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嶺
2009年10月,趙海伶從四川外國語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選擇回到四川青川創業,在淘寶開設網店銷售當地黑木耳等土特產。克服沒有物流、沒有網絡、沒有住房等困難,借助現代科技,趙海伶一年就銷售當地農戶上百萬元的土特產。5年電商之路,她為2000戶農戶帶來近千萬元收入。她用新思維打開山里世界,她用新經濟富裕山鄉農村。
2010年,趙海伶組建了恒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建起了6.7萬平方米的標準化產業示范基地,合作社會員達200多戶,當年網絡銷售額突破180萬元。
品牌產品“出國”,她飛得更遠
“我們合作社的標準化基地主要起示范作用,引導種植戶以保持原生態種植模式為基礎,實現科學化、規模化、網絡化。”趙海伶說,“我們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免費提供菌種,全力打造生態品牌。”
2013年,趙海伶和她的合作社共支出各項費用達100多萬元,其中僅支付當地留守婦女的勞務費就達68萬元,從研發原始菌種到租地收集耳棒共吸納1800多名職工就業。
近來,趙海伶喜報頻傳,先后獲得了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鄉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趙海伶說,通過近年來的網商實踐,她和團隊已經熟練掌握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管理運行規則。伴隨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壯大,她將經營方向和重點轉向線下市場,由虛擬網絡創業轉向實體經濟,她準備通過青川特色農副產品進入超市、景點,實現線上線下齊頭并進,讓合作社成為種植戶與市場的“紅娘”。
目前,合作社已籌集了800余萬元在青川縣孔溪鄉建設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廠,合作社將結合網絡平臺、生產基地和加工廠房,形成產、供、銷一體的現代化的涉農實體,重點加工蜂蜜、食用菌等,努力打造高端農產品,積極開拓國外市場,讓合作社的農副產品飛得更遠,最大限度滿足市場需要。
集團產品“著色”,她飛得更穩
“過去的單一產品風險和成本都很高,比如木耳,只能生長兩年,而我們的合作社可等不起這個時間,開拓市場沒有等待。”趙海伶說,“我們要打造更多品牌產品,不僅要種植木耳,還要種植竹蓀、天麻等特色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真正實現農副產品從‘小作坊到‘大產業過渡,從單純的電子商務領域向實體經濟轉型。”
趙海伶認為,單純的電子商務適合初始創業階段,當渠道拓寬、市場做大,來自供貨的壓力和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催促她必須向實體邁進。“任何農村電子商務做大做強后都要面對向實體經濟發展的選擇,這是個瓶頸,如果做不好,那么很有可能功虧一簣。”趙海伶說。
在合作社經營上,為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趙海伶讓種植戶入“干股”,做股東享受年底“分紅”。她以較高價格從當地農民手中租借土地,還讓他們在自己土地上打工,參與種植,不僅學到技術,還可以領到勞務報酬。2014年,她的合作社實現了網上銷售額1200萬元,帶領3000個農戶共同致富。當年年底,每個種植戶還領到每畝500元不等的分紅。
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如何從零開始做到今天的成就?趙海伶的回答是誠信經營,貴在堅持。有一件事至今讓趙海伶印象深刻,一次上山收購竹蓀,農民為了多賣些錢,往竹蓀里裝了幾塊石頭,現場收購過秤時并未發現,后來下山清理才發現,那一筐竹蓀里藏了好多石頭。這一次被“坑”的經歷,讓趙海伶哭笑不得。她認為,農村電子商務才剛剛起步,既要面對傳統的小農思想,又要面對大市場的高標準要求,所以必須堅持誠信經營的理念,這是農村創業的基本底線。于是,她通過團隊向種植戶講述“誠信為先”的理念,告訴他們“不能以一點小便宜砸了來之不易的品牌,眼光要放長遠,合作社只有將集團產品著上生態色、誠信色,才能飛得更穩。”她說,從事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更為重要的是,在農村創業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心浮氣躁、畏首畏尾。要善于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奮力一搏,定能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