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駿
2008年下半年,我校搬進新校區,48個教學班,全封閉寄宿式的大校,管理難度相當大。為適應新的形勢,學校優化了管理隊伍,新的行政班子競聘上崗,實行扁平化管理。
一、頂層設計堅持“一個重心、兩個并重”
`
在新的管理體制中,校長室是決策服務指揮機構,年級變為管理服務執行機構,其它中層則是管理服務指導部門。學校建立了校長負責、黨組織保證、工會教代會民主參與和監督的管理體制,管理中堅持“一個重心、兩個并重”。 “一個重心”就是將管理下沉到年級組,以年級組為重心,學校把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員都編入到年級管理的隊伍中,三個副校長每人分管一個年級,與在該年級任課的行政組成一個年級管理團隊,設立年級主任職位,由年級主任作為具體執行管理者統籌各年級工作,對本年級的工作全面負責,既抓教學又抓德育,其他校級干部和中層干部除了按照部門分工管好本部門的工作,在哪個年級任課還要重點抓好本年級那條線的工作,和副校長一起協助級主任開展年級組工作。“兩個并重”就是既重視教研組的教學管理功能,又重視年級組的教育教學綜合管理的功能。傳統的中層機構職責調整為“參謀與服務”的作用, 其中,“參謀”是指中層部門為校長室的決策和評價提供信息,“服務”指下為年級組、教研組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條件和保障。
二、級組及部室職能強調服務與溝通
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后,年級組的職能調整為:①年級組工作對校長室負責,年級組接受學校和其他職能部門的工作指導和協調。②年級組負責制定年級學期工作計劃和進行學期工作總結,組織年級重大教育教學活動。③年級組在學校和職能部門指導下,負責組織年級家長委員會、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參與年級教育教學管理。④年級組既對班主任的日常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評價;又對任課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評價。⑤在學校安排下,年級組負責年級教師的出勤考核、組織學習和活動,對年級人事安排、班級設置、課程設置有建議權,參與對年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學期考評和年終考評。改革把年級組由原來的基礎管理層,提高到核心管理層,成為了管理的重心,成為直接連接決策的校長室和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部門。
而傳統的部門如教導處的主要功能變化則體現在服務上:①由以前的直接對教學事物進行安排,轉變為了解、協調三個年級教學實際,為校長室和年級組進行課程設置、師資安排的決策提供參考。②關注學校的教學狀況等信息,為校長室提供參謀,協助校長室完成上級教育部門規定的教學任務。德育處的主要功能轉變是:①由原來對三個年級的德育工作進行管理轉變為為年級教育活動提供指導和幫助以及與外界協調。②充分了解和正確認識學校德育工作現狀,把握學校德育工作規律,為校長室工作決策提供正確的信息,協助校長室做好學校德育工作。
三、整體運行強調整合和優化
這一運行機制強調系統整合和組織優化。學校工作從上到下是一個條塊清晰,分工明確的完整系統,通過系統整合和組織優化,把組織內各要素更好地聯系起來,使管理發揮最大功能。特別是對于年級組管理層,各年級主任不再是“辦事員”和“傳聲筒”,而是本年級的決策參與者和行動指揮落實者,形象地講,他就是這個年級的“一校之長”。常規工作常抓不懈,重大問題由分管校長帶到校長辦公會定奪。中層干部由過去的管事變成現在的管人,具體事由年級主任安排,中層干部起指導和監督作用。這一運行機制還強調制度的作用。我校相繼制定了《塘廈初級中學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方案》《塘廈初級中學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工作量化管理方案》,加強了班主任和備課組長的工作,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要求通過他們直接傳遞和落實到每一位學生和老師身上。
這一管理機制具有極大的優越性。第一,權力中心下移,豐富了中間管理層(年級組、學科組、班主任)的管理職權,有利于基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更直接地接觸政策,避免不良因素干擾,便于政策落實的統一性。第二,由于管理幅度較大,被管理者有較大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滿足感,這有利于開發員工的潛能和創造性。第三,縮短了上下層的距離,既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又提高領導決策的效率,還可以促進上下級之間的溝通。第四,組織優化,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政策措施的執行力,改善并提高了團隊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校的整體競爭力。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