對景的效果。盡管北京大部分四合院都有這個設置,但有一個是例外的,便是紫禁城里的御花園。御花園不設照壁,是因為皇帝是天子而不能繞路而行。
2.3 古典園林掇山的建造方式
掇山又稱疊山,指人工堆造假山,是園林中重要的一部分。《園冶》中關于掇山的描述很多,既描述了掇山的建造方法,也揭示了掇山中蘊含的風水關系。“獨立端嚴,次相輔弼,勢如排列,狀若趨承”,“輔弼”、“趨承”都是風水中的詞匯,表達的是中間的石頭占主要的位置呈現端莊高雅的形式。兩側的石頭相輔相成,與中心的主石相配合,起到的是風水中左右砂山的作用。
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共有12條路線,21個洞口,曲曲折折,兜兜繞繞。人們在假山中穿梭時,隨著各種不同的景觀石形變化,心情也隨之變化。不時的攀登而上視野廣闊,又或者走入滿布洞穴的石景中。穿梭的時候會不經意間與同伴分開,又不經意間的遇見。這其中的妙處蘊含的不只是創作者藝術的巧思,更是中式哲理的體現。
2.4 古典園林理水的建造方式
水景即理水,中國風水學有關水的論述頗為豐富。“氣”采自于山和水,靜水、流水及水口均蘊含著“氣”場。善加利用水可得風水寶地。中國風水書籍中有記載,“凡宅居滋潤光澤陽氣者吉,干燥無潤澤者兇”。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周圍如果沒有溪水環繞,就斷絕了生機。風水把這種水稱作“灣抱水”或“腰帶水”,若“腰帶水繞抱如束帶,即金城也”。所以在現代文化中,水也有財的意蘊。
3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庭院裝飾元素
3.1 古典園林石景的選擇與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石頭抽象地濃縮了宇宙精神,石的意義不僅僅代表自然界那么簡單,它可以說是“天人合一”中“天”的代表之一。石的外觀、質地、形態在園林中也代表著山的意義,是山的象征,其雄偉壯麗的形象與水形成對比。像人們熟悉的太湖石講究的就是瘦、皺、漏、透,不但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人們更多的是喜愛其身上所代表的文人氣質。古人通過“石”將自然與宇宙引入了園林,同時也是達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境界的最簡潔之法。
石還是“陽”的象征,水是“陰”的隱喻。水與石在中式園林中既是相對的,又是互補的,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充分表現了風水中的陰陽調和。以石伴水,以水襯石,中國山水的意義都體現在園林中石與水當中。日式園林提倡“枯山水”,以白色細砂代替水,不管從顏色和質地都與石頭相對比,看起來不但飽含陰陽的意味,更加入了禪意,表達了一種空靈的精神境界。
園林中的石與水,不僅僅是山水的象征,也是陰陽調和宇宙觀的體現,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參乎造化,迥通天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3.2 古典園林植物的選擇與搭配
風水學說中有許多提到關于植物種植方式的方法說,像《陽宅十書》、《相宅全者》等。風水中很明確的指出植物對于風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人與自然關系的體現,當然也是“天人合一”的表現方式之一。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是“藏水、避風、陪萌地脈、化解煞氣、增旺增吉”。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這些“比德”的植物也常被栽種在園林中。其中以松柏為主景的很多,如網師園的“看松讀畫軒”、拙政園的“聽松風閣”、怡園的“松籟閣”都以松為主景。
4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屋宇規劃與建造
4.1 古典園林屋宇的整體魅力
古典建筑精雕細刻,美輪美奐,不僅僅作為人們的居所,更能與園內其他風景相融合,與其他元素共同構成古典園林的魅力風景。所以古典園林中的建筑是觀景的場所,但更是景觀的一部分,除去使用功能,還有美學的的作用。古典園林景觀追求的是仿造自然界的山、湖、石、水,將自然界的精華都引入園林之中,創造了一個讓人仿佛走在大自然的世外桃源。穿過園林,走入建筑體中,又是另一番景象。精雕細琢的梁、拱、窗、門,富含人文思想的各種擺設,古香古色的家具,處處充滿了人文氣息,與園林的主旨迥異但卻又互相融合相互協調,營造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4.2 古典園林屋宇的建造思維
屋宇建造思維的傳承了風水學中“天人合一”的審美觀。總的來說,建筑所講求的“天人合一”有兩個方面:一是天人皆物,天和人都是物,形態相殊,本質則一;二是人效法天,《周易大傳》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是人們通過觀察自然,再利用觀察得經驗來創造。
4.3 風水學影響下的古典園林圖形元素構成
在古典園林中,吉祥物的運用亦很多見。園林中的種種圖案都追求風水中的吉祥、和諧。大凡飛禽走獸、奇花異木,只要形、音、義中的任何一項能顯示某種喜樂、安康、祥和、吉慶事物的都能拿來為我們所用。并常常取植物的諧音討一個好兆頭,像四季平安:廳堂擺設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的習慣;歡天喜地:由獾和喜鵲組成,有時也用和合二仙形象或圖案化的“歡天喜地”四字組成,多應用于雕刻之中;官居一品:蟈蟈棲于菊花上的圖案,“蟈”在吳語上諧音“官”“菊”與“居”同音。
參考文獻:
[1]趙麗芳.論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水美學思想[J].山西建筑,2008(2).
[2]李 萌,張 健.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風水布局淺析[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