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伊米提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是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乃至自己獨到的教育見解付諸實踐的主渠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主渠道的課堂教學,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上做精細安排,教師應關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課堂中每一分鐘時間的作用。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具體清楚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備課是一個加工的過程,需要精細、準確地考慮這節課,把握住它的重難點,哪些地方需要重點講解,哪些地方需要及時點撥,哪些地方可以放給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地方可以小組幫扶解決。在導學案上要具體寫出來,這樣課堂才更充實,課堂教學的效率才會更高。同時,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包括教學語言的規范、流暢、優美、明了;板書的簡明、整潔、工整、醒目;教具(課件)選用的適當、直觀、融入、恰切;課堂應變能力的隨機、機智、幽默、自然等等。了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成功課堂的關鍵所在。
二、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
課堂教學的節奏要動靜互補。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后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適當的講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的主角是學生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表現。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系,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地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這樣,學生才學得積極、主動,思維才活躍、開闊,心情才愉悅、放松,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這么做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只有教師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課堂教學初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學習的情感至關重要,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溫故補缺,自主培養學習的情感和興趣,主動地進行思悟,積極地鞏固、記練,實現了課堂學習的自主化、自動化、科學化,逐步形成良好習慣,促進了自身素養的全面提升。教師通過“激”“促”“巧”發揮促進者、幫助者的作用。學生和教師的這種主體作用和主導作用的有機統一,剔出無效或負效的教學因素,才是打造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堂的正確途徑。
五、區分層次教學與輔導
針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分層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分層施教,分層練習,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輔導,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在策略上,加強對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小組幫扶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習成績。注重課堂上的記練。記練是學習過程的深化,是對新知識的復習和鞏固。通過記練,鞏固課堂學習,學習記練方法。記練的技巧突出在一個“巧”字,“巧”體現了學生記練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記練內容的精心選擇和記練方法的指導。巧記巧練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巧記巧練。通過巧記巧練的扎實進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六、注重教學內容的梳理小結
梳理小結,是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回顧和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梳理小結,總結所教內容,查漏補缺,回顧新舊知識,展望未知;學生通過所學內容,找到不足,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方向。梳理小結的意義還在于對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小結上,讓學生既能對內容進行梳理小結,又能夠對具體的學習方法總結回顧。學生的梳理小結是重點。教師的梳理小結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幫助、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梳理小結。