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千

摘要:指出了發展林業是阻止地球氣候變暖的主要途徑,而且林產品產出量直接關系著森林固碳政策的應用效果,為了合理調整林業活動,需要制定針對性的碳稅政策以及碳匯補貼。由于碳稅政策以及碳匯補貼的運用與碳價格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基于碳價格的變化,建立了CGE模型,并且充分利用CGE模型的作用,了解當碳價格處于不同區間時林業經濟的變化,為政府制定有效的碳補貼和碳稅政策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林業經濟;碳匯補貼;碳稅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86-02
1 引言
由于各種不良天氣的不斷出現,使得人們明顯地感受到氣候變暖給人們生產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感到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為了防止此種現象的持續惡化,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碳源);二是大幅度提升溫室氣體的吸收量(碳匯)。而林業活動指的是森林碳匯,主要表現為要通過各種方法吸收空氣中所含有的CO2,達到明顯降低空氣中CO2濃度的目的,因此發展林業成為緩解氣候變暖的重要途徑。另外為了有效治理氣候變暖,國際上一致通過對林業中林木種植進行吸收CO2的行為給予補貼,而對林木砍伐而導致CO2的增多的行為進行強制征稅。為了了解碳匯補貼和碳稅的具體計算方式,可以把林業作為研究對象設置可計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全面了解碳匯補貼與碳稅政策對林業發展的影響。
2 CGE模型的內容
CGE模型是對數據進行分析的重要方法,其已經成為應用經濟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應用CGE模型的過程中,主要使用一組對應的方程進行表示產品價格、生產、供求等因素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變化。同時在固定情景下,可以按照生產主體利益最大化和產品質量最大化對方程中所含有的參數進行正確校準,對比在應用方程過程中出現數據變動情況。另外CGE模型主要包含閉合模塊、價格模塊、主體模塊、生產和貿易模塊等幾個內容。
閉合模塊指的是模型需要滿足市場均衡的要求,根據凱恩斯閉合原理進行確定總投資,同時也要考慮內生的情況,所有資產需要供給內生,促進內生的發展。價格模塊指的是將內生的價格與外生的價格息息相關,模型可以模擬資產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供需平衡。主體模塊指的是模型的最基礎的經濟單元(主體),其中包含國際、國家、企業、居民等元素,居民在合理分配自身的收入的過程中,可以將資金的效用發揮到最佳。生產和貿易模塊指的是在生產的時候,要盡量將成本降至最低,并且利潤達到最高,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而在貿易的時候,模型則使用小國定理,要保持出口和進口的平衡,在特殊情況下要優先保持國內的消費。
3 CGE模型情景模擬與結果分析
3.1 情景模擬方案
由于目前林業的數據主要來自2010年的統計資料,因此通過模擬2010年碳價格波動的情況下碳稅與碳匯補貼出現的變化,而變化主要包含林產品生產、銷售以及進出口等。現在許多林產地使用森林碳儲量估算方法對林產品進行合理運算。即使用間接或者直接的方法進行測量林木的總量之后再乘以其中的含碳系數進行計算,同時林木的總量又可以使用總蓄積量于轉換因子進行相乘以而得到,所以可以說明林木的總量和森林碳儲量具有密切的關系。根據對我國的林木進行調查發現,林木的總量為134.73×108m3,而林木每年的生長量為5.73×108m3,每年所砍伐的林木量為3.78×108m3。在本次研究中所探究的林業碳匯與碳排放進行持平,所以無論是原始森林還是人造林,均應該得到對應的碳匯補貼。另外碳價格也是影響林木總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模型中探究碳價格水平的影響因素:其一要探究國際上碳市場的普遍價格;其二要聯系目前所具有的資料進行研究碳價格。本文把碳價格假設為400元/t、300元/t、40元/t,然后按照不同補貼數額在CGE模型中進行模擬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外生沖擊,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碳稅額度=年碳排放量×碳價格 (1)
補貼額度=年固碳量×碳價格 (2)
3.2 模擬結果分析
(1)假設碳價格處于40元/t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使得當年的林產品增加0.0067%,而價格則明顯增加2.7%,林業部門增加值投入明顯提升0.37%,這是由于政府對林業部門碳匯補貼的提高使得產出明顯增加。雖然在實際生活中碳稅的增加會使得產出有所降低。但是補貼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林產品的產出量提高,而且由于補貼無法與碳稅進行持平,使得林產品的價格有所增加,另外林業產品的進出口數量也有所減少,這是由于林產品價格提升,其競爭優勢下降,使得出口也明顯減少;而且也因為林產品的價格提高,國民需求減少,使得進口量也在減少。
(2)假設碳價格處于300元/t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使得當年的林業產出減少了0.019%,而且看了林產品價格也明顯降低20.87%,林業部門增加值也隨之降低了0.45%,這是由于碳匯補貼得到林產品的總成本明顯下降,產品的銷售價格也有所降低。而且補貼的數額超過碳稅,使得林產品的價格降低。但是由于林產品價格下降,會使得林業的產出有所減少,同時使得林業增加值減低。另外由于林產品的價格降低,使得進口量驟減。而且林業產出的減少,使本國的林產品出口量也明顯減少。
(3)假設碳價格處于400元/t的時候,國家會加強碳稅抑制林業的發展。碳稅的增加,使得人們對于林產品的需求明顯降低,碳匯補貼也無法彌補市場價格的下降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主要表現為林產品的產出降低至8.25%,而林產品價格明顯降低了23.37%,最終導致林業增加值明顯降低了6.71%。另外由于林產品價格的大幅度降低,使得林產品的產出也明顯減少,為了滿足國內需求,使得進口量顯著增加,而林業產出的減少,使本國的林產品出口量也隨之減少。
(4)通過表1的整體情況進行探究可以得出:當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會使得林產品價格明顯提高,而且林產品產出量也會提高;而碳價格處于較高水平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會使得林產品價格顯著降低,而且林產品產出量也會有所減少。從而可以知道,碳稅與碳匯補貼對林業具有或促進或抑制的作用,使得碳價格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所以科學運用碳稅與碳匯補貼的作用,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
(5)通過對林業的增加值進行探究可以知道,在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有效地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比如當碳價格處于40 元/t的時候,林業部門增加值明顯提升到了0.37%。即使碳稅并不是完全用于促進林業的發展,有一部分會被其他行業所分攤,但是仍然會使得林產品價格明顯上升,同時林業產出量也明顯增加了0.0067%,這可以說明林產品的價格處于不穩定的狀態,而且林產品價格的提高明顯超過人們的消費量。在此種情況下林產品的供給明顯大于需求,碳稅只能被附加于產品之上,被消費者所承擔,而且碳稅的征收幅度過大會使林業利潤明顯減少。但是碳匯補貼的出現,可以有效緩解碳稅所帶來的影響,使林產品價格趨于穩定,使林業所得的利潤明顯增加,最終促進林業的平穩發展。
(6)通過林業產出情況進行探究分析得出,其在不同碳價格下具有較小的變化,這是因為林業經過長期的生產調整,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市場規律,使得林業產出的變化幅度不明顯。另外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使得林產品的價格出現提高或者降低的變動,這是完全符合林業生產規律的,因此林業的發展變化無法使林業產出出現較大的變化.
4 建議和結論
4.1 建議
(1)當國際碳價格不斷降低的時候,政府可以適當提高碳匯補貼的增長幅度,使林產品的產出量增加,從而提高林產品出口量,最終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2)在實行碳匯補貼的時候,要制定對應的碳稅收取措施,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制止森林的毀壞,也可以使林業得到有效發展。
(3)政府要鼓勵企業主動認購森林碳匯抵消碳減排指標,使政府減輕財政壓力的同時,也可以促進空氣質量的提升。
(4)對林業所征收的碳稅應該要充分運用于碳匯補貼當中,并且要制定有效的監督制度,使碳稅稅款得到有效利用,最終達到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目的。
4.2 結論
根據林業經濟的發展情況建設CGE模型之后可以發現:當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的時候,碳稅與碳匯補貼的實行,可以使得補貼與稅收趨于平衡,在林業中林產品價格有所增加,林產品的產出量明顯增加;在碳價格比較高的時候,稅收的數額明顯高于補貼,使得林產品價格提升,人均的需求明顯減少,林產品的產出量也隨之減少。因此需要為碳稅與碳匯補貼設置一個科學的碳價格區間,盡量使碳稅與碳匯可以處于區間之中,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如果碳稅與碳匯補貼處于區間之外,則會影響林業的發展,需要按照具體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保持林業經濟的穩定。總而言之要根據碳價格的變化進行調整碳稅與碳匯補貼,使我國林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嬌嬌.森林碳匯抵押貸款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王 璐,陳曉倩,黃 鑫.REDD+機制相關經濟政策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2(6):43~45.
[3]王丹云.產業規制在林業政策設計中的應用及其評價分析[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5.
[4]鐵 錚.低碳城市離不開森林碳匯[J].中國林業,2012(17):30~31.
[5]戴寧熙.低碳視角下的貴州森林碳庫[J].當代經濟,2012(3):72~74.
[6]林聲洪.海南省白沙縣森林資源碳匯變化及價值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3.
[7]曾 程.基于碳匯補貼的碳稅的森林碳匯政策對林業經濟的影響研究—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4.
[8]秦 鋼,文 冰.淺議清潔發展機制(CDM)與云南林業經濟發展[J].林業經濟問題,2005(6):347~351.
[9]姜 昕,王秀娟.森林的最優采伐決策模型——一個新的林業經濟政策分析框架[J].林業科學,2013(9):178~185.
[10]馮朝元.森林碳匯與區域環境保護[J].湖北林業科技,2012(2):42~48.
[11]陳建成,關海玲.碳匯市場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1):445~448.
[12]郭淑芬.我國碳匯林建設融資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